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雅鄉

奎雅鄉

奎雅鄉位於墨玉縣中部,距縣城西北10公里。下轄30個村委會,162個村民小組,鄉政府駐奎雅巴扎。經濟以農為主,是墨玉縣重要糧、棉和瓜果產區。主產小麥、玉米、棉花、水稻,特產核桃、甜瓜、杏等。

奎雅鄉奎雅鄉

奎雅鄉位於墨玉縣中部,距縣城西北 10 公里。東與芒來鄉交界,南與阿克薩拉依鄉為鄰,西臨喀爾賽河分別與扎瓦烏爾其鄉相望,北與生產建設兵團 四十七團場四連、畜牧連等單位毗鄰。地域為東經79. 35 ′— 79.39 ′,北緯 37.13 ′— 37.21 ′。地勢南高北低,海拔高度在 1311 — 1340 米之間,耕地面積 畝。下轄 30 個村委會, 162 個村民小組, 8416 戶, 38683 人。鄉政府駐奎雅巴扎

末和建縣前為喀拉喀什城奎牙明(千戶),一九一九年墨玉建縣後仍為奎牙明;一九三七年後改為墨玉縣第四區;一九四四年後分屬新生鄉永寧鄉裕民鄉;一九四八年後為裕民鄉;解放後分屬墨玉第七、第八區,轄開胡洛克、阿其吾依、哈魯、奎牙、喀拉庫祖克、帕完、吉加哈、塔克沙、芒來、阿魯、尕對、依日瓦、牙合其,共十四鄉;一九五六年後為第七區(第八區合併在第七區內);公社化後為光明人民公社,一九七八年為奎牙公社,一九八四年改為奎雅鄉。

傳說千多年前,古于田屬吐拉尼國之疆域,並為國王阿不拉甫夏駙馬斯牙吾什領地,其時,從古波斯來一人名奎由熱至古于田,協助斯牙吾什在本鄉境內開挖大渠一條,為紀念此人,該渠稱奎由熱渠,隨著年月流失,“奎由熱”音變為“奎牙”。因本鄉田莊皆分布在奎牙渠兩側,故取名奎牙。“奎牙”究屬何語種及含義如何皆待考查。

本鄉屬本縣洪積一衝積扇老綠洲西部和北部平原地帶,地勢平坦,但由南向北略為傾斜,土壤大部分為灌淤土,少部分屬潮土,土質良好,屬暖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夏季炎熱,冬季寒冷。年平均氣溫 11.6 ℃,極端最地氣溫 -23.7 ℃,極端最高氣溫42.7 ℃。年平均降水量 35.6 毫米,年均蒸發量 2,239.1 毫米。年平均光照 2,654.6 小時,無霜期 190 天,宜於種植二季作物。

經濟以農為主,是墨玉縣重要糧、棉和瓜果產區。主產小麥、玉米、棉花、水稻,特產核桃、甜瓜、杏等。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農林牧副各項生產均有了較大發展。本鄉在保證糧食安全的前提下,狠抓林果業的調整力度,到 2004 年上半年共定植核桃8845畝( 11 個村),杏子1000畝(13個村),石榴3000畝(5個村),紅棗 8600 畝,總造林 17357 畝,其中防護林 95 畝,經濟林17617畝,目前均長勢良好。2003 年糧食播種面積 49130 畝,總產 21795827 公斤。其中小麥10241000公斤,玉米 11213880 公斤,水稻 340034 公斤。棉花 6700 畝,總產棉 636400 公斤。油料作物461畝,總產106370公斤。苜蓿14567畝,蔬菜1664畝。瓜果255畝,產各種水果 279000公斤。2003 年年末畜牧存欄 88510 頭(只)。

近年來,本鄉的傳統手工業有了很大的發展,手工業中以加工民族工藝小刀最為典型,奎雅工藝小刀以其精美的民族式樣和精湛的製作工藝在全疆乃至內地都享有一定的聲譽,產品除了在和田阿克蘇庫爾勒銷售以外,還受到了烏魯木齊和內地人民的廣泛喜愛。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的不斷加快,奎雅工藝小刀也迎來了其發展的春天,奎雅人也意識到了想要工藝小刀獲得長足的發展就必須在創品牌,上檔次上下工夫,逐步走向專業化、產業化發展路子。

自古以來,勤勞聰慧的維吾爾族就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發達的手工製造業便是歷代維吾爾族人同惡劣的自然環境作鬥爭的最好佐證,維吾爾族男子也是不論年齡大小從來都是刀不離身的,無形中這一風俗也極大地推動了奎雅的制刀業的發展。80年代以前,工匠師傅們主要以打造粗糙的日用刀具(如菜刀,鐮刀等)為主,製作工藝較為簡單,基本上依賴手工製作。後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製作工藝的進一步完善,精美的工藝小刀演變成了民族特色的象徵之一,於是,到了90年代以後,工藝小刀的加工製作便逐漸興起,被人們所重視,而鍛造工藝的日益完善,加工機械現代化程度的逐步提高,也極大地促進了工藝小刀的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