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余

亦作扶餘。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5世紀活動於中國東北地區的民族之一。首見於《史記?貨殖列傳》。一般認為屬於通古斯語族。大約在戰國時期﹐夫余已為華夏諸國所知。據公元1世紀保留的傳說﹐遠在北方的“北夷”有索離國﹐約當今嫩江上游松嫩平原。索離國王的後裔名東明﹐向南發展﹐渡過掩水(今松花江中游)﹐占踞了今吉林農安﹑長春一帶﹐所謂“東夷之域”﹐亦即古代原始居民貉的原住地﹐遂稱夫余國。它南與高句麗﹐東與挹婁﹑西與鮮卑為鄰﹔北有弱水﹐弱水即今嫩江或黑龍江。這地區“最為平敞﹐土宜五穀。出名馬﹑赤玉﹑貂豽”﹐“以員柵為城﹐有宮室﹑倉庫﹑牢獄”。在國王之下﹐設馬加﹑牛加﹑豬加﹑狗加等官﹐各“加”分領數百至數千邑落。邑落的豪民役使“下戶”為奴僕﹐社會處於奴隸制階段。刑法嚴苛。正月祭天﹐斷刑獄。衣服尚白。兄死妻嫂。有軍事則祭天﹐殺牛﹑觀牛蹄以占吉凶﹐遇敵時﹐諸加各自為戰﹐使下戶輸擔糧草飲食。文獻所記夫余的禮節﹑習俗﹑衣飾﹐和近年考古的遺存﹐都說明他們久已受華夏文化的影響。
漢武帝時﹐夫余向漢朝貢。王莽為向“外夷”顯示威力﹐曾於始建國元年(公元9)派遣賚印綬的五威將軍至夫余。公元1世紀初至3世紀中﹐夫余實力漸盛。自東漢光武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起﹐不斷遣使朝漢﹐與漢基本上保持友好。而同高句麗﹑鮮卑對抗。安帝建光元年(121)冬﹐高句麗圍攻玄菟郡時﹐夫余王曾遣子尉仇台擊破之﹐解救了玄菟。順帝永和元年(136)﹐夫余王曾來漢京洛陽。以後﹐高句麗日趨強大﹐向西發展﹐漢邊軍退至西蓋馬(今遼寧撫順)﹔但夫余仍親漢﹐西與鮮卑﹑南與高句麗對抗。東漢末及曹魏初﹐公孫氏勢力在遼東興起﹐夫余屬遼東。公孫氏為利用夫余抑制高句麗﹑鮮卑﹐曾以同族之女妻夫余王。公孫氏亡後﹐夫余又於魏明帝景初二年(238)朝魏。
西晉建立後﹐夫余王頻繁遣使朝貢。太康六年(285)﹐慕容廆襲破夫余﹐其王依慮自殺﹐餘眾走保沃沮。七年﹐晉武帝司馬炎遣東夷校尉何龕擊敗慕容廆﹐依慮之子依羅得以復國。晉永和二年(346)﹐慕容鮮卑又大敗夫余。其國勢因此大衰。北魏高宗時﹐夫余王曾遣使朝貢。北魏太和七年(483)﹐滅於高句麗。十七年﹐夫余王室殘留故地者﹐復被勿吉所逐﹐遂北渡那水(嫩江及東流松花江)﹐徙居今嫩江支流富裕爾河一帶﹐金代蒲與路治在富裕爾河沿岸並以此河得名﹐都因夫余遺裔居於此河流域﹐是夫余的對音。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