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東縣逸夫特殊教育學校

如東縣逸夫特殊教育學校

江蘇省如東縣逸夫特殊教育學校坐落於風景秀麗的黃海之濱,原名如東縣聾啞學校,創建於1977年,1996年易址新建,全校占地面積19980平方米,建築面積6590平方米;有教學班14個,學生180人,教職工50人,是一所為聽殘、智殘兒童少年提供康復訓練、文化教育、職業培訓的綜合性特殊教育學校。

基本信息

簡介

如東縣逸夫特殊教育學校如東縣逸夫特殊教育學校

如東縣逸夫特殊教育學校學校堅持“以人為本,一切為了殘障孩子的發展”的辦學理念,以揚長教育為切入口,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多次被評為市、縣模範學校、文明單位。有市、縣骨幹教師6名,畢業生就業率達到100%。三年來有28名聽障學生分別被南京與山東特教學院錄取,學生徐趙坤等8人獲全國、省特(殘)奧會金銀牌計12枚,繆宇等學生等多次獲全國書畫比賽大獎。

2009年8月,逸夫特殊教育學校易地新建工程啟動,新校區嚴格按照省特殊教育合格學校標準和省區域教育現代化標準建設,使特殊教育發展再上新台階。

規模

江蘇省如東縣逸夫特殊教育學校(原名“聾啞學校”)創辦於1977年。1996年香港邵逸夫先生資助新建學校。1997年遷校時經省、市教委認可更名為“江蘇省如東縣逸夫特殊教育學校”。學校地處風景秀麗的黃海之濱如東縣城。占地面積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820平方米。現有教學班14人,其中聾兒語訓班1個,培智班2個,幼兒班3個。教職工50人,學生185人。學校面向全縣招收聽殘、智殘兩類學生,實行全日制食宿在校。聽殘兒童有學習能力的入學率100%,合格率與優秀率為100%與95%。在縣委、縣政府關心下,在民政局、殘聯的幫助下,畢業生社會就業率達到100%。

在縣委縣政府的關懷與縣教育局的領導下,依靠社會鼎力支持與普教師生的真情幫助,逸夫特殊教育學校學生生活待遇得到提高,辦學條件得到改善,建起了語音室、家政室、個別語訓室、實驗儀器室、多媒體教室、師生閱覽室、美術室、縫紉室、康復室、烹飪室、電腦室、陳列室、溜冰場等27個功能室。所有教室都配有彩電、幻燈區。校園路雅致,四季花香,生機盎然,具有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辦學條件達到省頒示範學校標準。

校園景色怡人,風景如畫。2003年學校校園網建成,擁有18個終端,輸入連線埠達到1000兆,使全校20餘台電腦從行政管理、教學套用、資源共享等方面一體化。

師資

目前教師中具有大專學歷的達50%以上,有17人獲得中級職稱,學歷達標率100%。近年來,中青年骨幹教師參加南通市特教基本功大賽有3人獲得一等獎,有3人獲得二等獎,有3人獲得三等獎。學校教師中有7人被評為縣骨幹教師,有1人被評為南通市學科帶頭人,有1人被評為南通市骨幹教師,有1人被確定為縣專家協會會員和南通市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培養對象。學校教師分別參與市、省、國家級科研課題研究,有156篇論文在縣、市、省、國家級交流,其中60篇文章獲一、二、三等獎。在此基礎上學校編印了三本《特教論文集》,近年來,學校有60多篇文章發表在《沿海教育》、《湖南教育》、《特教天地》、《特殊教育》、《南京特師學報》、《現代特殊教育》、《中國特殊教育研究》等省、國家級教育雜誌上。

成績

學校有16名兒童通過聾兒語訓回歸主流社會,有5名學生考入南通特教中專,接受特校抽考,因語、數成績優秀受到省教委表揚。有兩名學生作文獲南通市特校學生比賽一、二等獎;學校四次榮獲江蘇省南通市桌球賽團體冠軍,南通市田徑運動會比賽團體總分第一名,有1人獲桌球比賽單打第二名。有13名學生分別獲南通市美術比賽一、二、三等獎;有2名學生篆刻印章在省特教工作會議上作現場表演,有8名學生美術作品赴省參展,有1名學生的美術作品獲全國"希望杯"大賽佳作獎。學校文藝隊在省特教工作現場會上,省示範校驗收匯報會上演出均獲圓滿成功,並拍成錄像在南通電視台與江蘇教育電視台播放。文藝節目《黃海邊上的小姑娘》參加全國殘疾人文藝演出獲江蘇省二等獎,獲全國"愛心"獎。學校被評為縣"文明單位"、"安全文明單位"、"模範學校"、"綠色學校"、"星級科研基地"、"先進教工之家"、"先進黨支部";被評為南通市先進集體,南通市特教獎勵基金一等獎;被江蘇省教育廳授予"南京特師教育實習基地","江蘇省特殊教育現代化示範學校"的銅牌。

