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洞風景區

太極洞風景區

廣德太極洞風景區距廣德縣城38公里,位於皖蘇浙三省交界處的石龍山內,開發面積14.1萬平方米,是安徽省級風景名勝區。太極洞形成在大約2億年以前,現在開發的洞深5400多米,分上洞、下洞、旱洞、水洞和天洞,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洞洞相通,龐大奇特,神秘莫測。 太極洞,分旱洞、水洞兩部分,是華東地區最大的天然溶洞,大小景觀500多處,具有險峻、壯觀、絢麗、神奇的景觀特色,集全國溶洞之精華,早在二千多年前即被稱為天下一絕,《中國石林》稱道"桂林山水,廣德石洞",民間有"黃山歸來不看山,太極游完不看洞"之說。

基本內容

洞內風景洞內風景

太極洞形成在大約2億年以前,現在開發的洞深5400多米,分上洞、下洞、旱洞、水洞和天洞,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洞洞相通,龐大奇特,神秘莫測。太極洞,分旱洞、水洞兩部分,是華東地區最大的天然溶洞,大小景觀500多處,具有險峻、壯觀、絢麗、神奇的景觀特色,集全國溶洞之精華,早在二千多年前即被稱為天下一絕,《中國石林》稱道“桂林山水,廣德石洞”,民間有“黃山歸來不看山,太極游完不看洞”之說。

上洞由山頂洞口而入,山腳洞口而出。下洞規模大,景觀多。洞口上方刻有“太極洞”三字,系明代萬曆年間刑部侍郎吳同春手跡,至今依然可見。進口大廳約有1600平方米,高5至10米,可容千人。洞內景觀瑰麗,歷史遺存豐富,鍾乳奇石,百姿千態:有的如蓮、如筍、如柱、如花、如幔;有的如獸、如人;有的如鍾、如鼓、如棋、如桌;有的如翔鳳、如潛鱗,嘆為觀止,鬼斧神工。正面崖石上,有吳同春書刻“二儀攸分”四字,自此分東西兩洞。東洞峭刻詭譎,乳膏融結,前行百餘米遂現水洞,洞中高峰出谷,瀑布流泉,瑤池玉階,地下銀河,玉帶金光。水洞長達2公里多,行舟可達700多米。

其中最著名者為“十大景觀”。所謂十大景觀,即:太上老君、滴水穿石、槐蔭古樹、仙舟復掛、雙塔凌霄、金龍盤柱、洞中黃山、萬象攬勝、太極壁畫、壺天極目。它們大都以“物象·’命名,睹名即可知其形。只不過有的以“單象”命名,有的以“群象”命名而已。如“太上老君”似白髮蒼蒼,合掌誦經的老人;“槐蔭古樹”似樹幹挺拔、枝葉繁茂的古樹;“仙舟復掛”似底面朝上、高懸半空的小舟;“雙塔凌霄”似上下倒置、基座入雲的古塔;“金龍盤柱”似祥雲繚繞、長龍纏裹的玉柱;“洞中黃山”似雄偉峻峭、秀麗奇幻的黃山。以上“六奇”即以“單象”命名。“萬象攬勝”為太極洞最大廳“萬象宮”的奇景,其景物薈萃,氣象萬千。“太極壁畫”為太極洞迴廊兩側石壁上的奇景,它像眾仙聚會、雄師出征、沙場交兵、困獸爭鬥等。“壺天極目”為太極洞“壺天宮”鐘乳石的奇景,其吊頂懸空,姿態萬千。以上“三奇”即以“群象”命名。只有“滴水穿石”例外,其名揭示了兔形石上小孔的成因,是以“成因”命名。

太極洞風景區一九八六年七月一日正式對外開放。 經過十幾年的開發建設,景區設施、服務配套體系逐漸完善,先後興建了辦公樓、山莊賓館、長樂園、太極索道等設施,初步形成了一個集旅遊、娛樂、度假、會議於一體的綜合性旅遊區。景區從業人員五百餘人,中專以上學歷300餘人,其中大專以文化程度達22%,景區管理人員大專以上文化程度達65%,專業導遊40餘人,是華東地區著名的旅遊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