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岩溶洞

太平岩溶洞位於梅窖鎮,30多個洞穴內遷迥曲折,縱橫交錯,其內鐘乳石千姿百態在燈光下五光十色,景色令人嘆為觀止。

太平岩溶洞。位於梅窖鎮,距319國道僅200餘米。其洞口至今仍有古代砌壘的塹牆,可以說明它是一處軍事要隘,要隘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南宋的岳飛元帥。宋紹興三年,岳飛收洞寇功成,後以其地界寧都、興國三邑之沖,因置寨於此。宋紹興三年為公元1134年,故岳飛設隘於此距今達868年。興國史上的七次大戰,在洞內就發生過兩次。清順治年間,農民先後起義抗軍,均敗兵於此,死傷數千人,因人們不願意再看到戰爭,梅窖洞遂名曰“太平岩”。太平岩屬迷宮式中型石灰岩溶洞,總面積在一萬平方米以上,岩內洞穴巨大、結構複雜,已探明的有三層以上,上層乾燥,中層潮濕,下層有多處地下河,幾十個岔道縱橫交錯,深不可測,30多個洞穴中,大的有數百平方米,小的才幾平方米;洞內遷迥曲折,縱橫交錯,猶如迷宮;岩內鐘乳石千姿百態,栩栩如生的佛像、人物,惟妙惟肖的石蓮、石榕、石桃,海市唇樓般空中塔群,遷回曲折的“萬里長城”以及神態活潑的石猴群,恬靜的梅花鹿,笨拙的企鵝、兇猛的禿鷹莫不形態生動,飛翠流丹,在燈光下變幻著令人目眩的五光十色,令人嘆為觀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