特色

學校堅持“以人為本,一切為了殘障孩子的發展”的育人理念,堅持“科研興校、科研興師、科研興教”的戰略,堅持以辦好“高素質、有特色、現代化”省級示範特校為目標,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從97年開始學校先後被評為如東縣模範學校、文明單位、先進黨支部、德育工作先進集體、教育科研先進集體、優秀教師群體,獲得了南通市特教獎勵基金集體一等獎、南通市殘疾人運動會團體冠軍、南通市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南通市模範學校的稱號,被省教育廳授予“江蘇省特殊教育師資學習基地”、“江蘇省現代化示範學校”的銅牌;聾人舞蹈《黃海邊的小姑娘》獲省二等獎、全國“愛心獎”。

原江蘇省副省長王珉等省、市、縣黨政領導、國家教委基礎教育司領導和省、市教委領導多次分別來我校視察、指導工作。國家主席李先念夫人林佳楣女士、北師大裴娣娜教授、南師大郝京華教授、中央教科所李少元主任及澳大利亞的國際友人等曾來我校考察。原省教育廳徐航廳長欣然命筆“黃海一支花”。在各級領導、社會各界的關注下,“黃海一支花”已逐漸享譽省內外!

2005年,由於全縣教育布局調整,如東縣逸夫特殊教育學校被調至縣實驗國小(實驗國小被調至原縣實驗中學內),在搬遷中緊張地度過了數月;2006年,“黃海一枝花”又飄出了誘人的香氣!雖仍寄居實驗國小舊址,但在如東教育精神——“夯實基礎、凸顯能力、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的指引下,在各級行政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力克艱難,創造一切條件,構建著新的家園;在和諧安定中與時俱進,堅持特殊教育課程改革,堅持教育創新,努力營造書香校園。2005年11月,學校撰寫的《讓殘障學生的人生在揚長教育中凸顯光彩》,在南通市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大會上宣讀,同時編入南通素質教育實踐篇中,在2005年12月全國中國小深入推進素質教育會議書面交流。2006年5月學校管理經驗文章《讓特校管理在三求中走向成功》在濱海召開的省特殊教育管理工作大會上書面交流。

開學伊始,學校服從縣教育局的命令,將校園一分為二,讓出一半給了鎮屬幼稚園——新苗幼稚園,在另一半內進行了多方面的調整,確保了教育教學活動的正常進行。在一年裡,學校緊扣課程改革,確定了“對殘障學生進行揚長教育的研究”的研究課題,以規劃課題,推進了學校教育教學,推進了充滿書香的讀書活動,推進了教育綜合實踐活動,推進了微型課題研究,成立了“揚長教育”課題組,開展了讀書與研究徵文活動,全學年來,教師共上研究課70餘節,上繳教育隨筆80餘篇,發表論文16篇,在國家、省、市、縣級論文獲獎39篇,發表教育格言3條,撰寫教育對聯50多幅,在全國第二屆現代特殊教育論文大賽中獲組織獎;學生在揚長教育中,凸顯了能力,在江蘇省特奧會、江蘇省殘運會、南通市殘運會、如東縣殘運會上盡展風采,摘金6枚,奪銀5枚;在南通市殘障學生才藝大賽中,一人獲一等獎,五人獲二等獎;在班級,每個班的學生都在教室里貼上了自己的作品,讓牆壁都說起話來了;近三年來,學校又向高一級學府輸送了23名大學生。

2007年,學校又面臨搬遷與新建,但學校仍以課題研究為突破口,以校本培訓為依託,有計畫、有重點地舉行“因材施教與分類教學”、“多媒體教學與大語文環境”與微型課題草根化研究,以“走內涵發展,科研興師”為基石,在人文引領中,在社會各界、各級領導的關心與呵護下,不斷使學校、使教師、使學生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