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保險公司

基本信息

太平保險公司

太平保險公司太平保險公司大樓
太平保險有限公司(簡稱“太平保險”)1929年11月20日始創於上海,由私營金城銀行獨資開設,資本為法幣100萬元。1933年,金城銀行邀集交通、大陸、中南、國華等銀行參股,並將資本增為法幣500萬元。之後通過收購豐盛、安平、中國天一等華商保險公司,開始集團化經營。1938年,太平保險撥款法幣100萬元,獨資設立太平人壽保險公司。
太平保險除在上海設立總公司外,又在國內各大口岸廣設分支機構和代理處,最鼎盛時,太平保險在全國的代理網點總數達900餘處,還在香港和東南亞地區設立了多家分支機構,成為當時我國保險市場上一家實力雄厚的民族保險公司。
1949年5月,上海解放。經上海市軍管會批准,太平保險於1949年6月20日恢復營業。50年代,國家對民族資本保險公司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經過1951年和1956年的兩輪改組,包括太平保險在內的28家華商私營財產保險公司合併重組為公私合營太平保險公司。根據國家的整體安排,從1956年起,國內保險市場由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獨家經營,太平保險停辦國內業務,專營境外業務。太平保險從此移師海外,在港澳及東南亞地區開拓經營了整整45年。
2001年12月20日,經國務院同意,中國保監會批准,太平保險全面恢復中國境內的財產保險業務,並對公司進行股權改造。現在,太平保險的股東共有三家,分別為: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簡稱“中國保險”,持股47.525%)、中保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簡稱“中保國際”,香港上市公司,中國保險業首家上市公司,持股40.025%)及中國工商銀行(亞洲)有限公司(簡稱“工銀亞洲”,中國工商銀行在港上市公司,持股12.45%)。公司註冊資本金10億元人民幣,總部設在深圳。
太平保險是一家全國性的財產保險公司,業務範圍包括各種財產保險、意外險、短期健康險及再保險業務,國家法律、法規允許的各類保險業務和資金運用業務。2002年,公司在北京、上海、廣東和深圳設立4家分公司;2003年,在大連、天津、河南、山東、江蘇、浙江、湖北和四川開設8家分公司;2004年,又在青島、湖南、重慶開設3家分公司;2005年,設立山西、陝西、安徽、福建分公司。至此,太平保險在全國開設的分公司達到19家。

