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古斯特·孔德 Auguste Comte

奧古斯特·孔德 Auguste Comte
1798~1857

奧古斯特·孔德 Auguste Comte奧古斯特·孔德 Auguste Comte

法國實證主義哲學家,社會學家 。
1798年1月19曰生於蒙彼利埃城的一個中級官吏家庭。 16 歲進入巴黎綜合技術學校學習。1816 年,因為不滿意幾何老師傲慢的態度,和老師發生口角,後來孔德和其他十五位同學被學校退學,學校也被暫時關閉,他一生的正式教育就此結束。之後他一度考慮移民美國,並勤學英文,研究美國憲法。後來美國夢並未實現。轉回故鄉的醫學院研習醫學及生理學。後來又回到巴黎。以教數學為生。1817年8月成為空想社會主義者 C.H.de 聖西門的秘書和合作者。後因觀點相左,兩人分道揚鑣。1826年設館講授實證哲學。1830年,《實證主義教程》第一卷出版,稍後其他各卷(共四卷)陸續出版。1832年後曾當家庭教師和巴黎工業學校的主考人。1842年出版的第四卷中,正式提出“社會學”這一名稱並建立起社會學的框架和構想。1844年孔德遇到對其理論發生重大影響的德克洛蒂爾德·德沃。受德沃影響,孔德創立“人道教”,並成立了具有宗教色彩的“實證主義學會”。1857年9月,孔德在巴黎逝世。
孔德從秩序、進步的原則出發提出他的社會學構想。他反對一切空想的、批判的學說,把重整法國革命後社會動盪的希望寄托在工業社會自身的秩序上,最終以建立一種普遍人性的新宗教作為他的社會學任務。孔德認為,在整個世界發展中,群體、社會、科學甚至個人思想都經歷了神學、形上學、科學 3個階段。他所處的時代,神學思想已屬過去,支配現代人的將是科學思想;封建君主制度也正在消亡,取而代之的是以科學思想為指引的工業社會;人類理智的性質和發展階段決定著社會秩序的組成和社會進步的類型;與人類理智發展的神學、形上學和實證科學三階段相對立的社會組織形式,分別為神權政體、王權政體和共和政體。這樣孔德就把人類社會歷史完全歸結為人類的理智發展史,因而與理智發展最高階段相匹配的社會組織形式——工業社會就具有了普遍的、全人類的品格。孔德認為,為了獲得實證知識,要採用4種方法,即觀察法、實驗法 、比較法和歷史法。貫穿在這些具體方法中的基本原則就是堅持統一的科學觀,即認為社會同自然並無本質的不同,沒有必要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之間作出劃分。這一思想,為後來的實證主義社會學奠定了方法論基礎,也成為長期爭議的問題。
孔德按物理學的分類方法,把社會學分為社會動力學和社會靜力學。認為社會動力學是從社會變遷的連續階段和相互關係的過程來研究社會發展和進步的規律;社會靜力學旨在研究社會各個不同部分的結構關係,以及彼此間持久不斷的相互作用和反作用,也就是研究個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幾個不同層次的結構和相互關係的各個方面。孔德主張把社會靜力學和社會動力學看作是密切聯繫的和相互補充的科學。認為進步如果不同秩序結合在一起,進步就不能持久;秩序如果不與進步共存,真正的秩序也無法建立。
孔德開啟了社會學實證主義傳統的先河,他的一些思想為E.迪爾凱姆等人從不同方面加以繼承和發展 ,成為 100多年來西方社會學發展中的主流 。由於階級和歷史的局限性,他的思想中有許多不切實際的成分。但是他的實證科學理想,激發了後來幾代人為把社會學變成一門科學而辛勤努力,使這門相對較晚出現的學科成為當代社會科學知識體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正因為如此,人們把他尊為社會學的創始人 、奠基人,或認為是社會學的命名人 。著有《實證哲學教程》、《實證政治體系》、《主觀的綜合》等。
奧古斯特·孔德 Auguste Comte奧古斯特·孔德 Auguste Comte
奧古斯特·孔德 Auguste Comte奧古斯特·孔德 Auguste Comte

奧古斯特·孔德 Auguste Comte

奧古斯特·孔德 Auguste Comte奧古斯特·孔德 Auguste Comte
奧古斯特·孔德 Auguste Comte奧古斯特·孔德 Auguste Comte
奧古斯特·孔德 Auguste Comte奧古斯特·孔德 Auguste Comte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