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獵手

妖獵手

《妖獵手》一書是由嬴政創作的長篇古典仙俠小說,原名《煉妖密錄》,書中以主角鍾道臨的修行歷練為主線,主要探尋了一個“何謂天道,何為孤獨,人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的問題,通篇不乏對宇宙本源與人生處世的思考與探究,是早期網路仙俠小說開派代表作之一。於2003年開始在幻劍書盟連載,同年被台灣鮮鮮文化出版,繁體版改名《妖獵手》,全書共十六冊。

基本信息

作品信息

妖獵手妖獵手

小說名稱:《妖獵手

》原《煉妖秘錄》

小說作者:嬴政

小說類別:武俠修真

完成字數:1109516

小說關鍵字:鍾道臨 伏虎和尚 玄機子 果比 斯影 藍月牙 嬴政

妖獵手圖冊妖獵手圖冊

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乾坤靈氣所聚,歲月更迭,浩瀚宇宙,冥冥蒼生誰主沉浮?

大地萬物受天地日月千載萬年的滋養,滔滔雲海,萬道彩霞之上,諸般神佛,九天仙人遨遊其上,崇山峻岭,峰巒疊嶂的深山沼澤之中,毒物猛獸,妖魔陰靈聚集,三界之下屍鬼冤魂,蠱魅魍魎,幽冥洞府,十殿閻羅坐鎮,除此之外又有多少世人不知道的東西呢?

這是一個妖魔靈與仙道佛的故事,三界滾滾紅塵,浩蕩俗世蒼生,諸般因果輪迴,層層報孽深重,下面我們就開始這個不同尋常的故事

內容介紹

妖獵手妖獵手

斗轉星移,寒暑春夏,有道是銀河蒼穹九萬里,無人與共,此生何必?十年風雨江湖,一夜枯榮,盡付東流去。昨夜聽風觀雨,笑紅塵百態,誰人奪萬世瀟灑?嘆滄桑金戈鐵馬,皇朝霸業,盡歸黃土,不若山林雨露,斟朝夕北斗,俱醉皓月,何必戀區區百年江湖。

雲山腳下鍾家坳子一少年鍾道臨,天賦異秉,性近乎道,因村前“雲山”五百年蛇妖渡“天劫”取人魂魄而引出巡山魍魈示警,怎奈被蛇妖發現不妥,千鈞一髮之際神秘道人馭劍而來,將他救回“峨嵋”。山中方一日,人間已千年,鍾道臨一覺醒來七年時光匆匆而過,滄海桑田,相依為命的爺爺已經仙去,遂拜醉道人為師,修煉法術符咒,參悟天人之道。

七年後,鍾道臨在峨嵋巔峰重遇被自己師傅封印的白蛇,因果輪迴,白蛇頓悟於萬佛頂,自廢五百年道行,靜修天道,鍾道臨用靈猿精釀的“猴兒酒”“敲詐”了醉道人一件“乾坤袋”七道“陰陽五行符咒”三式“御劍決”劍法,被太乙真人派下山歷練,交給了他三件任務“收服三妖”,“斬滅在利州肆虐的殭屍”,順便“風水看相賺銀子”,鍾道臨攜帶法寶符咒下山。

下峨嵋後,鍾道臨在茶館聽聞附近有“河神斂財”,引出大戰白龜,道妖鬥法,後與白龜一起在“天鷹澗”大戰雷鷹,經過“煉妖壺”的一番恐嚇後,收服了“五雷神鷹”,賜名“小雷”,駕雷鷹收服“嘯岳地虎”的時候,巧遇了幼時好友脖掛“天佛珠”的鐘鐵柱,如今卻做了和尚,法名“伏虎”,師從‘華嚴禪宗’首座“普提法師”,二人一道收服了“虎嘯林”的“嘯岳地虎”,和“奔狼原”的“疾風月狼”。

二人得聞幼時夥伴龍虎山天師鍾侯已經先去查探“利州”殭屍幕後操縱的妖怪情況,急忙趕到利州城內的“天仙醉”和鍾侯碰面,在酒樓卻意外的出現了一個自稱是“花靈兒”的狐狸精,並告訴鍾道臨她深陷魔窟,請求伏虎和尚跟他搭救,稍許,道號為“玄機子”的鐘侯按約定來到,鍾道臨這時心中突現警兆,憑三界神通的感應發覺了狐狸精的心靈波動,明白這是一個陰謀陷阱,表面假意同情,並約定碰頭時辰後,背地卻決定和二位兄弟一起暗探“黑風洞”。