公司歷史

金城銀行創辦太平保險,開風氣之先,1929年11月20日,太平保險公司創立於上海。
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民族保險業正處在有史以來第一個發展高潮期。
1919年“五四”運動以後,國人的民族意識不斷增強。有感於“海通以來,我國的財產保險與生命保險為外商所壟斷,金錢外溢與年俱增,不獨有損利權,漏卮難塞,其影響我國民族工商業的發展尤為嚴重”(沈雷春:1937年《中國保險年鑑》),一些有識之士開始集資創辦保險公司,力圖與洋保險相抗衡。據資料記載,1919年至1935年間,國人共開設保險公司30餘家。
在此期間,中國保險業還出現了一個新形勢,就是銀行業投資辦保險蔚然成風。銀行與保險具有天然的聯繫:它所經營的貸款業務,貸款戶的貨物或不動產抵押都必須投保以資保證。在保險業方興未艾之時,銀行家看到這是一個有利可圖的行業,因此紛紛起而經營。從1926年以後的10年間,由私營銀行和官辦銀行投資設立的保險公司共有12家。《中國保險史》對此評論道:“中國從1926年到1936年期間,由於金融業以其雄厚的資金投入保險業,改善了公司的經營管理,注意培養專業人才,拓展險種,發展經紀人,並利用銀行貸款關係,爭取工商業的保險業務。民族保險業有了迅速發展,與1914年相比,公司家數增加兩倍多,資本金增加五倍多,呈現一片新的景象。”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繼1926年東萊銀行設立安平水火保險公司之後,私營的金城銀行於1929年投資100萬元(實收50萬元)開設了太平水火保險公司,設址於上海江西路212號金城銀行大樓。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由金城銀行總經理周作民兼任,丁雪農任第一協理,王伯衡任第二協理。太平保險公司以太極圖形為商標,取“生生不息”之意,並打出了“太平保險,保險太平”的口號。
公司於1929年11月20日成立,次年2月19日正式開業。公司以經營水險、火險、船殼保險、汽車保險等為主,並酌量辦理“玻璃”、“郵包”、“行動”、“繭紗”等險種。“創辦初期,雖值百業不振,然歷年決算頗具效益,且業務亦日在進展之中”(金城銀行檔案)。但畢竟由於資本額不夠雄厚,遇有大額業務便無力承做,或只得分與他人,影響收益。1933年,金城銀行擬將太平擴大經營,而其他尚未涉足保險業的銀行也正躍躍欲試,於是,金城邀集交通、大陸、中南、國華等四家銀行加入太平,資本額擴大為500萬元(實收300萬元)。一時聲勢浩大,金融界為之矚目。7月,公司改組完成,黃奕住任董事長,周作民任常務董事兼總經理,聘丁雪農、王伯衡為協理。同時,將公司名稱中的“水火”兩字刪去,改稱太平保險公司,並添辦人壽、意外等保險。
太平保險從此步入大型華商保險公司的行列。
接收安平豐盛天一,集團化經營蔚為大觀
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市場上保險公司的生生滅滅、分化重組乃是尋常之事。從1934年起的三年間,太平保險公司陸續收購了幾家華商保險公司,開始向集團化的方向邁進。
1934年初,豐盛保險公司因經營不善,擬將大部分股份售與太平,改組公司,與太平合作營業。太平對合辦並不感興趣,但考慮到該公司的牌號已有多年歷史,若將其全盤接辦,作為子公司繼續營業,“則所有業務上衡量操縱、選擇迎拒之便利既可繼續存在,且可以豐盛公司之名義,多一招攬生意之機會,增厚進展之力量,相輔而行”(太平檔案)。經談判,太平最終以一萬元的價格收買了豐盛。
1935年5月,東萊銀行加入成為太平保險的第六個股東。同時,東萊銀行創辦的安平保險公司經營上發生困難,亦由太平接收合併。
1936年,中國墾業銀行投資開辦的中國天一保險公司因無人管理,也以低微的價格轉讓給太平接辦。
上述三家公司對外仍保留原來的牌號,各地的分支機構及代理處仍繼續營業。為了加強領導和管理,1935年設立了太平安平豐盛總經理處,次年改為太平安平豐盛天一總經理處,統轄四公司的一應事宜。總經理處設在太平保險總公司內,太平保險公司總協理兼任“太安豐天總經理處”總協理。這樣,太平只須用一套管理人員來處理四個公司的業務,這種歐美托拉斯性質的管理形式,在當時中外保險公司中尚屬獨樹一幟,為業界所矚目。
成為集團公司後,太平不但資金實力大增,而且業務聯繫更為廣泛,所有六家股東銀行及四行儲蓄會的各地分支行、會,均由總公司與之訂立契約,委託為公司業務代理人,通過這種方式,把所有六行一會的所有放款與押匯全部交由太平保險集團承保,於是業務大振。
太平保險除在上海設總公司外,在京、漢、津、哈、魯、粵等六大區域的大中城市廣設分支公司或代理處,最鼎盛的時候,全國代理網點總數達900餘處,還在香港、新加坡、西貢、雅加達、馬尼拉等地設立了分支公司。不數年間,太平成為全國最大的華商保險公司之一。
那年月,民族保險公司大多資本數額較小,承保能力和限額也受到相應限制。為了增強對巨額業務的承保力量,一些華商公司開始走向聯合的道路。1933年6月,肇泰、華安、永寧、永安、先施、海上、聯保、通易、寧紹、華興等10家公司發起設立了華商聯合保險公司,並被國民政府特許為經營分保業務的專業再保險公司,其營業性質以便利各家之分保為重點。1936年,通易公司倒閉,華商聯合保險公司資金受嚴重影響,當年虧損2萬元,公司面臨解散的危險。經過數度接洽,太平保險集團出面繼承了通易名下的全部股份票面51000元,由太平擔認26000元,安平擔認25000元。並據此修改了華商聯合保險公司章程,增加董事名額,由太平出任常務董事兼董事長,主持該公司事務,安平任董事。並與瑞士再保險公司訂立了分保契約。同年,太平保險又與倫敦市場的勞合社、世紀、WillisFaber&Dumas等保險集團訂立了互惠分保契約。自此,太平又在再保險領域占得舉足輕重的地位。
創建太平人壽,產壽險分業經營
