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善公主

妙善公主

妙善公主是由任達華,趙雅芝等主演的一部電影,主要講述了興林國國君妙莊王(劉丹)因滅佛而觸怒上天,以致膝下無兒,只有三女。大女妙心(吳君如)和次女妙元(廖安麗)性情善妒;三女妙善(趙雅芝)天資聰穎,極具巧思,愛國愛民,被妙莊王視為皇位繼承人。惟善生就慧根,崇尚佛法,不慕俗世名利,後更因拜佛而與妙莊王發生衝突,終離宮遁跡佛門。雲天朗(任達華)為忠良之後,欲殺妙莊王,替父報仇。朗巧遇善,為之傾心,惜她一心向佛,堅拒其愛。時興林國大權為國師把持,民不聊生。善不畏艱辛,上七重天取羊脂白玉瓶以救蒼生,國師聯同滅世魔尊合力阻止。魔尊更以妖火焚城,善不敵,而妙莊王亦被打下十八層地獄。究竟善能否戰勝魔尊,拯救萬民和父親,繼而得道成為觀世音。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妙善公主妙善公主

古代有一個興林國,國主妙荘王信奉邪道;重用邪惡的國師,接二連三的戰爭,和沉重的賦稅使得民不聊生。妙莊王由於聽信邪師的讒言,下令燒毀了所有的寺院、及佛經,不還俗的僧人皆被屠殺,還與鄰國挑起戰火。因而上天懲罰他膝下無子,只有三個女兒。三公主妙善的出生十分神奇,皇后在懷孕之初,御花園中百花盛開,皇后夢見明珠投懷之吉兆。二月十九三公主降生這一天,皇宮御花園的池裡蓮花盛開,有異香撲鼻之喜慶。皇后相續已生下兩位公主,渴望繼承人的妙荘王,得知又生了一個女兒,準備殺死這個小嬰兒,但經皇后勸阻,三公主才倖免遇難。

妙善公主自從出生,一直哭個不停,太醫看過並稱三公主無病,說從三公主眼神中看出,只是悲憫眾生而哭,妙莊王發出皇榜,能為三公主止哭者,賜黃金千兩。很多奇人異士都束手無策,後來有一位高人對她念一首詩:“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三公主就停止哭泣,高人不要妙莊王所賜的黃金,說只為來跟三公主說幾句話而已,說完就走了。

妙善公主生來聰慧過人,善解人意,熱心助人。多次為妙荘王出謀劃策,幫妙莊王解除國家危機,因而她很得妙莊王的寵愛。大公主妙因,性情乖僻,好猜疑嫉妒,處處為難妙善;二公主妙緣,為人沒有主見,她們都以妙善為敵。

妙善公主善根深厚,一次外出遊玩,機緣巧合遇到一位高人,她得到一本無字寶書。後來她念及受苦百姓時,寶書顯字,原來這是一部佛經——《大般若經》,從此妙善公主開始修學佛法。

有一次鄰國的王子向妙莊王進貢玉如意,乘機把錦盒中的劍刺向妙莊王,妙善公主為救父王,替妙莊王擋了刺客一劍,這一劍正中眉心,她的靈魂來到了靈山聖境,她向佛祖問道,聽聞佛祖為其說法後,法喜充滿。她在佛祖座下皈依並發願,回人間後將弘揚佛法,普渡眾生。佛祖賜她法名為——觀世音。

國師恐夜長夢多,唆使妙荘王將妙善公主的屍體火化。等妙善公主

妙善公主妙善公主

靈魂趕到時已晚,妙善公主託夢給皇宮裡的人,讓眾人想法,使次日御花園的池塘水中開花,並可借花還魂。文武百官齊聚御花園的池邊,大家想辦法使水中開花,……瞬息間接二連三開出美麗的蓮花,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每朵蓮花都放出種種的光明,妙善公主終得以重返陽間。

國師向妙莊王提出,皇宮裡有這么多不祥之事,讓大公主招駙馬來沖喜,在比武招親時,國師的徒弟技壓群雄,成為大駙馬,大公主出閣之後,和駙馬都想爭奪大權。而聰慧過人的妙善公主,就成了他們的眼中釘,想盡辦法要將她除去。

妙荘王得知妙善公主修學佛法的事,就罰她在苦工房,做種種苦力。每天讓她做最苦最累的活,希望她遭受磨難後改變決心,使她放棄修行。但妙善公主在苦工房每日挑水、砍柴、掃地、洗衣、磨豆子,乾起活來無怨無悔,毫無難色,稍有空閒,還是看佛經。

