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會田徑女子400米

奧運會田徑女子400米

奧運會田徑女子400米--是奧運會田徑比賽的重要賽事之一。 1928年,荷蘭阿姆斯特丹第9屆奧運會上首次出現了女子田徑比賽。

女子400米,是奧運會田徑比賽的重要賽事之一。
1928年,荷蘭阿姆斯特丹第9屆奧運會上首次出現了女子田徑比賽。

奧運會競賽規則

奧運會田徑女子400米奧運會田徑女子400米
在國際賽事中,所有400米或以下的徑賽項目,必須採用蹲踞式起跑及使用起跑器。在‘各就位’及‘預備’口令之後,參賽者應馬上完成有關動作,任何參賽者不能在合理時間內完成有關動作,則屬起跑犯規。除此以外,在‘各就位’後,以聲音或動作擾亂他人,得判以起跑犯規。在槍聲響起前有任何起跑動作,亦屬起跑犯規。對起跑犯規的參賽者,發令員應予以警告,再犯則取消其參賽資格(此例不適用於男子十項全能及女子七項全能比賽)。
短跑的名次判定
運動員賽道預賽時由抽籤決定,決賽時一般由預賽成績決定。比賽時運動員到各自賽道就位,起跑後不能串道否則成績無效。起跑時,只允許一次搶跑(未發令起跑或發令後0.02秒以內起跑)第一次搶跑須重新發令,以後搶跑的運動員取消比賽資格重新發令。
在小組第一輪比賽中,運動員被排在哪一個跑道上是由計算機自由排列出來的。其後的各輪比賽,跑道的選擇依據運動員在上一輪的比賽成績而定。這個規則的目標是讓更優秀的運動員可以排在靠中間的跑道上,好的跑道是第3、4、5、6號跑道,它們應由排名前4位的運動員分別占據。第1、2、7、8、道則由後4名占據。
成績確定
在田徑比賽中,所有賽跑項目參賽者的名次取決於其身體軀幹(不包括頭、頸、臂、腿、手或足)抵達終點線後沿垂直面為止時的順序,以先到達者名次列前。在任一賽次中,按成績錄取進入下一賽次時如遇運動員成績相等,則終點攝像主裁判應考慮有關運動員的1/1000秒的實際成績。如果成績依然相等,則有關運動員均應進入下一賽次。如實際條件不允許,應抽籤決定進入下一賽次的人選。在決賽中第一名成績相同,裁判長有權決定是否重賽,若無條件重賽,則並列第一;至於其它名次成績相同,按並列處理。

比賽場館

奧運會田徑女子400米第29屆奧運會田徑比賽在北京國家體育場舉行,為標準400米場地

徑賽器材

起跑器

400米及400米以下(包括4×100米和4×400米接力的第一棒)各徑賽項目的起跑必須使用起跑器。其他徑賽項目的起跑採用站立姿勢。

起跑器連線著起跑監視器,以幫助發令員確認起跑是否犯規以及對起跑犯規負有責任的運動員。

全自動終點攝影計時系統

全自動終點攝影計時裝置必須從發令員的槍或經批准的類似裝置啟動開始計時,在該系統中拍攝的圖像必須與計時系統同步,且可以精確到1/1000秒。

徑賽成績實時顯示牌

顯示牌與全自動終點攝影計時系統相連線,可以同步顯示每組第一名成績、實時成績和分段成績,便於觀眾了解比賽進程與結果。

項目名人

瑪麗·若澤·佩雷克(Marie-José Pérec) (田徑 法國

奧運會田徑女子400米奧運會田徑女子400米

生日:1968年5月9日

出生地:瓜德羅普,法國

國籍: 法國

項目: 田徑

參加奧運會時間:

1988年韓國漢城夏季奧運會

1992年西班牙巴塞羅納夏季奧運會

1996年美國亞特蘭大夏季奧運會

2000年澳大利亞悉尼夏季奧運會

奧運成績:

金牌3 枚

其他成績:

世界錦標賽

金牌2 枚 1991年 1995年

第一位奪取兩枚400米跑金牌的運動員

瑪麗-若澤-佩雷克出生在法國外省瓜特羅普島,是一位深膚色的姑娘。早在兒童時代,她就下定決心要出人頭地。佩雷克的天賦很好,跑得飛快,16歲的時候,她來到巴黎,她本來喜歡打藍球,因為她的運動天賦出色,教練要求她改練短跑,1988年漢城奧運會上,佩雷克代表法國參加200米比賽。1991年,佩雷克在世界田徑錦標賽上第一次奪取400米冠軍。1992年西班牙巴塞羅納夏季奧運會上,佩雷克參加了400米比賽,並且第一次獲得奧運金牌。在隨後幾年,佩雷克一直是女子400米項目的頭號選手,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佩雷克在400米項目中成功衛冕,成為第一位兩奪400米比賽金牌的運動員。三天后,佩雷克再一次創造歷史,在200米決賽中,佩雷克再次奪取金牌,成為第二位同時奪取400米和200米金牌的運動員。

奧運會紀錄

400米 佩雷斯 法國 48.25 1996年7月29日 美國亞特蘭大

歷屆冠軍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