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美濃抽水蓄能電站

奧美濃抽水蓄能電站位於日本岐阜縣和福井縣兩縣交界、板取川和根尾川的最上游,離名古屋僅70餘公里。工程是一座日調節的純抽水蓄能電站。電站上水庫川浦主壩和川浦副壩建在板取川支流西洞谷河的源頭,下水庫上大須壩建在根尾川支流東谷河最上游,中間通過總長約2.1公里的引水建築物銜接,上下庫落差為500米,發電有效水頭485.75米。地下電站靠近下庫,引水道最大流量375立方米/秒。6台可逆式蓄能機組總裝機容量150萬千瓦(其中50 萬千瓦為1992年4月後增建)。 1980年6月開工,1985年5月投入。新增部分於1992年4月開工,1994年開始投產運行。

奧美濃抽水蓄能電站

Okumino Pumpedstorage Plant

概述

奧美濃抽水蓄能電站位於日本岐阜縣和福井縣兩縣交界處、板取川和根尾川的最上游,離名古屋僅70餘km。工程是一座日調節的純抽水蓄能電站。電站上水庫川浦主壩和川浦副壩建在板取川支流西洞谷河的源頭,下水庫上大須壩建在根尾川支流東谷河最上游,中間通過總長約2.1km的引水建築物銜接,上下庫落差為500m,發電有效水頭485.75m。地下電站靠近下庫,引水道最大流量375m3/s。6台可逆式蓄能機組總裝機容量150萬kW(其中50萬kW為1992年4月後增建)。
1980年6月開工,1985年5月投入。新增部分於1992年4月開工,1994年開始投產運行。
電站上水庫川浦壩基岩為新鮮、堅硬的中生代白堊紀流紋岩,並貫入了一小部分玢岩。岩級為CH級。下水庫壩基岩體為中生代侏羅紀弱風化砂岩和頁岩。
電站廠房處圍岩為新鮮、堅硬的流紋岩,斷層帶地下水量較多。附近岩體大多以CH級為主。
上水庫控制流域面積2.5km2,最高蓄水位1015.00m,最低水位988.50m,總庫容0.172億m3,有效庫容0.09億m2。下水庫流域面積12.0km2,最高蓄水位516.00m,最低水位493.00m。總庫容0.145億m3,有效庫容0.09億m3。

樞紐布置
電站樞紐包括:上水庫、下水庫、溢洪道、取水口、引水道、壓力鋼管、發電廠房及出水口等。
上水庫由川浦主壩和川浦副壩形成。川浦主壩高107.5m,壩型為圓穹形混凝土拱壩。川浦副壩,壩型為混凝土重力壩,壩高40m。
下水庫上大須壩高98.0m。壩型為粘土心牆堆石壩,壩頂長294.5m,最大壩底寬度458.0m。壩體積315萬m3,上水庫進水口寬18.7m,高15.0m,長24m和寬20m,高9.7m,長21.5m。
引水隧洞2條,1號壓力洞的內徑7m,末端內徑為6.1m,長942.25m,混凝土襯砌。新增2號壓力洞內徑5.4m,總長836.14m。
引水隧洞末端設有2個調壓井,均為阻抗式。1號調壓井由直徑為11m的上部豎井和直徑為7m的下部斜井組成。2號調壓井的豎井直徑為6m,高135.73m。豎井採用鋼筋混凝土襯砌,斜井為鋼板襯砌。
調壓井後為2條壓力鋼管。1號鋼管長648.8m,由豎井、水平段、斜井及叉管組成,上部水平段直徑6.1m,垂直段直徑5.5m,長320m。下部斜段直徑5.5m,長220m。2號壓力鋼管長770.603m,直徑為4.8~3.9m。壓力鋼管採用SM58Q和SHY70NS-F高強度鋼製做。最大壁厚為65mm。1號壓力鋼管在廠房前122m處分岔,採用依次分岔形式,分成4根支管。2號壓力鋼管分成2根支管,接至6台水泵水輪機上。1號支管最大,包括分叉前直徑為5.5m的主管,HD最大值為4235tf/m2,(H:最大內水壓為770tf/m2)。
廠房下游側有尾水管6根,內徑4m,長度為68.578~131.708m不等。電站布置3條尾水洞,為圓形斷面的壓力洞。內徑5.4m,長度分別為618.113m、632.269m、666.576m,均為鋼筋混凝土襯砌。不設尾水調壓井。出水口共3個:1號和2號,寬41.3m,高9.5m,長30.5m。3號寬21.1m,高9.5m,長21.5m。1號地下廠房埋深360m,洞室長126m,寬17.5m,高37.8m,呈蘑菇形,頂拱設計成1m厚的等厚拱。2號地下廠房寬17.5m,長92.7m,高39.3m。廠房安裝6台混流式可逆泵水輪機。在主廠房下游40m處布置變壓器室,與廠房平行。
水泵水輪機,發電工況時出力為25.9萬kW,抽水工況時功率為26萬kW。發電電動機,發電時額定容量為27.9萬kVA,電壓13.2kV。水泵採用靜止變頻起動方式。
工程施工
(1)採用了延長導葉關閉時間和增加發電機GD2等措施,不設尾水調壓井;
(2)利用3條內部加厚的"丫"形叉管將1號壓力鋼管分為4條支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