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爾勃斯

德國天文家。1758年10月11日生於阿爾貝根,於1797年研究出一種確定彗星軌道的方法,這種方法至今還在套用。他發現了五顆彗星,其中於1815年發現的那顆至今仍稱為奧爾勃斯彗星。他提出的關於星體與宇宙的理論,被天文學界稱為“奧爾勃斯佯謬”。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奧爾勃斯在格延根學做內科醫生,於1780年畢業。他在不萊梅行醫,但總是在天文觀測中度過他的夜晚。他把自己住所的上層變成了一座天文台。他起初酷愛研究彗星。

天文學成就

1797年研究出一種確定彗星軌道的方法,這種方法至今還在套用。

他發現了五顆彗星,其中於1815年發現的那顆至今仍稱為奧爾勃斯彗星。在獻身於尋找火星與木星間隙內那顆行星的行列中,奧爾勃斯是領導人物之一。雖然皮亞齊*的發現首開了紀錄,奧爾勃斯卻在高斯*算出其軌道之後重新發現了這顆行星。他又於1802年繼續發現了小行星智神星、於1804年發現了小行星灶神星。他首先提出這些小行星起源於一顆中等大小的行星之爆炸,那時這顆行星正在如今的小行星帶內某個軌道上運行。今天也還有許多人認為這是一種頗有價值的主張。人們發現的第1002號小行星被命名奧爾勃利亞,以紀念這位奧爾勃斯。

現在,由於“奧爾勃斯佯謬”,他的名字已為世人熟知。他於1826年指出,如果太空中均勻地分布著無窮多個恆星,那么夜天將是亮度均勻的。他相信恆星確實是無數的,夜天之所以黑暗的原因則是由塵埃遮蔽了大部分星光。的確,星際空間存在著塵埃,但是它們的存在並不足以解釋奧爾勃斯佯謬。天文學不得不等待哈勃*來發現宇宙正處於膨脹之中,這才明白了“紅移”使遙遠恆星的光變弱了,從而使得夜天保持著黑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