三人在路上村落遇到鋪天蓋地的大群殭屍,玄機子祭出龍虎山至寶“奇門遁甲”並撒豆成兵招來天兵天將,三傑各出法寶神通,鍾道臨甚至用“御劍決”最後一式“天劍凌塵”一舉湮滅了一里方圓的土地,消滅了此處的殭屍。

幾人來到“黑雲山”下,毒物遍地,“黑風洞”內的情況更是和玄機子所說的情況不同,鍾道臨用三界天眼一看之下,心知再次中計,原來那狐狸利用一件送給鍾道臨的寶物感應而發覺了三人的行動,並出聲戲弄三人一番,將他們打入了無底深淵,準備讓三人留下來做妖怪的點心。

洞窟內,鍾道臨三人被“怨血鬼蜘蛛”的絲網纏住,引發和毒蜘蛛的大戰,又殺掉了更厲害的蠍子怪,那狐狸精卻使詭計逃了出去,消失無蹤,並在今後做了魔界的“笑面毒心”軍師,成為正道修行界的心腹大患。

斬滅了此處妖怪後,伏虎和尚告辭回師門復命,鍾道臨和玄機子哥倆搭夥到周圍城鎮給人看相,測風水,合夥“騙銀子”,引發了一串稀奇古怪的遭遇,並潛入幽冥紫府,戲弄奈何橋夢婆,大鬧枉死城,從第一殿秦廣王手中騙魂魄,在幽冥的鐘道臨恰巧看到了陰殿之上的“神秘浮雕壁畫”,閻羅王告知那是載有宇宙萬物大智慧的十八幅浮雕之一的‘黑龍絞魔圖’,十八幅浮雕合一就是完整的《煉妖秘錄》,秘錄內無一言一語,更無一條闡述和解釋,全憑靈覺觸動畫內神秘的一點來勘破十間界迷局。

鍾道臨因為是第一個解開魔界寶典的正道之人,利用此圖中所載的“混沌經”和“攝魂術”巧施妙手,救回了五殿閻羅王的太子,諸事完畢,告別了陰間一眾朋友 ,返回陽間。

龍虎山鍾侯所養的“鬼頭鳥”前來示警,正道四大聖地之一,坐落在九華山天柱峰之上的“太虛凌霄閣”突然受到魔界圍攻,傷亡慘重,太虛凌霄上人遂發出救援令,請求天下正道之士前去增援,二人忙急匆匆的趕赴九華山,與四面八方趕來的正道人士共抵禦魔界大軍,展開了一場浴血苦戰,最終由幽霜引入魔界,引出九黎族魔族秘辛。

鍾道臨魔界修行,建立黑巢,

身赴西域遍尋九鼎,登黃山參加獅子峰大會,紅塵遊走,仗劍天下,破情關,勘世情,遍嘗人世苦楚,終於大徹大悟,解開虛無之惑 ,返璞歸真,於終極魔間頓悟生死之謎,飄然而去......

苦攀,為覽眾山。海只一眼,看盡白帆。

小說目錄

第一卷築基洗髓

第二卷九幽冥界

第三卷血戰九華

第四卷嗜血魔間

第五卷虛無之刃

第六卷諸般輪迴

第七卷魔間黑巢

第八卷重臨人間

第九卷峨眉天劍

第十卷大漠妖蹤

第十一卷始皇帝陵

第十二卷西域驚魂

第十三卷獅子峰巔

第十四卷邪靈甦醒

第十五卷邪刀出鞘

第十六卷流雲星散

小說試閱

第一卷築基洗髓 第一章 雲山彼端

綿延萬里,起伏萬千的群山簇擁中拔起兩座孤峰筆削的聳雲險峰,松林花草滿山,恍若滔滔林海,盛暑一到,兩山立即變得霧雨騰騰,偶有霞光從中射出,當地人稱之為“雲山”,兩山山口擠壓處,長年呼嘯冷冽的山風,發出震耳欲聾的狂暴吼叫,如萬獸奔騰,驚濤裂岸,駭人心驚。

