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光麟

10、《我所知道的西藏農奴制》載《民族團結》1989年第三期。 11、《關於西藏與祖國的關係和人權問題》載《民族研究》1989年第五期。 17、《論西藏封建農奴制的基本特點》載《民族研究》1991年第四期。

姚兆麟簡介
繼而參加《藏族簡志(上編)》、《藏族簡史》的編寫工作。其間遭遇西藏反動上層發動的武裝叛亂,因而不得不邊工作,邊以民兵身份參加反對叛亂的備戰。直到1959年初,拉薩平叛告一段落後,才隨同柳升祺,常鳳玄一起帶著由王森,柳升祺等先生撰寫的初稿赴成都會合四川、青海、雲南各調查組共同討論《藏族簡史》的修改工作,因而也得以就近從學於李安宅、李有義於式玉、柳升祺、李茂郁等前輩藏學家,一定程度上獲補部分基本藏學知識。
1959年秋西藏開始的社會民主改革運動,是千載難逢的西藏社會調查大好機遇,從1959年底到1962年初,先後在後藏和藏北結合改革工作,深入農牧民生活勞動中,了解他們的生產和生活,從而認識西藏社會:政治的和經濟的,宗教的和文化的,以至歷史發展的淵源。由此,直到整個60年代前期,在我已是無論整理資料,理論研習還是設計前瞻規劃都以研究、調查西藏為中心了。遺憾的是除1965年奉派隨中央代表團赴藏參加西藏自治區成立慶典外,再沒有得到繼續調查和研究的機會,失去了十餘年寶貴青春。
是1975年鄧小平復出整頓,院、所領導重抓科研的機會,使我們立即提出搶救調查西藏“三巴”、修訂藏史的科研計畫,1976年春我們抓住時機,一下子飛到了西藏東南部喜馬拉雅山東端山麓,擺脫了政治干擾。十幾位有志者扎向我國尚無真正調查過的三個民族,真實記錄了他們的歷史、語言和社會學民族學資料,開拓了新的研究領域,為填補空白搶救資料贏得了時間。此後十多年中又五次進藏,直到退休。
到80年代進入到科研高潮階段,除先期完成了珞巴族、門巴族民族和社會初步研究外,隨後根據國家規劃先後主持、編選了論證我國西藏主權的史料選輯:《西藏地方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組織編輯少數民族歷史調查的《藏族社會歷史調查》(1-6)、《珞巴族社會歷史調查》(1-2)、《門巴族社會歷史調查》(1-2)、參與組織西藏封建農奴制的補充調查和研究,擔負了主要部分編寫工作;參與了西藏自治區《愛國主義教育叢書》領導小組工作並直接參加《西藏地方與中央政府關係史》的部分編寫工作。最後又受命參加西藏人權問題研究課題,專門入藏考察,撰寫了專門文章參與編輯專著和專題資料。十多年間圍繞上述各專題以及接觸到的民族學、藏史學的一些資料和問題,進行了某些研究、闡述自己生髮出的觀點。從而體現了個人學習藏學、服務西藏,表達報答西藏人民的情感歷程。
著作目錄:
一、論文
1、《西藏的幾個少數民族》載1981年9月6日一11月29日《西藏日報》。
2、《略論珞巴族博嘎爾部落等級制度的形成》載《民族學研究》第二輯1981年。
3、《民族風情倚麗多采》載《西藏》畫刊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5年版。
4、《試論博嘎爾部落私有制的發展與氏族制的衰落》載《西藏研究》1983年第二期。
5、《珞巴族一夫一妻婚姻與家長制家庭》載《中國少數民族婚姻與家庭》中國婦女出版社1986年。
6、《西藏地方與祖國內地歷史關係概述》載《西藏民族學院學報》1985年第二期。
7、《我國各民族走向統一和團結是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載《西藏日報》1987年9月25日,與洛桑平措共同署名(達娃)。
8、《米林縣珞巴族社會歷史調查報告》載《珞巴族社會歷史調查》(一)1987年西藏人民出版社。
9、《西藏棍卻仲尼1924年呈文析》載《藏族史論文集》四川民族出版社1988年。
10、《我所知道的西藏農奴制》載《民族團結》1989年第三期。
11、《關於西藏與祖國的關係和人權問題》載《民族研究》1989年第五期。
12、《藏族文化研究的新貢獻——兼述工布“古休”的淵源》載《西藏研究》1990年第二期。
13、《藏族服裝文化》載《中國西藏》1996年夏季號。
14、《論民主改革前藏族牧區的牧主式經營》載《中國藏學》1990年第四期。
15、《雍和宮與十三世達賴喇嘛駐京代表的一段史活》載《中國西藏》1990年冬季號。
16、《清乾隆二十九條藏內章程考略》載《民族史學會第三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集》1991年改革出版社。
17、《論西藏封建農奴制的基本特點》載《民族研究》1991年第四期。
18、《班禪大師返藏與十七條協定》載《中國藏學》1991年第三期。
19、《那曲縣桑雄阿巴部落調查報告》載《藏族社會歷史調查》(三)1987年西藏人民出版社。
20、《加馬卡豁卡調查報告》載《藏族社會歷史調查》(五)1990年西藏人民出版社。
21、《達頓喇嘛傳及其作者牙含章》《對外出版工作》1991年第三期,外文出版社。
22、《阿巴部落傳統社會經濟結構》載《中國藏學》1992年特刊。
23、《班禪傳蒙文版序言》(漢文稿)《班禪福爾法尼傳》蒙文版1992年。
24、《不能割斷西藏與祖國關係的連續性——駁范普拉赫〈西藏的地位〉對西藏地位的歪曲》載《西藏研究》1992年第四期、1993年一期。
25、《積極建設以唯物史觀為指導的民族學體系》《民族學通訊》103期1992年。
26、《藏族服飾》(與卓瑪合作) 載《今日中國》1992年。
27、《從藏曆年、工布年的異同看西藏年節之演變》載《西藏藝術研究》1994年第三期。
28、《中國少數民族民主改革前夕社會發展水平的再認識》(合作),載《民族研究》1996年第5期。
29、《歷史的功績——紀念雍和宮改建寺廟250周年》載《雍和宮改廟250周年文集》1994年10月。
30、《工布及工布文化考述》載《民族研究》1998年第三期。
31、《西藏社會研究考述》載《李有義與藏學研究》紀念文集中國藏學出版社2003年。
二、專著:
1、《西藏人權研究》(合作)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中國藏學出版社1999年。
2、《西藏地方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史料選輯) 西藏人民出版社1889年(主編)。
3、《西藏封建農奴制社會形態》(多傑旦主編)中國藏學出版社、西藏人民出版社1996年。
4、《西藏地方與中央政府關係史》(合作)西藏人民出版社1995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