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繪

奕繪

奕繪的一生中,尤值得一提的,是他與顧太清的愛情生活。 17 這些,在他的作品中都有所體現。

電視劇

奕繪 是電視劇《大清後宮》中“榮廣海”的原型。

愛情

奕繪(永琪之孫,榮郡王綿億之子)是個少年奇才,從很小就能詩善賦,也是 個多情而不凡的貴公子,不久即與西林春有了感情。不用說,文藻才思,是兩位詩人詞客相互傾慕的引線。
奕繪要想娶西林春為側福晉,但這卻是不可能的事,因為宗室納妾,只許在本府所屬包衣(奴僕侍從)家女子中挑選,而西林氏是滿洲大姓,更何況她是罪家之裔。因此遭到了制度規矩與親友輿論的一致否定。奕繪無奈,出奇計求助於府內二等護衛顧文星,也碰了壁(滿俗老輩家下人是可以訓導少主的)。最後,適值顧文星病故,其子顧椿齡接受了“請求”——將西林春假託為護衛顧文星之女,申報宗人府,這才得到批准。二人終於成為眷屬。這是滿洲文化史上的一段非常奇特的佳話故事。後來奕繪自號太素,西林春乃號太清——這就是西林春又稱顧太清的緣由,過去很多人都對此二名的關係無法索解,以至疑心她原是漢族,等等。
奕繪的一生中,尤值得一提的,是他與顧太清的愛情生活。這不僅體現了他的叛逆精神,而且與他的文學創作也至為密切,至關重要。

生平

奕繪奕繪
奕繪( 1799 -1838 ),是清代嘉慶、道光年間一位頗有名氣的宗室詩人。姓愛新覺羅,字子章,號妙蓮居士、幻園人。他是乾隆皇帝的曾孫。其祖父榮純親王永琪,父親榮恪郡王綿億,都是宗室內才藝兼備的人物,他們在滿漢文法、藝術等領域,均取得過相應的成就。奕繪自幼便得到這種家學氣氛的濡染,又受到漢族名士許秋濤、李叔鯨、韓雲溪的能寫詩。他有一種博覽群籍的嗜好,在長期不懈的追求中,具備了詩詞、書法、數學、天文等方面的廣泛修養,還在精通基礎上,學習掌握了拉丁文。 17 歲的時候,父親去世,奕繪按宗室制度,襲封貝勒銜,成了王公中的一員。他曾經先後出任正白旗漢軍都統、鑲紅陵守護大臣、內大臣,還管理過兩翼宗學事務、武英殿事務和觀象台事務。 37 歲時,他自請免除所有的政務,獲得了皇上的
俸而歸去於泉石林木之間,專注於各樣藝術生活。奕繪 15 歲成婚,嫡福晉(即正室夫人)赫舍里氏是一位女才子; 25 歲時,他又娶才貌雙絕的西林覺羅氏為側室夫人是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西林春(顧太清)。嫡福晉比奕繪早去世 8 年,他沒有再續娶正室。他與西林春有著愛好,常常一同遊歷山水,吟詩填詞,彼此切磋,留下了許多美好的作品。當時,奕繪的貝勒府中,文風忒盛,王引之等名儒碩學都是常客,府中的僚屬阿禪泰、鄂克陀、尼瑪蘭等也都擅長彈琴作詩,甚至仆童、侍女也會背誦男女主人的有一回,他家中的一個乾粗活兒的奴僕到市面上,發現了一幅有收藏價值的繪畫作品 《 達摩渡江圖 》 ,也知道主動買回見奕繪家裡文化藝術之風濃重到了何等程度。奕繪生活的時代,清政權已經步入下坡,西方國家的文化、經濟、軍事滲透日益加劇,而國內貴族階層的窮奢極欲也更繪雖貴為貝勒,卻難能可貴地對許多社會現實保持著清醒的認識。這些,在他的作品中都有所體現。對上流社會的不滿和對下層百姓的同情,是他的詩歌中一個常見的主題。在一闋 《 江神子 · 聽梨園太監陳進朝彈琴奴空抱愛君心,借長吟,獻規箴,彈 《 鹿鳴 》 、 《 魚麗 》 戒荒淫”的句子,表達了對最高統治者的警示;在 《 磚頭富 》 、 《 中,他對剝削制度下拜金主義腐蝕人性及富豪人家毀於荒嬉的情景做了無情揭露,並指出:“弓矢與農工,可以保家身可以活萬民。金銀與田宅,可以殃子孫。我今既多男,後時子必繁。若非讀書材,但當習苦辛。慎勿恃封蔭,熟玩富翁篇 《 挖煤嘆 》 則抒發了對勞動者悽苦命運的悲憫,也披露出對被奴役者精神蒙昧的關註:山間一簇人耶鬼?頭上熒熒燈焰紫。木鞍壓背繩系腰,俯身出入人相尾。穴門逼狹中能容,青灰石炭生其中。盤鏇蟻穴人如蟲。移時駝背負煤出,漆身椒眼頭蓬鬆。我立穴上看,深憐此輩苦。因令僮僕前,轉責煤窯主:“汝坐享其利,視彼陷網罟。人無惻隱心,何以為人父!”窯主依我言,按分青錢數。數付挖煤人,令彼去息午。挖煤人得錢,足蹈而手舞。飢不市糕饃,勞不息茂樹。且去向村頭,酒肉充饞肚。腹果有餘錢,聚伴群相賭。移時錢盡心如灰,又向窯中去挖煤。奕繪詩歌中還有一些真誠歌頌人民的作品。例如 《 牧羊兒 》 讚美了小牧童精湛的放牧本領,藉以嘲諷了功名場上常 《 棒兒李 》 ,講述了一位南京街頭的漢族藝人,幫助素不相識的滿族落難兄弟,遠涉千山萬水返回東北故鄉,而自己卻地的故事,反映了漢、滿兩族貧苦百姓間的情份,詩的結尾,作者怒斥上層社會“翻雲覆雨諸君子”,認為他們遠不如街李”高尚。奕繪對貴族子弟驕奢淫逸帶來了清王朝的整體衰弱,傾注了憂慮。這是他的見地高出一般貴族的地方。 《 臨江仙 · “風流公子無拘束,遊春十乘香車。車中顏色盡如花。連翩從騎,大馬錦泥遮。傳聞前任夔州府,子孫年少豪奢。生民膏血黃金易散,白日易西斜。”詩人認為,要防止子孫後代“忘本”,必須教之以民族的優秀文化。他曾經以 《 詩 》 、 《 射 》 、 《 清語 》 、 《 算法首“示兒輩”的詩,強調勤奮繼承家學好傳統的重要性。同時,奕繪又不是個墨守文化陳規的人,在 《 千里鏡 》 、 《 寒暑表鍾 》 、 《 登觀象台 》 等作品中,對剛剛傳入中國的西方科學技術倍加讚賞,提出“拘人守成說,至論豈終湮”,表示了成果學習的意見。奕繪的著作,留存於後世的,有 《 子章子 》 、 《 集陶集 》 、 《 妙蓮集 》 、 《 寫春精舍詞 》 和 《 明善堂文集 》 等。另文字學家王引之合編過 《 康熙字典考證 》 。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