林間小道在“雲山”之下的谷中向南蜿蜒伸長,兩側梯田綠意盎然,乃當地村夫祖祖輩輩一直傳下的餬口寶地,雲山西面的北嶺綿亘如帶,卻是峰巒疊嶂的深山沼澤,中間一條渾濁的泥河滾滾向南,河陰一岸,綿亘數百里的山峰野嶺,林木稀落,有些地方甚至寸草不生,褐黃色的土岩裸露地表,令人油然泛起沉重漠然的悶燥感,荒林幽谷中龍蛇叢生,多虎豹毒蟲出沒,瘴氣鎖林,白骨處處,被當地人視為“迷瘴沼澤”。

“鍾家坳子”自然村所在地,正是“雲山”和“迷瘴沼澤”交界帶的一處幽谷開闊地,雖然山坡上的土地不算貧瘠,但是絕對不夠全村近兩百多戶人家的口糧,往往村中男丁從幼年開始就跟隨同村壯年獵戶上山打獵,捕獲些山雞,狍獐,野豬等野物吃用,皮毛也能在外界集市上換些油鹽鐵器。

“鍾家坳子”里的男丁大多姓鍾,很少有別的姓氏,全村二百一十三戶人家幾乎都沾親帶故,從祖上至今,村中的男人大多從外娶回老婆傳承香火,就這樣因為窮依然有很多光棍兒,卻很少有人願意離開這個祖祖輩輩繁衍生息的幽谷,生於斯,長於斯,無論天災人禍,村民們還是戰天鬥地,依然故我。

村里最好的一處平地建有一座祠堂,供奉著“鍾家坳子”的歷代祖先,祠堂有三進,格局雖小依然有章有法,兩側銜轡分置偏堂,供奉著伽藍與文殊菩薩,左進擺著土地和灶王爺神像,由於長年未能修繕已經大半倒塌,難遮風雨。

可能村民把祖先看得比諸天神佛更重的緣故,上天也懶得保佑此地,“鍾家坳子”依然很窮,祠堂里的神像依舊破爛,這個地方也慢慢淪落成為村中小童聚會的場所。

六個身穿粗布短衣的小童興高采烈的簇擁者一個高大壯碩的男孩,倒提著打來的野味,夾雜著一陣清風從祠堂門外飛快的奔了進來,七人各占乾燥角落圍坐一圈,地上的稻草事先早鋪好了,顯然是輕車熟路。

外面天色已晚,祠堂中更顯得晦暗,粗壯男孩看來是這幫小孩的領袖,扭頭對身旁一個扎小辮兒的瘦子嚷起來道:“猴子,還不快蠟燭伺候,等摧呢?一會兒沒你份啊!”

被叫做“猴子”的扎辮瘦子名叫鍾侯,生的活潑靈動,他爹給他起這個名字是期望他能夠封侯拜相,“鍾家坳子”人丁雖然不興旺卻也有幾個知書達理的讀書人,村民歷來重視教育,鍾侯他爹正是村中頗有名望的說書先生,常年在外面的茶館酒肆里說書貼補家用,在這一畝三分地也夠得上“德高望重”四個字的稱呼。

鍾侯聽到粗壯小子的招呼,大刺刺的站起,兩眼滴溜溜一轉,笑嘻嘻的一抱拳,恭敬道:“大帥有令,小將莫敢不從,風裡風裡來,火里火里去,誓死追隨大帥,咳咳......”

鍾侯正把粗壯小子說的開懷不已時,就聽這小子乾咳一聲,一搖兩擺的走到一個小胖子面前,傲然道:“鍾三馗聽令,本將奉大帥口諭,命你為先鋒官,逢山開道,遇水搭橋,給本將軍點蠟燭去!”

眾人這時都在往圈中添置乾柴,幾人合力搭起了一個木架準備烤肉,小胖子雙眼一眨不眨的正盯著草堆上的獐子,口水直掛嘴角,幻想著到嘴的美味,猛然聽到鍾侯的差遣,苦惱道:“猴哥,又是俺哪!俺都餓的走不動了,這次叫小臨去吧!”

鍾侯聽到“屬下”不服管教,心道這還了得,故作驚奇道:“你沒聽過子曰:噫兮乎,令行禁止,莫若大焉。老子曰:不點蠟燭兮,不吃肉乎?”

鍾三馗被鍾侯一唬,張大嘴撓了撓頭,愕然道:“老子這么說過?俺吃肉不點蠟燭他老人家都知道?”