太平在創立之初,定名為“太平水火保險公司”。1933年7月,公司增資擴股,股東由一變五,資本由100萬而至500萬。不僅如此,還將公司名字中的“水火”二字去掉,準備添辦人壽保險業務。
鑒於壽險業務的特殊性,是年9月,董事會決定人壽保險部之會計獨立,並從公司資本中特撥國幣100萬元,備作舉辦壽險業務之基金。12月,公司指定專人開始籌備事宜。
1934年4月20日,人壽保險部正式成立,並自即日起開始對外營業,到年底,有效保額已達170萬元,自後逐年增加,營業範圍亦逐漸擴展至全國。1936年8月,太平保險收購中國天一保險,天一壽險部的全部壽險契約也由太平概括承受。到1938年底太平保險壽險部改組為太平人壽保險公司時,太平的壽險有效保額已達國幣700萬元。
1937年1月11日,國民政府修正公布保險業法及保險業法施行法,規定同一保險業不得兼營損失保險與人身保險,在保險業法施行前兼營者,應於保險業法施行後兩年內依法改組。劃出壽險部,設立單獨的人壽保險公司乃提上議事日程。
太平的壽險部從一開始就自成機構,業務及會計獨立,不與其他業務部門相混合,因此改組手續較為簡便。經過一年多的布置,由太平的股東——交通、金城、大陸、中南、國華、東萊等六大銀行——另行認繳股本100萬元國幣。然後熱熱鬧鬧地召開了創立大會,選定周作民為董事長,丁雪農、王伯衡為常務董事,許漢卿等7人為董事,周繼雲等5人為監察人,並呈請登記。
1938年8月10日,經國民政府經濟部核准,發給營業執照。同年12月30日,太平人壽保險有限公司正式公告改組成立,太平保險公司壽險部的全部資產負債以及契約上之權利義務,俱由太平人壽保險公司概括承受,太平保險公司壽險部同日取消。推定周作民為總經理,丁雪農、王伯衡為協理。
從1929年11月太平保險創立到1938年底分設太平人壽,整整9年。這9年中,1933年增資擴股、1935年開始集團化經營、1938年創設太平人壽,基本上是3年跨一台階,其發展壯大之迅猛,實為當時所罕見。
組織太平分保集團,於艱危時世中奮爭
1937年,日本發動對華侵略戰爭。日本占領上海後,並未立即與英美等國形成公開對抗,上海英美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乃成為日軍占領區包圍中的“孤島”。1941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開進上海租界,昔日操縱上海保險市場的英、美、法等國的保險公司,被勒令停業,其外籍人員被關進集中營。
由於外商保險公司長期壟斷中國保險市場,加之華商保險公司資金短少,實力微薄,中國民族保險公司的再保險問題一直都依賴外商保險公司解決,主要是英商、美商及瑞士再保險公司。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華商保險公司對英美等國的分保渠道被迫中斷。上海的華商保險公司乃自謀出路,組建華商分保集團。
1942年2月,太平保險公司聯合寶隆、大業等保險公司組成太平分保集團,到7月,成員公司擴大至19家。幾年內,上海的華商保險公司相繼組建了大上海、久聯、五聯、十五聯、華商聯合等分保集團,加上太平分保集團,總計6個,參加公司達80家。在這6家中,太平頗有些與眾不同。太平檔案對此有如下記載:“講到太平分保集團的特點,就是一切集團事宜,均由太平一家負責處理,不受其他會員公司的支配與節制,與久聯集團由參加公司另組辦事處及大上海集團之另組一公司專司其事者有顯著區別。還有太平與國內外同業訂立溢額契約分保多以互惠為原則,惟因此而獲得的分入契約分保,均由太平獨家接受,並不能分與集團會員公司。因為一則它們資力薄弱,不願負額外的責任;二則國外無分支機構,遇有賠款,無法按原幣攤付。”
華商保險公司組建分保集團,有效地解決了民族保險業的危險分散問題,並為華商保險業逐步自主經營打下了基礎。
在國民黨統治的後期,通貨惡性膨脹,經濟秩序混亂不堪。據統計,1946年9月至1949年5月,物價驟漲1.051億倍。中國保險業遭到嚴重摧殘,一大批保險機構坐吃山空,負債度日,連一些較有實力的公司也陷於難以支撐的困境。華商聯合分保集團發出感嘆:“金圓券發行未久,遽爾貶值,嗣後是否有保持穩定之可能,無人敢逆料,倘法幣末期之困難情勢重演於今日,則恐我保險業將瀕於危殆。”保戶對金圓券已失去信心,即使有投保意向,也只願以外幣保額投保和計算賠款。於是,國營的和其他一些尚有餘力的保險公司,改以銀元、美金和港幣承保。太平分保集團也曾於1948年7月1日組織了包括22家成員公司的外幣業務集團,於艱危時世中勉力支撐,直到1949年解放前解散。
公私合營,天下一統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根據上海市軍管會發布的訓令,包括太平保險公司在內的64家華商保險公司和42家外商保險公司獲準恢復營業。
此後十餘年間,人民政府對保險市場進行了大刀闊斧地改革,太平保險公司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解放之初,大部分保險公司資力薄弱,承保能力有限。為緩解華商保險公司的分保問題,在軍管會的領導和中國保險公司的支持下,1949年7月20日,47家華商私營保險公司聯合組成民聯分保交換處,太平保險公司協理丁雪農被公推為主任委員,民聯的辦事機構也設在太平保險公司內。
民聯分保交換處是解放後上海工商業中最早成立的一個聯營機構,它的創辦,改變了華商保險公司依賴外商的心理,大大增強了華商保險業的信心,同時為私營保險公司的進一步聯營奠定了基礎。
在人民政府對私營保險公司“限制、利用、改造”的政策主導下,1951年下半年,上海25家私營華商產物保險公司開始醞釀合併問題。同時,天津的3家私營保險公司也派代表赴上海聯繫,表示願意合併。經過緊張籌備,這28家私營保險公司分別組成太平和新豐兩家保險公司,由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投入一半以上的資金,走上了國家資本主義的道路。
