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轉胞

內容簡介

妊娠轉胞
impeded urination during late pregnancy

主要內容

妊娠後期,以小便不通,甚則小腹脹急疼痛,心煩不得臥為主要臨床表現的婦科病證。又稱妊娠小便不通。是妊娠期的常見病,由胎氣下墜,壓迫膀胱、水道不通所致。治療以補氣升提、溫腎利水為主。
 妊娠轉胞的最早記載見於漢代《金匱要略》,提出用溫腎利水的腎氣丸治療。元代朱丹溪《格致餘論》記載了接生婦手塗香油,自產戶托起其胎可使溺出的產科手術療法。明代趙獻可《邯鄲遺稿》認為中氣虛不能舉胎可致本病,主張用補氣升舉法治之。
 妊娠轉胞的病因,多為氣虛體質,胎兒漸大,氣虛無力舉胎,下壓膀胱,膀胱氣化失利,或腎氣不足,腎虛無力系胞,壓迫膀胱,也有由腎陽不足,膀胱氣化不良而致者。現代認識到本病亦可因子宮過度後傾、子宮肌瘤或妊娠子宮體位的變異而引起。
 臨床常見證型有:①氣虛轉。妊娠後期小便不通,或量少不暢,小腹脹急疼痛,伴見頭目眩暈,心煩不得臥,面色白,神疲乏力,心悸,氣短,食欲不振,舌質淡,苔薄脈細緩滑。治宜益氣升提利水,方用益氣導溺湯加減。②腎虛轉胞。妊娠期間小便頻數,量少或閉而不通,小腹脹痛,坐臥不寧,面色晦暗,腰膝酸軟,畏寒肢冷,舌質淡,苔薄潤,脈沉滑。用溫腎扶陽,化氣行水法,方用腎氣丸加減。
 外治法:①針刺療法。針刺取氣海、膀胱俞、陰陵泉等穴。②艾灸。取關元、大椎、足三里等穴。③蔥白搗爛,炒熱,布包敷小腹部。
 妊娠轉胞多見虛證,故身體素來虛弱者在孕後即應注意補充營養,增進健康。本病如因妊娠子宮體位變異者,應行膝胸臥位或人工復位子宮法。如小便頻急,淋漓不暢而痛者,則屬子淋,應予鑑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