鍾侯兩眼一眯,雙手卡腰,曬道:“老子就是你猴哥我啦,還不去!沒有小臨上午幫柱子哥設定陷阱,你能吃到獐子肉?”

鍾三馗兩眼一紅,悲切道:“天地有正氣,你真沒義氣,就會使喚俺,嘿,等俺練成了蓋世武功,成為一代大俠,到時候......哎呦!”

鍾侯伸手給了他一個暴栗,大喝道:“什麼大蝦大俠的,等你成大蝦了我剝皮吃!”

終於,鍾三馗任命了,晃著一身肥肉,齜牙咧嘴的艱難爬上橫樑點燃了祠堂中的那盞大燈籠,幽黃的燭火漸漸從暗到明在微風中搖曳,光影搖盪,在祠堂中倍添陰森感。

粗壯的小子名叫鍾鐵柱,一直是這幫孩子的首領,經常帶著他們到後山拾些乾柴,運氣好了打幾隻野兔山雞一類的小野味,像今天這樣打了一隻獐子的機會很少,林中的獐子很狡猾,能夠憑藉嗅覺聞出生人的氣味,只有在逆風處才能見到,就算這樣還要配合眼力準頭才能射到,由於小孩們人小力微,像今天這樣的收穫還多虧了被叫做小臨的小孩提早設定的陷阱,可遇不可求。

鍾鐵柱從身後拽起一把閃亮的粗刃柴刀,先拿過一盆水將獐子剝皮洗淨,挖開內臟,切開四肢,拿起一條大腿遞給身邊的一個小孩,吩咐道:“春旺,把這條獐子腿給你娘帶回去,你娘的腰疼一到風雨天就犯病,多補補身子!”

“誒!”被叫做春旺的小孩生的濃眉大眼,一臉忠厚相,聽鍾鐵柱這么一說感激地答應一聲接過獐子腿,用早先帶好的樹葉包好。

隨後,鍾鐵柱將另外兩條獐子腿分別分給兩個家境不是太好的孩子,到最後一條腿兒時,遞給了正在用火石引火的一個穿青衣短袖少年:“小臨,給你爺爺帶去,今天多虧你了,不然俺也射不中這畜牲,這條腿你給老爺子帶回去,他老人家平常沒少接濟俺家!”

四周的孩子都聞聲點頭,鍾臨的爺爺鍾天德是“鍾家坳子”首屈一指的“響子箭”,就是最高明的獵人,一把黃樺弓百步穿楊,設定的陷阱就算是狐狸都逃不掉,許多村裡的後輩都是跟鍾老爺子學的手藝,老爺子還常常接濟村中的孤兒寡母和家境貧寒的窮戶,全村人對鍾天德老人的感激都是發自肺腑的。

“不,柱子哥,不用了,我爺爺不會要的,給猴子他家送去吧,他爹出門快一個月了,就他娘跟一個妹妹,小藍兒一定喜歡的不得了!”

鍾臨剛把火石對著幹草點著一個火頭,正在對著火苗添乾草,聽鍾鐵柱這么一說趕忙拒絕,這少年生的挺俊秀,天庭飽滿,地格方圓,身材碩長而不顯單薄,小腹沒有半點多餘的贅肉,露在青衫外的肌膚因長年的野外生活散發出一種蘊含力量的古銅色光澤,一雙眸子深邃靈動,轉動間光華流轉,使人感覺到此子的不尋常,是那種獨立特出,機智敏銳的人物。

他家裡有二畝三分梯田,一年耕種下來本身吃的糧食就差不多夠了,加上他父母早前死於戰禍,家裡就他跟一個爺爺,平常老爺子再打點獵換點生活品,生活雖然清苦卻也衣食無憂,而鍾侯家如今就一個老娘加上個才十三歲的妹妹,生活比他家艱難的多,所以趕忙拒絕。

鍾鐵柱聽到此明白鍾臨說的在理,也就不再堅持,伸手遞給了正人模狗樣指揮小胖子添柴加火的鐘侯。

這幫玩伴光屁股長大,彼此之間沒什麼客套虛偽的東西,鍾侯也不推辭,伸手接過了獐子腿,先謝過柱子,而後眉開眼笑的對鍾臨兩眼放光道:“還是臨哥疼我,嘻,當然還有柱子哥,不過此疼非彼疼,臨哥對我這么好,等藍兒長大了一定讓她嫁給你,嘻,你們簡直就是天設地造,那個閉月羞花嘛!”

