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發布2005區域金融報告指出仍有六大問題待扭轉

與此同時,各地區貸款繼續穩定增長,全國大部分地區貸款增速處於10%-13.5%之間。 分地區看,東部地區個人消費貸款餘額占全國個人消費貸款餘額達到70%以上。 與東部地區相比,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的消費信貸市場規模相對較小,多數省份個人消費貸款在人民幣貸款中的比重不到10%。

央行昨日發布了《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增刊——2005年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這是央行第二次發布該報告。央行報告稱,2005年全國各地區積極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區域經濟發展的協調性有所改善。但在經濟保持較快增長的同時,我國各地區普遍存在著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快、對外貿易結構性矛盾突出、經濟成長方式轉變緩慢、地區之間專業化分工協作程度較低等問題,部分地區還存在著能源資源消耗過大、環境污染加劇的問題。

報告分析認為,2005年,全國各地區銀行、證券和保險業務較快增長,金融運行平穩。各地區高度重視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直接融資比重有不同程度提高,融資結構有所改善,至年末,全國各地區各類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計20餘萬家,從業人員為260萬人;資產總額達37萬億元。

促進金融與經濟良性互動的根本途徑應是營造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一個地方金融生態環境好,就會有更多的資金流入這個區域;一個地方金融生態環境不好,資金就會流出這個區域。在資金流向上,報告認為,流向中西部地區的現金增多。儘管東部地區各金融機構繼續成為貨幣市場交易的主導力量,但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金融機構越來越多地參與貨幣市場交易活動,淨融入資金有不同程度增加。

隨著經濟結構調整推進和增長方式轉變,區域經濟發展的協調性有所改善。根據央行的統計,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地區分別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9、3.7、3.3和1.7萬億元,占全國的比重分別為55%、19%、17%和9%。

中西部和東北招商引資力度加強,成為外資進入新熱點;財政支出增速也在加快。另外,東部地區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減緩,西部和東北地區增速加快。東部地區進出口增速高位回落,進口增速回落幅度大於出口,貿易順差加大或貿易逆差減少。

房地產價格漲幅總體平穩,在國家房地產調控政策的作用下,長三角地區大中城市價格漲幅回落明顯,上海新建商品房銷售價格出現負增長;但受消費升級、城市化、土地供應價格上升、人民幣升值預期等多種因素綜合影響,北京、深圳等大城市的房地產市場開始升溫,一些沿海地區經濟較為發達的非省會城市和部分中小城市的房地產價格出現明顯上升勢頭。

隨著巨觀調控的深入,在國家產業結構政策指導下,各地區中長期貸款過快增長勢頭得到抑制,27個省市中長期貸款增速出現回落。各地區票據業務快速發展,票據市場利率呈下降趨勢,部分省份票據融資新增額占人民幣貸款新增額的比重已超過30%。與此同時,各地區貸款繼續穩定增長,全國大部分地區貸款增速處於10%-13.5%之間。 (記者 柴元君)

消費信貸“東西”分化 粵滬浙京高居前四

央行數據顯示,由於居民收入水平以及消費能力存在較大差距,我國東西部地區的消費信貸情況分化明顯。

分地區看,東部地區個人消費貸款餘額占全國個人消費貸款餘額達到70%以上。截至去年末,廣東、上海、浙江、北京、江蘇、山東的個人消費貸款餘額均已超過1000億元。其中,廣東最高,消費貸款餘額超過3600億元;上海其次,超過2800億元。

與東部地區相比,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的消費信貸市場規模相對較小,多數省份個人消費貸款在人民幣貸款中的比重不到10%。央行認為,消費信貸的發展不僅可以改善金融機構的信貸資產結構,還可以擴大消費需求,並通過消費需求的乘數作用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是擴大內需的有效途徑之一。

從業務品種比重看,個人消費信貸中的個人住房貸款占比不斷擴大,汽車貸款占比大幅減少,住房裝修、助學、大件耐用消費品等方面的貸款數量極少。目前,個人住房貸款約占全部消費貸款餘額的70%以上,東部大部分省份如北京、天津、上海、江蘇、福建、廣東的比重超過了80%。(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