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黑鮪

太平洋黑鮪

體被細小圓鱗,頭部無鱗,胸部鱗片特大,形成胸甲。 大洋性表層洄游魚類,具有季節性遷移至沿海的習性。 以洄游性之小型魚類,如鯖等為食,亦捕食甲殼類及頭足類等。

基本資料

中文名:太平洋黑鮪

俗名:東方鮪魚、黑瓮串、黑暗串、東方鮪、東方藍鰭鮪
科屬:鯖科
有毒魚類:否
經濟性:是
食用魚類:是
觀賞魚類:否
世界分布:北太平洋
最大體長:300 cm
棲息環境:大洋、近海沿岸

形態特徵

體紡錘形,肥壯,橫切面近圓形,稍側扁;尾柄細,平扁,每側具發達的中央隆起嵴,尾鰭基部每側另具小隆起嵴2條。眼中大。上下頜各具細小尖齒一列。鰓耙正常,第一鰓弓上之鰓耙數為36-39。體被細小圓鱗,頭部無鱗,胸部鱗片特大,形成胸甲。第一背鰭具硬棘XIII-XV,與第二背鰭起點距離相當近,其後具8-10個離鰭;臀鰭與第二背鰭皆低而呈弧形;胸鰭較頭長為短,僅延伸至第一背鰭X-XI棘之下方;尾鰭新月形。體背側藍黑色,腹部銀白色,新鮮魚體體側具有10-20條淡色斑點所排列而成的橫紋帶;成魚尾柄中部為黑色。第一背鰭黃色或藍色;第二背鰭、臀鰭為淡黃色;離鰭黃色,皆具黑緣。
大洋性表層洄游魚類,具有季節性遷移至沿海的習性。產卵場為九州島南方海域、日本海以及琉球群島經台灣東方海域至菲律賓東北方海域。以洄游性之小型魚類,如鯖等為食,亦捕食甲殼類及頭足類等。

漁業利用

北太平洋熱帶及溫帶海域非常重要之漁獲物,成魚於春夏季期間洄游到日本至菲律賓之間的主要產卵海域產卵,成為台灣近海鮪延繩釣漁船的漁獲對象。可作生魚片或加工以及各種烹煮調理皆宜,經濟價值非常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