“去!”

已經把剩餘獐子肉插到篝火架上的鐘臨沒好氣道,“誰跟你這么亂七八糟的,趕緊添乾柴,火太虛旺了!”

一眾孩子正在笑鬧,就感覺四周的氣溫突然變得涼了下來,不約而同的從腳底升起了一股子寒氣,越來越冷,剛才還燃燒挺旺的柴火堆,火苗搖拽著越來越小,慢慢變成了一堆碳紅還在“噼噼叭叭”的作響,橫樑上的大紅燈籠在這時突然熄滅,祠堂外月影凝空,屋內卻突然變的陰寒無比,牆壁之上閃爍著青光,陰森可怖。

“媽呀!”

小胖子鍾三馗一臉驚恐的神色,撒手把正添著的乾柴扔了出去,伸手指著神台之上兩腮哆嗦著慘叫一聲,“咕咚”坐翻在地.眾人駭然扭頭望去,就見到香案之上升起了裊裊的青煙,慢慢匯集成一個青綠人形,周圍的寒氣越來越重。

這一傢伙可炸了廟,再大膽的孩子心裡也毛了,哭爹喊娘的噌噌跳起,扭頭就往外面跑。

“砰!”的一聲,祠堂的兩扇木門咣當一聲自動關緊,任誰也拉不開。

就在這時,香案上的人形青影突然張口喝道:“你們怕什麼?”

“鬼大哥!”

鬼頭鬼腦的鐘侯一看形勢不妙,首先“撲通”一聲朝香案之上的青影跪倒,獐子腿也顧不得了,脫手甩出老遠,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哭道:“鬼大哥行行好,我上有八十老母,下有待乳嬰孩,老夫行走江湖,掃地不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平常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厄......大哥......敲門,您老人家千萬別勾我的魂走哇,嗚嗚......”

青影人形被這小子一陣胡扯給氣樂了,不懷好意的瞄了他一眼,冷哼道:“就你個毛孩子還上有八十老母的老夫?亂七八糟!”

鍾侯一聽這鬼還能溝通,不免生出希望,擦了把鼻涕厚著臉皮賠笑道:“鬼大哥,小子平常聽我爹說書太多有點反應遲鈍,您老莫怪,要怪您找我爹去,咱們往日無冤,近日無讎,您老要是閒供奉少了,小的回頭給您造個這么大!”說罷兩手伸開一比劃,卻又覺得小了,趕忙伸臂長滿,獻媚道:“這......這么大的一尊神像,天天燒高香,供奉您老人家!”

青影聞言不耐煩道:“哼......誰要你的供奉!”

眾孩童這時候也從最初的恐懼中恢復了點過來,膽大的鐘鐵柱首先心中惱怒,他這人對神鬼的態度很簡單,彼此河水不犯井水就是了,人雖小卻很有原則,認準一條路絕不會頭,此時氣往上沖也顧不得那么多,厲聲喝問道:“你想怎么樣?要錢沒有,要命一條!”

敢情他把青影當成劫道的了。

跪倒在地的鐘侯暗暗叫苦,想不到這時候柱子的擰勁牛脾氣上來了,一旁的鐘三馗也暗暗的輕拉著鍾鐵柱的衣服下擺提醒他注意,以免惹惱惡鬼性命不保。

其他的小孩則惴惴不安的等待著臨頭的命運,只有鍾臨滿有興趣的觀察著香案之上飄飄乎乎的人形青影,對他來說死就是死,頂多死一次,怕也是死不怕也是死,臨頭一刀縮脖還是一刀,反正命由天定,不如看看鬼到底是個什麼玩意。

出乎意料,青影對鐵柱好似相當欣賞,連語氣都明顯的緩和下來,對一眾孩童淡淡道:“我本是你們的先祖,俗名鍾寅初,因為一生中積善行德,沒有做過什麼大的惡事,歸陰後授封此山魍魈,負責巡山之職,你們大可不必驚懼!”

說罷,好似還對跪在一旁的鐘侯瞪了一眼,可能不屑有如此子孫吧,寧可把罪禍推到自己老爹身上也要把自己抹乾淨。

鍾臨眉頭一皺,暗忖應該這位所謂的先祖不會無無緣無故的現身,疑惑道:“前輩可是有什麼吩咐?小子們一定遵照!”