公私合營的太平保險公司由15家公司組成,其中上海12家,即太平、安平、中國天一、太安豐、華商聯合、福安、寶隆、建國、大豐、大信、裕民、揚子;天津3家,即大昌、中安、中國平安。公司資本總額定為人民幣100億元(舊人民幣,下同),其中參加合併的公司以其淨資產作為投資,總額定為45億元,其餘55億元悉由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投資。合併協定於1951年10月22日正式簽定,11月1日,公私合營太平保險公司正式開業。
太平保險公司設立19人組成的董事會,並設立監察7人。經董事會推選確認,周作民等7人為常務董事,周作民任董事長,謝壽天任副董事長,林震峰為總經理,李祖模、金瑞麒為副總經理。
公私合營新豐保險公司由上海的13家私營保險公司組成,資本總額60億元人民幣,公司於1952年1月1日宣告開業。
1953年4月,作為國家保險公司的中國人民保險公司開始考慮太平、新豐兩公司進一步合併的計畫,打算通過兩公司的合併,逐步做到國內保險業務由國家專營,而以合併後的合營公司加強其國外機構,進一步發展國外保險業務。1955年,在社會主義改造運動的洪流中,全保險行業的公私合營終於由構想變為現實。1955年11月11日,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由其上海分公司提出了《關於公私合營太平、新豐保險公司合併的方案》,建議:兩公司合併後的業務重點將放在國外,成為中國人民保險公司領導下的一個專業性保險公司,加強對國外業務的領導,進一步發揮其助手作用,分擔起促進國際貿易、吸收外匯資金的光榮任務。考慮到太平保險公司在香港、新加坡、馬來亞、印度尼西亞等海外地區設有分支機構,而新豐保險公司沒有海外機構,因此建議合併後的新機構定名為公私合營太平保險公司。
1956年3月21日、22日,兩公司董監事會在上海分別舉行,會議就兩公司合併、總部遷往北京、國內不再設立分支機構等一應事宜作出決議。
1956年8月1日、2日,太平、新豐兩公司在上海《解放日報》刊登聯合啟事,宣告:“自1956年8月1日起,我兩公司合併為公私合營太平保險公司,並將合併後機構遷移北京辦公,兩公司原在上海機構同時撤消”。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上海分公司亦同時刊登通告,“同意接受該兩公司在上海地區簽發的保險單尚未滿期的保險責任”。新的太平保險總公司設址於北京阜成門外天寧寺路。
太平、新豐兩保險公司的合併、遷京、停辦國內業務,標誌著中國保險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全面完成,中國保險市場從此進入國家專營的時代。
根據兩公司最後一次董監事會議的決議,新的公私合營太平保險公司的任務是:加強國外分支公司的領導,積極開展國外業務,繼續為僑胞服務和替國家積累外匯資金。太平保險公司自此移師海外,致力於拓展國際保險市場。
這一去就是45年。
國內復業,圓了幾代人的夢
從1956年之後的數十年間,中國保險市場幾度風雲變幻,太平保險在海外也是篳路藍縷,幾代太平人胼手胝足,在香港、澳門、新加坡等地闖出一片天地,贏得了廣泛認同。
1998年,根據國務院決定,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撤銷,原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的海外經營性機構劃歸中國保險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8月20日,中國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太平保險公司和太平人壽保險公司於是成為中國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兩支勁旅。
轉眼進入21世紀,隨著中國一步步逼近世界貿易組織的大門,中國保險市場擴大開放勢在必然。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向國務院和中國保監會提出了回國創業的請求,同時對旗下資源進行戰略性重組:在香港,將太平保險與民安保險公司、中國保險香港分公司合併,以香港民安保險公司名義對外營業;在新加坡,將太平保險與中國保險新加坡分公司合併,以中國保險新加坡分公司名義對外營業;將中國人壽保險公司香港分公司與太平人壽合併,以中國人壽香港分公司的名義對外營業。
2001年5月22日,經國務院同意,中國保監會批准太平保險公司和太平人壽保險公司全面恢復中國境內的保險業務。經過半年多的籌備,太平保險公司於2001年12月20日宣布開業,總部設在深圳。此時的太平保險公司已經過股權改造,由中國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持股45.05%,中保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持股30.05%,中國工商銀行(亞洲)有限公司持股24.9%。太平人壽保險公司亦於11月30日開業,總部設於太平保險的發源地上海。
海外拓業近半個世紀,一朝榮歸故里,太平保險開始在國內市場大展拳腳。復業後第一年,太平保險在深圳、北京、廣東、上海等四地開設了分公司;2003年,又一口氣在天津、大連、四川、江蘇、浙江、湖北、河南、山東等8省市開設了分公司;2004年,開設湖南、青島、重慶分公司;2005年,設立山西、陝西、安徽、福建分公司。至此,太平保險已設立19家分公司,作為全國性保險公司的機構網路布局基本形成。復業三年多來,太平保險各項業務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大事年表

