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格斯貝格爾

奧格斯貝格爾,其父是一家旅館的老闆。奧格斯貝格爾從小就立志從軍,並為此在學校的軍訓社團學習了一年。 1945年3月19日,奧格斯貝格爾在率領被困於奧珀倫包圍圈的三個戰鬥群中之一突圍時,不幸於西里西亞的諾伊施塔特(Neustadt)附近陣亡。

弗朗茨·奧格斯貝格爾,1905年10月10日生於奧匈帝國首都維也納,其父是一家旅館的老闆。奧格斯貝格爾從小就立志從軍,並為此在學校的軍訓社團學習了一年。然而,奧地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失敗卻擊碎了他的軍人夢。無奈之下,奧格斯貝格爾只好投考了一所高級技術專科學校。畢業後,奧格斯貝格爾獲得了工程師和建築師雙重資格。
1927年7月,奧格斯貝格爾加入了奧地利施蒂里亞州一個名為“生活道路”(Lebenslaufbahn)的國民衛隊組織,但實際上它是一個法西斯性質團體。1930年10月,“生活道路”因影響式微而告解散,其成員大多被吸收進了奧地利納粹黨。1930年10月30日,奧格斯貝格爾加入奧地利納粹黨(NSDAP)並進入衝鋒隊(SA)服務。
自學校畢業後,奧格斯貝格爾在維也納做起了獨立建築師。此後,他去挪威工作了一年半,因此還學了一口流利的挪威語。1932年,他進入一所攝影藝術學院學習。1932年4月,奧格斯貝格爾加入奧地利軍團(austrian legion)。1932年4月20日,他成為黨衛隊的預備隊員(Anwärter)。1930年10月30日至1933年6月19日期間,奧格斯貝格爾在維也納納粹黨組織中一直負責宣傳工作。此後,奧地利總理多爾弗斯(Dollfuss)宣布查禁納粹黨,奧格斯貝格爾被迫遷往德國居住。1934年2月,奧格斯貝格爾成為黨衛隊正式隊員,隊籍編號139528。1933年10月,奧格斯貝格爾由萊希菲爾德(Lechfeld)調往駐於達豪(Dachau)附近普里特巴赫(Prittbach)訓練營的施萊斯海姆後備隊(hilfswek schleissheim)。1934年4月20日,奧格斯貝格爾被晉升為黨衛隊四級小隊長(Unterscharführer);同年6月1日,晉升為黨衛隊二級小隊長(Oberscharführer)。
1934年10月1日,施萊斯海姆後備隊被改編為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SSVT)第1旗隊第2大隊(II/SS 1),奧格斯貝格爾的組織關係也由普通黨衛隊轉入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並在第1旗隊第5中隊任小隊長。1935年3月18日,奧格斯貝格爾獲推薦前往黨衛軍“不倫瑞克”指揮學校(SS Führerschule “Braunschweig”)學習;4月,他正式報到入學。1935年4月1日,奧格斯貝格爾被提升為黨衛隊一級小隊長(SS-Hauptscharführer)。1935年6月1日,奧格斯貝格爾依照資歷被提升為黨衛隊三級突擊隊中隊長(SS-Untersturmführer)。在學校學習期間,他在武器射擊和通信方面表現突出。1936年1月底,奧格斯貝格爾從指揮學校畢業並授黨衛隊高級候補士官(SS Standarten Oberjunker)銜,隨後被分配到黨衛隊種族和移民局(RuSHA)實習。4月8日,奧格斯貝格爾與在不倫瑞克軍校讀書時認識的女友伊爾莎•彼得斯(Ilse Peters)結婚。同年10月,他們的獨生女-卡琳(Karin)出生。