青影好似露出了一抹訝色,驚異此子年紀尚幼卻有如此心智,點頭道:“我本不願現身,人間色,欲,無色三界本和本巡無半點牽掛,也不願泄露天機引天雷自滅,怎奈看到你們剛才分肉而食甚有善根,不願你們就此魂飛魄散,這才指點你們一條生路!”

“什麼?魂飛魄散?”

鍾鐵柱猛吃了一驚,駭然問道。

此時,外邊的晴空突然陰雲密布,皎潔的月光被重重烏雲遮蓋,變成一片漆黑,蒼穹之上隱隱透出悶響,周圍的濕氣也越顯濃烈。

鍾寅初首次露出了驚怵矛盾的神色,好似對將要來臨的什麼充滿著恐懼,一咬牙沉聲道:“你們聽好,時日無多,需緊記不怠!如今你們所謂的‘雲山’本名‘霧霞嶺’,兩百多年前這個野嶺還是荒草遍地,林木稀疏,不知什麼時候山中出現了一個蛇妖,幻化內丹,汲取山川日月靈氣,早晚吐出毒霧應化五彩雲霞,山中草木本乃天生地養,物物皆有靈性,於是為了抵禦毒霧,誕泌瘴氣雨霧,兩百年下來,平常人看來此山雲霧騰騰,恍若仙境,殊不知蛇妖已經成形。”

鍾臨聽的毛骨悚然,萬沒想到就在家門口這兩百年來一直盤踞著這么個毒物,顫聲道:“照前輩這么說,莫非蛇妖要禍害村子不成?”

鍾寅初點了點頭,示意不要打斷他的話,緊接著道:“如今此妖物恰逢五百年一遇的天劫,坎離匡廓,運轂正軸,現下黃道紫薇星辰宮遁開,五行輪幽潛淪匿,蛇妖為了不至於被體內三昧真火焚身,必然瘋狂吸取萬物生靈魂魄,迷瘴沼澤本乃秀山花谷,如今已成鬼蜮,蛇妖一直未動此村,就是怕驚動佛道正門仙家,如今受內火天劫所逼,妖物必定會將方圓百里生靈魂魄收歸己有,全村人絕難倖免,我正是發覺這點特來告知,望你們速離此地,好自為之!”

眾夥伴面面相覷,初時打獵而歸的喜悅早已不翼而飛,心中亂成一團,畢竟是幾個孩子,初聞此事,一時間沒了頭緒。

鍾寅初聽到外間的悶響聲越來越大,知道不能再耽誤,從身形之中分化出一股青煙直入祠堂香爐下的土地,少時,從土地之上冒起了青煙,慢慢的拔出一支黝黑髮亮的鐵器,緩緩的好似不受力般漂浮於祠堂的半空。

鍾寅初的青臉上神態越發凝重,對諸人吩咐道:“明日寅時到丑時之間,乃日宮爻位煞氣最重的時辰,蛇妖必不敢輕舉妄動,你們必須說服村中老幼趁此段時間離開,否則到了晦至朔旦,震來受符,天地媾精的時分,想走卻來不及了!”

說罷,橫空一點,黝黑的鐵器緩緩落於眾人身前,凌空漂浮一圈後在鍾臨身邊不住鏇轉,只聽鍾寅初道:“此物名為紫金引雷錘,由本巡窮二百年功力煉製,可引九天神雷一擊,三界凡物孰難抵擋,雖不至使蛇妖形神俱滅,卻也能阻它一阻,此物靈性與你相近,機緣既定,就傳給你吧,此法器只能使用一次,一旦使用,浩然正氣無堅不摧,不到萬不得已萬萬不可輕用。”

鍾臨的耳中即刻響起了一陣輕聲,指點他馭器的符咒。

編輯點評

這書是早期網文,用現在的眼光來評價的話,前期開頭落入了俗套,中規中矩。沒啥亮點,自然也沒什麼雷點。全篇給我留下最大的懸念,就全書結尾,關於自然,宇宙,人生的思考。是早期很難得的一本正統的仙俠小說,比之其他的【仙佛錄】要好之很多從書早期的滅妖,到後期的遁入魔界,一步接一部,一環扣一環。全書很少有邏輯上的錯誤。有師恩,有熱血,有大義,有入魔,有殺戮,有歡笑,有清新......這一切都承接的很自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