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何姓萬

奈何姓萬

"天下姓氏伙矣,奈何姓萬 ······",又是一句生動傳神的話,它巧妙的描摹出富翁的兒子他那一副委屈,懊惱的神態,不禁令人發笑。

基本信息

原文出處

奈何姓萬奈何姓萬
汝有田舍翁(1),家資殷盛(2),而累世(3)不識"之""乎"(4)。一歲(5),聘楚士訓其子(6),楚士始訓之搦管臨朱(7),書一畫,訓曰"一"字;書二畫,訓曰"二"字;書三畫,訓曰"三"字。其子輒(8)欣欣然,擲筆歸告其父曰:"兒得矣,兒得矣;可無煩先生矣,重費館穀(9)也,請謝(10)去。"其父喜,從之,具幣(11)謝遣楚士。
逾時(12),其父擬徵召姻友(13)萬氏姓者飲,令子晨起治狀(14),久之不成,父趣之(15)。其子恚(16)曰:"天下姓字(17)伙(18)矣,奈何姓萬,自晨至今,才完五百畫也。"
初機士偶一解,而即以訑訑自矜有得。殆類是已。

譯文

汝州有個老地主,家產很是富裕,可是祖祖輩輩都不識字。有一年,他請了楚地(兩湖區域)的讀書人來家教他的兒子讀書識字。老師開始教地主的兒子執筆描紅寫字,在紙上畫一筆,對他說:“這是一字。”畫兩筆,說:“這是二字。”畫三筆,說:“這是三字。”地主的兒子剛寫完,便高興得不得了,把筆一丟,回到他父親那裡,告訴他:“我已經學會了,不必再麻煩老師,花費那么多的錢請老師了。”他的父親很開心,依著兒子,拿出錢來把楚地老師辭退了。
過了幾天,老地主準備邀請姓萬的同輩親友來喝酒,一早就叫兒子寫一份請柬。過了很久還沒有寫成,父親去催促他,兒子生氣地說:“天下的姓氏那么多,幹嘛非要姓萬不可。我從一大早開始寫到現在,才寫完五百畫。"
那些本來有一點小聰明還可以讀書的人偶然懂得一點,就自誇已經學有所得,不想再進一步學習上進。大概像田舍翁之子這般人吧。

注釋

1、汝:汝州,今河南省西部。
2、田舍翁:老地主。
3、家資殷盛:家產富裕。
4、累世不識之乎:幾代人都不識字。累世,數代,接連幾個世代。
5、一歲:一年。
6、聘楚士訓其子:請一位楚國的老師教育他的兒子。楚士,楚國的讀書人。訓,教育。
7、搦管臨朱:拿著筆描紅,練習寫字。管,筆的代稱。臨朱,照著紅顏色的原本寫,即描紅。
8、輒:就,便。
9、館穀:請人開管教授功課應付給的酬金,即學費。
10、謝:辭,辭退。
11、具幣:準備錢財,禮物。
12、逾時:過了一些時候。
13、姻友:指有姻親關係的親戚。
14、治狀:寫一封請帖。治,辦理;狀,帖子一類的書信。
15、趣之:催促他。趣,同"促",催促。之,代詞,他,指田舍翁的兒子。
16、恚(huì):抱怨,怨恨,惱怒。
17、姓字:姓氏
18、伙:多。

簡析

而累世不識'之''乎'",這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就把一個典型的目不識丁的斗大的字都不識幾個的土財主的形象勾畫出來了。至於一句"兒得矣,兒得矣",則很生動的描繪出了其子在學會"一"、"二"、"三"之後那種自以為掌握了獲得知識訣竅的得意神態,同時也表現出他的幼稚無知。富翁的兒子哪裡知道,學習不下功夫,淺嘗輒止,滿足於一知半解,是遲早要出洋相的啊。我們當代人處於一個知識爆炸的資訊時代更應該循序漸進,扎紮實實的搞好學習,為將來報效祖國打下堅實的基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