1936年7月1日,奧格斯貝格爾晉升為黨衛隊二級突擊隊中隊長(SS-Obersturmführer)。7月初,他回到不倫瑞克指揮學校任講師,負責教授武器課程。1937年2月中旬,奧格斯貝格爾到種族和移民局接受了為期一個月的進修。1937年6月1日,奧格斯貝格爾修完高級指揮課程並授黨衛隊一級突擊隊中隊長(SS-Hauptsturmführer)銜。1938年3月中旬,奧格斯貝格爾被調往黨衛隊巴特•特爾茨(Bad Tölz)軍官學校任教,並一直呆到1939年3月1日。
1939年3月初,奧格斯貝格爾被調往黨衛隊“元首”旗隊(SS-Standarte “Der Führer”)。1939年6月,“元首”旗隊曾推薦他為波希米亞-摩拉維亞保護領長官,前外交部長康斯坦丁·馮·諾伊拉特(Constantin Von Neurath)的黨衛隊副官候選人。1939年8月1日,奧格斯貝格爾晉升為黨衛軍少校(SS-Sturmbannführer)並暫時代理駐菲拉赫(Vilach)的黨衛隊第90旗隊第2大隊(II./90.SS-Standarte)大隊長。1939年9月,奧格斯貝格爾返回“元首”旗隊任“元首”補充營3連(3/Ersatz Battailion “Der Führer”)連長。1940年3月21日,奧格斯貝格爾的軍銜被降級為黨衛軍上尉,以便與他在黨衛軍中的職務相一致。1940年夏季,奧格斯貝格爾在補充營新任指揮官到來前曾短時代理營長職務。10月1日,他被調往“西歐”旗隊任連長。1940年12月12日,奧格斯貝格爾調往“北歐”旗隊第3營(III./Nordland)任營長。
1941年2月10日,奧格斯貝格爾調任黨衛隊第7旗隊第1營營長;當月,第7旗隊被改編為第7摩托化步兵團(該旗隊原為骷髏旗隊)。1941年12月1日,奧格斯貝格爾升任黨衛軍“北方”師第7摩托化步兵團團長並晉升為黨衛軍少校。1941年7月4日,奧格斯貝格爾獲二級鐵十字勳章;1941年9月15日獲一級鐵十字勳章;1942年1月15日獲步兵突擊章。1942年4月20日,奧格斯貝格爾晉升為黨衛軍中校(SS-Obersturmbannführer)。1942年5月30日獲金質德意志十字勳章。
1942年8月,希特勒批准建立一支由愛沙尼亞人組成的黨衛軍愛沙尼亞軍團(Estnische SS-Legion)。9月,黨衛軍指揮部(Führungshauptamt)下令以愛沙尼亞軍團為基礎組建黨衛軍愛沙尼亞自願旅(Estnische SS-Freiwilligen-Brigade)。1942年10月20日,奧格斯貝格爾被任命為黨衛軍愛沙尼亞軍團司令官,但他一直未能到任。1943年7月1日,奧格斯貝格爾被任命為新組建的黨衛軍愛沙尼亞自願旅旅長,直到這時該部隊的官兵才第一次見到他們的指揮官。同日,奧格斯貝格爾晉升黨衛軍上校(SS-Standartenführer)。最初,奧格斯貝格爾受到愛沙尼亞籍軍官的排斥,因為他們希望由愛沙尼亞人出任旅長,但他憑藉豐富的學識和個人魅力最終贏得了他們的信任和尊敬。在他任旅長期間,黨衛軍第11師師長弗里茨·馮·朔爾茨(Flitz Von Scholz)稱讚他是優秀的戰術家和指揮官。1944年1月,黨衛軍愛沙尼亞自願旅擴編為黨衛軍第20武裝擲彈兵師(愛沙尼亞第一)(20. Waffen-grenadier-Division der SS (estnische Nr. 1)),奧格斯貝格爾被任命為師長。1月30日,奧格斯貝格爾晉升黨衛軍大校(SS-Oberführer)。4月,奧格斯貝格爾在進修高級指揮官課程時的教官,時任黨衛軍第3裝甲軍軍長的菲利克斯斯泰訥(Felix Steiner)對他高度讚賞並推薦他晉升黨衛隊旅隊長(SS Brigadeführer)。