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會皮划艇激流迴旋賽

奧運會皮划艇激流迴旋賽

奧運會皮划艇激流迴旋賽,是第29屆奧運會比賽項目之一。1924年,在法國巴黎舉行的第8屆奧運會期間,加拿大和美國的運動員在塞納河上進行了划艇表演賽。1936年,在柏林舉行的第11屆奧運會上,皮划艇被列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

奧運會皮划艇激流迴旋賽奧運會皮划艇激流迴旋賽
奧運會皮划艇激流迴旋賽,是第29屆奧運會比賽項目之一。1924年,在法國巴黎舉行的第8屆奧運會期間,加拿大美國的運動員在塞納河上進行了划艇表演賽。1936年,在柏林舉行的第11屆奧運會上,皮划艇被列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

概述

1924年,在法國巴黎舉行的第8屆奧運會期間,加拿大和美國的

奧運會皮划艇激流迴旋賽奧運會皮划艇激流迴旋賽
運動員在塞納河上進行了划艇表演賽。1936年,在柏林舉行的第11屆奧運會上,皮划艇被列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共進行了9個項目的比賽,分別是男子1000米單人皮艇、雙人皮艇、單人划艇、雙人划艇,10000米單人皮艇、雙人皮艇雙人划艇,以及可拆卸的10000米單人皮艇和雙人皮艇。 拆卸式皮艇用木架和防水帆布製作,攜帶比較方便,是由德國人發明的。由於速度不如木質艇,所以只在第11屆奧運會上露了一次面就銷聲匿跡了。

14屆奧運會,增加了1000米男子單人划艇和女子500米單人皮艇。1960年在羅馬舉行的第17屆奧運會,取消所有1000米距離的比賽,增加了男子4×500米皮艇接力和女子500米雙人皮艇比賽。1964年又把接力比賽改為男子1000米四人皮艇。到1976年又增加了男子500米單人、雙人皮艇和划艇項目的比賽。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又增加了女子500米四人皮艇項目。至此,奧運會皮划艇靜水比賽共設12個比賽項目。

皮划艇激流迴旋在1972年第20屆慕尼黑奧運會上首次成為正式比賽項目。1972年以後到1988年的奧運會都沒有列入該項目,1992年第25屆巴塞隆納奧運會激流迴旋比賽重返奧運賽場。(來源: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項目起源

奧運會皮划艇激流迴旋賽奧運會皮划艇激流迴旋賽
艇起源於北美洲格陵蘭島愛斯基摩人用動物皮包在木架子上製作的獸皮船。1865年蘇格蘭的麥克格雷戈(John MacGregor)仿獸皮船製作了一條長4米、寬75厘米、重30千克的“諾布•諾依”號皮艇,駕艇穿越了瑞典、芬蘭、德國、英國。19世紀90年代在歐洲得到廣泛開展。

皮划艇運動在開展的過程中,為了不斷提高艇速,艇形不斷地改進。19世紀末德國工程師赫曼根據自己的經驗,將皮艇製造成魚形,大大提高了艇速。此後,英國造艇專家弗龍德發現船體越長阻力越小,速度也越快,因此造船者紛紛加長船體。

1923年,丹麥、瑞典、奧地利等國組成了一個工作委員會,規定艇的長度為5.2米,寬度為51厘米。

1956年又出現凹形船體。到1960年,橫向的凹形輪廓線達到頂點。1964年,國際劃聯又制定了“無凹面”的規則,使艇設計標準化。但是人們又設計出菱形皮划艇,1972年出現玻璃鋼艇。近年來,又出現蜂窩結構的碳素纖維艇。

現代靜水皮艇是有舵的,比賽時,運動員坐在艇內,面向前方,手持兩頭帶槳葉的槳在艇的兩側輪流划動,依靠腳操縱舵控制航向。

1924年1月,由丹麥、瑞典、法國和奧地利發起,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成立了“國際皮划艇協會”,縮寫為I.R.K,擬訂代表大會的章程和第一個皮划艇競賽規則。隨著皮划艇運動的廣泛開展,各國相繼成立皮划艇俱樂部。

國際皮划艇聯合會成立初期,只規定皮艇靜水項目的比賽,隨著項目的普及和發展,皮划艇激流迴旋運動在皮划艇靜水運動基礎上發展起來。激流迴旋運動是運動員在規定的水流湍急賽道中通過水門併到達終點,以速度快,罰分少者為勝。

奧運會競賽規則

皮划艇激流迴旋比賽中運動員力求用最短的時間正確無誤地通過一段設有水門的湍急河道。

奧運會皮划艇激流迴旋賽奧運會皮划艇激流迴旋賽

出發規定
一般情況下,運動員在出發區準備就緒,採取靜止出發方式,由一名扶船員幫助出發。預賽出發順序由國際劃聯根據運動員的世界排名確定;半決賽的出發順序根據預賽成績確定;決賽的出發順序根據半決賽成績確定,成績好的後出發。

通過水門、罰分與漏門等規定 運動員必須按照水門號碼順序和標出的正確方向通過各個水門。水門的設定由總裁判長、裁判長、技術組織者、和賽道設計者確定。運動員的整個頭部及艇身全部或部分通過水門桿之間連線,及身體的任何部位不觸及門桿並以指定方向通過水門時,視為正確通過,不罰分;如運動員艇、槳或身體在通過水門時觸及門桿,視為碰桿,罰2分;如運動員沒有通過指定水門或方向錯誤,視為漏門,罰50分。

