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身

失身

失身,泛指男人或女人的第一次性關係,包括但不限於性交,不論是不是出於自願,都叫失身。 現實生活的男女失身的情形有多種,有為了利益,有為了愛情,有為了性滿足,也有被強暴的等。在戀愛過程中,女方傾心、愛慕男方,同時,又怕失去對方,於是,主動地把自己的貞操獻出,以表達自己對他的忠心,企圖以此來栓住男人,孰不知,這種愚蠢的"占有"方式,正中一部分男人的下懷,還有的少女是充當第三者,與有婦之夫發生性關係,企圖奪人之愛,這些人一旦愛情失敗,則後悔不及,常被一種強烈的自責所折磨,陷入痛苦的深淵。

基本信息

基本解釋

[losechastity]∶指女子喪失貞操

一時錯誤,失身匪人。

[bedisloyal]∶失去操守。

蹉跎一失身,豈不負弦誦。

[outofcontrol]∶身子失去控制。

失身墜崖。

[die]∶喪失生命。

臣不密則失身。

引證解釋

1.喪失生命。

《後漢書·李雲傳論》:“李雲草茅之生,不識失身之義,遂乃露布帝者,班檄三公,至於誅死而不顧,斯豈古之狂也!”

唐杜甫《將適吳楚留別章使君留後兼幕府諸公》詩:“常恐性坦率,失身為杯酒。”

錢基博《吳祿貞傳》:“《易》曰:‘幾事不密則害成。’此其所以失身而喪元歟!”

2.謂女子喪失貞操。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今文君已失身於司馬長卿。”《古今小說·陳御史巧勘金釵鈿》:“孩兒一時錯誤,失身匪人。”

沙汀《還鄉記》二:“因為接著來的就是媳婦的失身改嫁,爭奪田產,而無一不同他有關係。”

3.失去操守。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海敘不遇》:“﹝李巨川﹞廣明庚子亂後,失身於人,佐興元楊守亮幕;守亮,大閹復恭養子。”

明郎瑛《七修類稿·義理一·趙松雪不知大頭腦》:“趙松雪有十高之稱,惜乎失身仕元,每每因畫為詩人所譏。”

清顧炎武《過矩亭拜李先生墓下》詩:“人生無賢愚,大節本所共。蹉跎一失身,豈不負弦誦。”

4.身子失去控制。

李肇《唐國史補》卷上:“李氏子為千牛,與其儕類登慈恩寺塔,窮危極險,躍出檻外,失身而墜,賴腰帶掛釘,風搖久而未落。”

失身原因

1.偷嘗禁果

青春少女,感情豐富而理智脆弱,對於性充滿了神秘感。在戀愛期間,由於對異性的愛慕,對方親熱的舉止、溫柔的語言、含情脈脈的目光,都會激起少女心中埋藏已久的熱情。而一旦這種感情衝垮了理智的防線,那么,性關係就會發生。這種感情衝動型的失身是最為常見的。它可以是女方主動提出,也可以是在男方的要求下進行,或者說不清是誰主動誰被動,就象酒精遇火,一接觸就燃燒起來。

2.追求性滿足

享受型女性的失身,不但沒有這種痛苦感,反而感到一種滿足。她們對人生價值、幸福觀、性道德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追求“性自由”,以男女性愛為娛樂手段,輕視貞操,認為那是封建意識。於是,她們在戀愛過程中,很容易發生肉體關係,並且不關心對方是否愛她,也不考慮發生性關係後兩人的合散去留。

3.追求利益

還有一種失身心理,既沒有痛苦,也沒有性滿足,而只有某個方面的成功感。她們不是以肉慾為目的,而是為了達到性以外的某個目的,主動獻出肉體,屬於目的型失身。比如為了招工、轉乾和獲得更多的物質享受等等,不惜出賣貞操,她不存在被拋棄的問題,因此也就沒有痛苦,一旦達到了她們的目的,便會主動離開對方,實際上是一種“等價交換”,變形了的“出賣肉體”。

4.為了愛情

再一種類型是為了占有對方而失身。在戀愛過程中,女方傾心、愛慕男方,同時,又怕失去對方,於是,主動地把自己的貞操獻出,以表達自己對他的忠心,企圖以此來栓住男人,孰不知,這種愚蠢的"占有"方式,正中一部分男人的下懷,還有的少女是充當第三者,與有婦之夫發生性關係,企圖奪人之愛,這些人一旦愛情失敗,則後悔不及,常被一種強烈的自責所折磨,陷入痛苦的深淵。

5.被迫失身

然而,最痛苦的還數暴力下的失身,由於是完全違背她們意願,而遭到強暴的*污,因此,她們的痛苦常化為仇恨,而這種仇恨又無處發泄,加上不可挽回的事實,常使她們心灰意冷。

於是,一部人破罐子破摔,自暴自棄,甚至玩弄男性以達到心理上的平衡;一部分人終身痛苦而不能自拔,甚至走上自殺的道路;還有的人自己失身後,引誘其他女性也失身,這樣,似乎可使她們得到一些寬慰等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