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

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

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位於夏威夷檀香山附近,是目前全球唯一的多國海嘯預警系統。包括中國、日本、澳大利亞等環繞太平洋的26個國家都參與其中。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主要職能是收集太平洋海盆的地震波和海潮監測站探測到的信息,交換各國情報,評估能引發海嘯的地震並發布海嘯警報。

建立背景

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

美國是除日本之外遭受海嘯威脅最嚴重的國家。阿拉斯加州1946年發生地震和海嘯,導致165人死亡。此後,美國迅速建立了海嘯預警系統。 目前,美國有兩個海嘯預警中心:一個是阿拉斯加海嘯預警中心,另一個就是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

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在1949年成立,包括中國、日本、 澳大利亞等環繞太平洋的26個國家都參與其中。所有加入太平洋海嘯預警系統的成員,都是通過全球通訊網(GTS)與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相連,通過衛星24小時不間斷傳輸。

中國在1983年加入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的海嘯預警系統。

主要職能

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
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位置及監測範圍
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的主要職能是:收集太平洋海盆的地震波和海潮監測站探測到的信息,交換各國情報,評估能引發海嘯的地震並發布海嘯警報。

如果地震發生在太平洋盆地內或附近,並且強度在6.5級(含)以上但在7.5級(含)以下(阿留申群島為7級),則向預警系統有關各方發出海嘯信息公告。如果地震強度超過7.5級(阿留申群島為7級以上) ,則發出海嘯預警/監視公告,警告有關各方注意發生海嘯的可能性。

辦公條件

美國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位於夏威夷檀香山附近的,預警中心只是一幢小平房,像一輛“拖掛房車”,平常也只有兩個人值班(一名地球物理學家和一名海洋學家)。

辦公室像普通美國人旅遊用的“拖掛房車”,在惟一一個狹小的會議室內,只有幾張簡單的摺疊椅。除此之外,只有擺放得密密麻麻的有關地震海嘯的資料書、牆上掛著的大幅地圖、桌面的海潮分析圖,才顯得這裡像是一個與地震、海嘯、海洋有關的地方。

日常工作

在這裡工作的科學家,每人都配備了兩個傳呼機,以便在其中一個不工作的時候,另一個還能發揮作用。一旦辦公室內的儀器設備收到地震的信息,就會立刻向他們的傳呼機發出信息。該中心仍一直堅持開展對當地公眾的教育活動,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三都會進行海嘯應急演習。
這裡的科學家每天也在努力對過去發生的地震海嘯的歷史數據進行分析研究,製作各種研究模型,加深了解地震與海嘯的關係。在這裡的科學家說:“也許海嘯只是百年一次,或者根本不會發生,但一旦發生,你只有2到3分鐘的時間反應,所以必須保證所有的東西都隨時做好準備。”
一旦作出“某個地震可能引起海嘯”的判斷,他們就要馬上向世界各地可能受到影響的地區發布警報。“那就是我的發布工具。”此外,在這裡工作的科學家多年來編寫了不下100套軟體,但這些軟體是沒有專利的,免費向參與太平洋海嘯預警系統的26個國家發布預警信息。

資料收集

海嘯警報中心收集資料的方法,主要是靠各國的地震儀和位在海上的測量浮標。前者的數據輸入計算機模型後,可以估算出海嘯的發源位置、強度、預估的速度和抵達時間,並跟據這個數據給有潛在危險的國家警告。然而,基於對深海水文和一些海嘯機制的不了解,許多的警告難免最後都只是假警報,對此目前的科技還無法完全解決,只能看各國政府的應變了。不過海嘯警報中心目前正擴大在深海設定名為「DART」的浮標測量系統,協助海嘯預測。雖然海嘯在深海海域時表面的浪高並不高,但通過的時候還是會對深海的壓力造成改變,一但將DART的數據整合到地震儀的估測計算中,就可以對模型估算出來的數據做校正,從而發出更精確的警報。

警報等級

海嘯中心的警報分成三個等級,分別為TsunamiInformationBulletin,表示有雖然有地震發生,但沒有海嘯產生的證據;第二級是TsunamiWatch,表示很有可能有海嘯發生(跟據模型預測),正在等待儀器的數據證實;最高的等級則是TsunamiWarning,表示已經確定有地區受到海嘯襲擊,或是儀器有偵測到海嘯的經過。通常TsunamiWarning都會伴隨著預估的抵達時間。
以2012年的日本大海嘯來說,警報中心發布的就是最高等級的TsunamiWarning,幾乎涵蓋了太平洋所有的島嶼和外圍地區。

運行困境

關注度低 經費緊張

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工作人員在工作
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工作人員在工作
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每年只有100萬美元的預算,包括了所有的支出:工資、補貼、項目研究、設備更新、軟體開發等等,卻要24小時為26個國家乃至全球服務。 對此,太平洋災害中心主任感嘆道,也許是大海嘯發生的幾率“太少了”,人們沒有意識到海嘯的危害性,總是抱有僥倖心理。即便在美國這樣深受太平洋海嘯威脅的地方,應對海嘯的資金投入和關注程度還是遠遠不夠。

夏威夷群島雖然沒有發生過大海嘯,但卻深處海嘯威脅地帶。夏威夷大島希羅市市長哈里·金無奈地對記者說:“我怎樣才能說服美國政府,為可能永遠不會發生的事情撥更多的資金呢?”

缺乏溝通渠道

由於數據不足,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只是對印度洋的情況進行觀察和建議,卻無法對印度洋地區的地震海嘯作準確預報。而一旦他們有所建議,電話那端的印度洋國家可能沒人接聽。此外,由於語言障礙,對方有時根本不明白他們在說什麼。等對方對海嘯(tsunami)這個詞回過神來,已過去了好幾分鐘。2004年發生的印度洋海嘯,該中心監測到了之前發生的地震,但由於沒有統一的應急通信網路和預警網路,他們與印度洋各國遲遲無法聯繫上。


預警記錄

據了解,在1948年到1986年間,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發出的警報,20次中有15次是錯誤的。此外,為了提高海嘯預警的精度和速度,日本和美國在其周邊海域部署了20個能實時監測海浪高度的浮標,但這個系統至今未經“實戰 ”考驗。夏威夷當地政府曾專門作過統計,每一次海嘯預警後的人員大撤離要損失3000-4000萬美元。

預警2010年海嘯

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工作人員預測海嘯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工作人員預測海嘯

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2010年2月27日向所有太平洋沿岸國家發布海嘯預警,稱由南美洲國家智利芮氏8.8級強烈地震引發的海嘯將在未來24小時之內襲擊多個亞洲沿海國家、澳大利亞以及紐西蘭

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在一份公告中表示,“海平面儀表指數顯示,一場海嘯已被引發,可能造成廣泛的損害”。因此,“當局應該採取適當措施應對這種威脅”。該預警中心表示,一次地震後的首輪餘波並非一定是力量最大的,而由於當地地形學的顯著差異,地震所引發的海嘯海浪高度很難準確預測。而在過去,跨太平洋的地震所引發的海嘯很難對亞洲造成致命性的影響。

2013年海嘯預警

台北時間2月6日9時12分,太平洋索羅門群島東南部的聖克魯斯群島發生芮氏8.0級地震,震源深度5.8公里。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已在地震後發布海嘯預警。該中心警告說,此次地震可能引發“破壞性海嘯”。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