比賽過程中槳折斷或丟失時,運動員只能使用艇上的備用槳。當艇底向上,運動員(C2中任一運動員)脫離艇時可視為翻艇。

計算成績和公布成績
兩輪比賽時間(以秒為單位)+罰分=成績。每輪比賽成績計算方法:
比賽時間:2′20″82=60+60+20.82=140.82,
罰 分:2+2+50=54,
總 計:194.82秒。
運動員在比賽中脫離艇則被取消該輪比賽成績。

場地設施

賽道長為

奧運會皮划艇激流迴旋賽奧運會皮划艇激流迴旋賽
250~400米。其測量標準是從起點線至終點線之間水道的中間最小值;賽道最小平均寬度8米,水流落差一般大於5米,水深大於0.6米。

熱身和放鬆水域一般在起點區域或終點區域。

賽道中有固定的和可移動的障礙物。根據訓練比賽需要,可以將障礙物組合成多種不同形式。比賽時,賽道中布置18~25個水門。其中一部分是順水流方向的順水門,另一部分是逆水流方向的逆水門。其中至少6個,最多7個逆水門,比賽中運動員要不觸碰門桿,順利通過規定的順水門和逆水門。

水門由兩根懸垂的門桿組成。順水門桿漆成綠白相間,逆水門桿漆成紅白相間,最下面的一段均為白色。門寬指兩門桿之間的距離,介於1.2米~4米之間。門桿為圓形,長1.6米~2米,直徑3.5厘米~5厘米,有足夠的重量,颳風時不會有大的擺動。門桿下端距水面約20厘米高,以不被水觸動為宜。

運動員在比賽時必須按門編號順序通過水門。門號牌為30厘米長,30厘米寬,底色為黃或白色,兩面用黑漆寫上20厘米高的號碼。

觀賽禮儀

皮划艇比賽是一項能夠給人很大美感和愉悅享受的運動,它既有激烈的對抗和競爭,也有運動員完美發揮技術時

奧運會皮划艇激流迴旋賽奧運會皮划艇激流迴旋賽
展現的運動之美和韻律之美。所以觀眾在觀看比賽的時候,應當動靜結合。皮划艇激流迴旋比賽的主要看點在於欣賞激流中自然的搏鬥以及運動員如何運用自己嫻熟的技巧和堅強的毅力穿越激流,戰勝複雜多變的環境

觀看比賽的時候,觀眾能欣賞到運動員矯健的體形,有力的動作,漂亮的舟艇在激流中划過的軌跡。再加上人體所必需的陽光、空氣、水三大要素,無不給人以美的享受。同時,皮划艇比賽因為在室外進行,加上水的反光作用,觀眾一定要注意防曬並進行適當的防暑降溫的保護。

第29屆奧運會設項

第29屆奧運會,皮划艇激流迴旋共設4個比賽項目,分別是男子單人皮艇、男子單人划艇男子雙人划艇和女子單人皮艇。

靜水項目:

男子(9項):
單人皮艇500米、單人皮艇1000米、雙人皮艇500米、雙人皮艇1000米、四人皮艇1000米、單人划艇500米、單人划艇1000米、雙人划艇500米、雙人划艇1000米
女子(3項):
單人皮艇500米、雙人皮艇500米、四人皮艇500米

北京奧運會信息

各國或地區已獲資格:男子單人皮艇(已確定15席):法國德國英國義大利西班牙斯洛伐克奧地利波蘭捷克瑞士斯洛維尼亞愛爾蘭美國加拿大中國
女子單人皮艇(已確定15席):德國、斯洛伐克、捷克、法國、英國、奧地利、安道爾、西班牙、波蘭、俄羅斯、荷蘭、中國、日本、美國、澳大利亞

子單人划艇(已確定10席):斯洛伐克、法國、德國、英國、波蘭、西班牙、捷克、俄羅斯、澳大利亞、中國
男子雙人划艇(已確定6席):斯洛伐克、法國、義大利、德國、捷克、中國

北京奧運會資格分配規則:

賽事

資格

總計

2007年世界錦標賽

52個運動員資格將通過2007年世界錦標賽分配給各奧委會,包括東道主(如果先前未獲得任何資格)

男子:37個資格

女子:15個資格

洲際資格賽

以下運動員資格將通過各洲際比賽進行分配

歐洲:

8個男子資格和2個女子資格

非洲:

4個男子資格和1個女子資格

大洋洲:

4個男子資格和1個女子資格

亞洲:

4個男子資格和1個女子資格

美洲:

4個男子資格和1個女子資格

男子:24個

男子:6個

大洲代表

未使用的運動員資格將分配給各大洲

東道主

如果東道主奧委會參加了下述四項比賽中的一項或多項(K1Men,K1Women,C1Men 和 C2Men)全球資格賽,但卻未能取得任何一項比賽的奧運會參賽資格,那么其將獲得以下項目的參賽名額:K1Men, K1Women,C1Men和C2Men,條件是其參加了該項目的全球資格賽。

所需的運動員席位將從全球運動員資格名額中減除。

三方委員會邀請席位

皮划艇項目有2個三方委員會邀請席位可供分配

2個資格

總計

男子

女子

61個資格

21個資格

名人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