姜以式‎

他在隋朝與高句麗的第一次戰爭中大滅隋軍。 在水路,周羅的進展並不比陸路隋軍強多少。 在這場大海戰中,周羅所剩無幾的水軍殘餘被姜以式所率的高句麗水師殲滅。

姜以式,高句麗名將。他在隋朝與高句麗的第一次戰爭中大滅隋軍。姜以式是朝鮮半島傳說人物中國史書無相關記載。 598年,高句麗與隋的戰爭爆發,隋文帝派他小兒子楊諒協高熲,老將王世積輔佐,兩人並為行軍元帥。齊國公、尚書左僕射(即左丞相)高(實際上他反對發兵)為元帥長史(即軍事參謀)。為配合陸路隋軍,隋文帝還組建水軍 和前陳國大將周羅睺,總計30萬海陸大軍攻打高句麗。 公元598年8月4日,三十萬大軍出臨渝關(今山海關),開赴高句麗。事態很快表明,隋軍對其欲征討的地區未做任何勘測和偵查。八月正值遼東地區多雨之季,在嬰陽王的精心籌劃下,高句麗及其盟軍對剛剛渡過遼河的隋軍給予了迎頭痛擊。 這個時候,暴雨傾盆而下,比往年都要早一些。這給隋軍帶來了不少麻煩,不但部隊寸步難行,連後勤補給也無法順利運過遼河。隋軍與高句麗軍邊戰邊走,但陷入泥濘的隋軍根本無法全力作戰,損失慘重,還飽受疾病的困擾。 在水路,周羅的進展並不比陸路隋軍強多少。水師在駛離山東後便遭到暴風雨的襲擊,大多數船隻沉沒。不得已之下,周羅下令沿海岸線行進,結果又因遭遇伏擊和夜襲而損兵折將。不久之後,水路隋軍在渤海之戰中慘敗。在這場大海戰中,周羅所剩無幾的水軍殘餘被姜以式所率的高句麗水師殲滅。水路的失敗促使高向漢王楊諒建議退守營州。但就在隋軍撤退的過程中,一樁意外發生了,百濟國威德王提出要支援隋軍。儘管支援遭到謝絕,但足以引起平壤方面(高句麗國都)的警惕。嬰陽王知道他不可能兩線作戰,於是出人意料地派出一位使節前往大興城,低頭謝罪。被事態的突然變化搞糊塗的隋文帝原諒了嬰陽王,宣布停戰。對隋來說,這是一場華而不實的勝利,因為水路兩軍死傷達十之八九。 姜以式被認為是韓國晉州市姜姓的祖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