1929年11月20日創立於上海,資本為100萬元。
1933年,資本擴大為500萬元。
1934年-1936年,通過收購幾家華商私營保險公司,開始集團化經營。
1938年,獨資創辦太平人壽保險公司。
1942年,聯合18家中資保險公司,組成太平分保集團。
1949年,上海解放,太平保險恢復營業。
1951年,上海、天津的28家華商私營保險公司合併重組為太平和新豐兩家公私合營保險公司,其中太平保險公司由上海12家、天津3家保險公司組成,新豐保險公司由上海13家保險公司組成。
1956年,太平和新豐進一步合併為公私合營太平保險公司,標誌著中國保險業社會主義改造全面完成。
1956年-2001年,根據國家的整體部署,太平保險公司停辦國內業務,揮師海外,致力於開拓國際保險市場。
2001年12月20日,經國務院同意,中國保監會批准,太平保險全面恢復中國境內的財產保險業務,總部設於深圳。註冊資本金5億元人民幣。
2002年,設立北京、上海、廣東、深圳等4家分公司。
2003年6月-8月,在大連、天津、山東、河南、江蘇、浙江、湖北、四川設立8家分公司。
2003年12月13日-14日,由中國保監會和湖北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太平保險獨家承辦的第一屆中國保險業發展改革論壇暨現代保險功能研討會在武漢召開。
2004年8月-10月,設立湖南、青島、重慶等3家分公司。
2005年3月,太平保險註冊資本金從5億元人民幣增加為10億元人民幣,償付能力和承保能力進一步增強。
2005年3月-4月,設立福建、山西、陝西、安徽等4家分公司。至此,太平保險在全國的省市級分公司已達19家,並擁有逾百家三四級機構,全國性機構網路布局基本完成。
2005年5月31日,太平保險陝西分公司舉行了隆重的開業慶典暨與工行陝西省分行“銀保合作”協定簽約儀式。繆建民董事長、陳永新副總經理、王志達助理總經理等總公司領導出席了開業慶典,並在陝西分公司進行了調研指導。
2005年6月17日,太平保險在深圳召開了“中介業務發展研討會”,邀請了位居國內前列的近20家保險經紀公司、代理公司主要負責人參加,研究探討與中介機構建立互信機制、加強業務合作的有關問題。
2005年6月25-26日,太平保險在湖南舉行黨建工作座談會,並組織黨員開展“韶山行”活動。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馮曉增、副總經理兼太平保險黨委書記、董事長繆建民及太平保險總公司全體黨員、預備黨委、積極分子和系統先進黨員代表等近100人參加了此次活動。
2005年6月28日上午,太平保險黨委舉辦中心組學習擴大會議,邀請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博士授課,馬博士作了題為“關於中國巨觀經濟分析和資本市場發展情況”的講座。
2005年6月29日-7月3日,太平保險公司與農行、太平洋保險公司聯合舉行年繳型房貸險新聞發布會,推介一年期房按險,並接受了有關記者採訪。
2005年7月4日-5日,日本愛和誼保險公司來太平保險公司進行交流培訓,主要由日方人員講授日本核賠責任險理論、車險銷售支持策略和日本保險業如何應對道德風險等內容。
2005年8月19日上午,太平保險第二屆董事會第二次會議在大連召開,中保集團副總經理兼太平保險董事長繆建民主持會議,太平保險董事出席了會議,部分經營班子成員列席。