大公主一直嫉妒妙善公主,對她懷恨在心,便乘機處處為難她。還下令讓妙善公主用竹籃打水,誰知妙善公主先前放生的一條鯉魚精,為了報答妙善公主,用魚鱗封住竹籃的洞,成為打水的好器皿。於是大公主便誣衊妙善公主,說她會妖法;妙荘王聽信了謠言;將其逐出皇宮。將妙善公主貶為庶民,趕出了宮外,妙善公主和侍從一出皇宮,就遭到大附馬和國師人馬的追殺……。

妙善公主到了一個小村落,降服了魔王,救助了當地的百姓,百姓們感恩而為她建了道場,妙善公主就此弘揚佛法了。民間百姓的飢苦,使得妙善公主寢食難安;妙善公主回皇宮勸妙莊王不要出兵攻打鄰國,妙莊王以為她放棄了修行,知道她的來意後,大怒又將她趕出皇宮,連母后病危都不讓她見最後一面。皇后生前行善,又得妙善公主念佛回向並向佛祖祈禱,皇后得佛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皇后死後發生了巨大變化,奸臣當道,附馬殺死大公主,軟禁妙荘王把持朝政。大附馬和國師都是魔王的手下,他們得知妙善公主沒有死,又一直追殺妙善公主。

妙善公主修持佛法,自行化他,歷經堅辛,得到佛祖賜她蓮坐和白玉瓶;並告訴她:白玉瓶中出現甘露和滅魔後,她就得成正果。國師與魔王得知此訊息後,大駙馬偷白玉瓶不成,魔王施法也震不碎它。魔王為了要打敗妙善公主,閉關修煉魔法,讓國師等人捉來童男童女,吸取血液,來修煉魔法。國師為了不讓妙善公主來破壞魔王最後關頭的修練,放出訊息,說要將妙莊王在午門臨遲處死。

妙善公主為了天下百姓的安危,先去魔洞阻止魔王修煉邪法,但魔王還是煉成了魔法,以魔火焚城;妙善公主將久經修煉所得的甘露,撲滅了魔火,妙善公主勇敢地與邪惡勢力進行鬥爭,以拯救蒼生。妙善公主打敗了魔王之後,乘蓮座來到了皇宮,妙莊王因悔過自己造孽太多,又不願連累妙善公主,自殺身亡。妙莊王生前造諸惡業,死後在地獄受盡種種酷刑的折磨。

妙善公主向民間傳播佛法,普渡眾生。妙善公主帶領百姓起義,推翻了暴政。妙善公主惦念父王,支身前往地獄救她父王出苦海,哪知路途上儘是冤魂野鬼擋道。最終救得妙荘王免受地獄之苦,但妙莊王自知罪孽深重無法投胎作人,自願十世為牛,以贖前世罪孽。

妙善公主重返陽間後,魔王向她下戰書,為確保大家的安全,妙善公主單獨前往紫竹林,處於敗勢的她,在眾百姓向佛祖的祈禱中,獲得力量,身生千手千眼,終於降服了魔王。再次證明了:邪不能勝正!魔王消滅後,白玉瓶中卻仍未有甘露,善才童子為了使她開心,偷偷將井水注入瓶中,這時佛祖現身為觀音說法,觀音當下悟道,佛祖讓觀音繼續在紫竹林修法。觀音與善才和龍女乘蓮座祥雲而去……。

觀音文化源遠流長,已超出了佛教所包含的單純內容,她與歌謠、傳說、民間諺語、戲曲等融合,形成了頗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千百年的歷史文化積澱,觀音文化成為國內外都有著廣泛影響的一種民俗文化,蘊含著改善人們的心理、人格、道德規範從而美化人生和社會的宗旨。

在東南亞各國,乃至世界各地,不管信不信佛教,觀音信仰都是深入人心、廣受尊重的。她所代表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與人為善的信念,已經成為一種全人類的文化。她是真善美的化身,這是觀音文化的品牌標誌。在西漢末年,印度佛教逐漸從西部傳入中國,觀音在古印度本是男菩薩,佛教傳到中國後,觀音比較權威的,則是妙莊王的三公主妙善,妙善公主成道香山紫竹林,南海普陀現金身。這個流傳千古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觀音信仰早已深契於人心中,她代表的大慈大悲、大善大德、大智大慧,激勵著人們不斷追求真善美。每年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分別是觀世音菩薩的聖誕、成道、出家紀念日。這源來自妙善公主的美麗傳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