6月21日,奧格斯貝格爾被提升為黨衛隊旅隊長(SS-Brigadeführer)兼黨衛軍少將(Generamajor der Waffen-SS)。1945年3月8日,奧格斯貝格爾因獲“中央”集團軍群司令費迪南德·舍納爾元帥(Generalfeldmarschall Ferdinand SchöRNer)推薦被授予騎士十字勳章。舍納爾元帥的推薦書這樣寫到:--“當黨衛軍第20師抵達奧珀倫(Oppeln)地域時,蘇軍已在寬大正面渡過奧德河(Oder)。為掩護奧珀倫築壘地域的北翼,奧格斯貝格爾師長決定主動奪占位於他防區外的比肯薩爾(Birkenthal)、哈爾本多夫(Halbendorf)和普雷斯多夫(Preisdorf)三個村子。經過激戰,該師順利奪取上述村子並建立了一條新的防線,蘇軍被迫向北退卻,從而保障了奧珀倫築壘地域的北翼安全。
1945年2月3日,擁有坦克集群的強大敵軍在弗羅勞(Frohnau)渡過尼斯河(Neisse)並成功建立起橋頭堡,而且正迅速擴大灘頭陣地。當時駐紮在羅森(Lossen)的奧格斯貝格爾旅隊長注意到正在逼近的危險,遂於2月3/4日夜將所有戰鬥單位組織起來準備進行反擊。但因敵軍擊潰了在他側翼的部隊,使得獨自防禦已不可能。這個新的變化使形勢更加危急。奧格斯貝格爾遂於羅森、約翰斯多夫(Johnsdorf)和耶森(Jeschen)三個村子重新組織起防禦。他身先士卒英勇作戰,使戰情得以穩定。敵軍坦克部隊向南的突破因此受阻,新的尼斯河防線得以重新建立。
當時他的處境可謂異常艱難,由於黨衛軍第20師官兵中大部分是愛沙尼亞人,在其祖國已經淪陷而被迫背井離鄉,且沒有任何利益驅動的情況下,全仗奧格斯貝格爾師長的領導藝術、勇敢和以身作則才挽救了危局”。
1945年3月19日,奧格斯貝格爾在率領被困於奧珀倫包圍圈的三個戰鬥群中之一突圍時,不幸於西里西亞的諾伊施塔特(Neustadt)附近陣亡。
晉升:
黨衛軍少將(黨衛隊旅隊長):1944年6月21日
黨衛軍大校(黨衛隊區隊長):1944年1月30日
黨衛軍上校(黨衛隊旗隊長):1943年7月1日
黨衛軍中校(黨衛隊一級突擊隊大隊長):1942年4月20日
黨衛軍少校(黨衛隊二級突擊隊大隊長):1941年12月1日
黨衛隊一級突擊隊中隊長:1937年6月1日
黨衛隊二級突擊隊中隊長:1936年7月1日
黨衛隊三級突擊隊中隊長:1935年6月1日
黨衛隊一級小隊長:1935年4月20日
黨衛隊二級小隊長:1934年6月1日
黨衛隊四級小隊長:1934年4月20日
職務:
黨衛軍第20武裝擲彈兵師師長(1944年1月24日-1945年3月19日)
黨衛軍愛沙尼亞自願旅旅長(1942年10月20日-1944年1月)
黨衛軍第7摩托化步兵團團長(1941年12月1日-1942年7月)
黨衛軍第7旗隊第1營營長(1941年2月10日-12月1日)
黨衛軍“北方”旗隊第3營營長(1940年12月12日-1941年2月10日)
勳章及獎勵:
騎士十字勳章(1945年3月8日)
金質德意志十字勳章(1942年5月30日)
國防軍通報表彰(1944年3月9日
二級鐵十字勳章(1941年7月4日)
一級鐵十字勳章(1942年9月15日
步兵突擊獎章(1942年1月15日)
東線從軍章(1942年7月20日)
芬蘭二級獨立十字勳章(1943年1月30日)
芬蘭三級獨立十字勳章(1941年12月1日)
黨衛隊全國領袖賜劍
黨衛隊骷髏戒
衝鋒隊銅質體能鑑定章
帝國銅質體能鑑定章
德國銅質騎師鑑定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