組織架構

太平保險公司太平保險公司

企業精神

公司願景
秉持誠信、奉獻、和諧、分享的核心價值觀,打造世界金融服務的傑出中國品牌。
核心價值觀
誠信、奉獻、和諧、分享
經營理念
用心經營、誠信服務
管理理念
誠信立司、效益興司、專業治司、合力強司
企業精神
自強不息、恪守誠信的民族精神,頑強拼搏、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認真負責、勇於奉獻的敬業精神,團結一致、群策群力的合作精神以及開拓創新、爭優創先的進取精神。

領導致辭

太平保險公司太平保險公司
董事長致辭
太平保險有限公司自2001年在國內復業已來,堅持“真誠服務、用心經營”的經營理念,努力開拓進取,誠信服務社會,得到了廣大客戶的肯定、支持和信賴。幾年來,太平保險不僅在業內獲得了良好口碑,在國內外各種評選活動中也多次獲得榮譽。在此,我代表太平保險向關心、支持我們的社會各界朋友和廣大客戶表示誠摯的謝意和美好的祝福!
2006年,是太平保險第二個五年規劃的開局之年。我們將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依託中國保險集團的國家信譽、技術領先、綜合金融服務等優勢,發揮自身理念先進、信譽良好及傑出民族保險品牌優勢,秉持“誠信、奉獻、和諧、分享”的核心價值觀,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全面推動公司各項事業躍上新的台階,為民族保險業的發展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應有的努力!
太平保險將繼續採取領先市場的服務戰略和人才戰略,發揚“自強不息、恪守誠信的民族精神,頑強拼博、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認真負責、勇於奉獻的敬業精神,團結一致、群策群力的合作精神,開拓創新、爭優創先的進取精神”,培育優秀的企業文化,提升核心競爭力,不斷拓展太平保險的市場發展空間,實現可持續發展。
太平保險將更好地發揮為經濟發展提供保障的功能,以現代保險企業為標準,不斷提升風險管理能力,加強誠信建設,打造更為優秀的、具有太平特色的客戶服務能力,增加公司和客戶的綜合價值,以優質的服務回饋廣大被保險人,並廣泛公開服務承諾,接受社會監督。
太平保險將一如既往地堅持永遠追求卓越的創新精神,堅定信念,頑強拼搏,以更好的業績提升公司的內涵價值與市場價值,為員工的職業生涯提供更為優越的保證。
2006年將成為太平保險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我們會以完善的經營模式、更為成熟的管理體系和良好的經營業績為標誌,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我們堅信,在中保集團的正確領導下,在社會各界朋友的支持關心下,太平保險將以實際行動回報社會,回報股東,取得更大的輝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