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鎮

太子鎮

太子鎮位於黃石市大冶湖生態新區南側,陽新縣北部,交通便利,東距“黃金水道”長江12千米,西距武九鐵路、G316 15千米,省道315穿城而過,距離黃石市主城區僅有20千米。總人口五萬餘人,總面積152平方公里,共有21個行政村。旅遊資源豐富,有龍王洞、筠山王家老屋古村落、沙灣寺古墓、父子山、戲子山等景點。太子鎮出產黃豆、苧麻、楠竹、把竹、茶葉等土特產,“太子豆腐”更是馳名省內外。從2013年5月開始,太子鎮由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託管,正在聘請全球知名機構進行規劃編制等前期工作,今日的太子,一片投資的熱土。

基本信息

簡介

太子鎮地處湖北省陽新縣北部,大冶湖南岸,父子山下。與陶港、韋源口、黃顙口、大王等鎮接壤,與大冶市隔湖相望。轄洪橋街、德夫、官塘、茂立、李姓、屋李、雙龍、四松、大洪、山海、雙堍、港泉、朋畈、張畈、樟鋪、半山董、筠合、陳堡、上港、筠嶺、老屋等21個村和太子居委會。交通發達,大韋、劉太、太黃公路穿境而過。鎮區人口密集,機關齊全。鎮區人口1萬餘人,設有國稅、地稅、農行、工商、菸草、質檢、人險、電信、法庭、電站等縣直企事業單位24個,鎮直機關8個。總人口48000人,其中農業人口39543人。總面積152平方公里,耕地31562畝,水田16944畝,山場 8.4萬畝,成材林4.5萬畝,經濟林1600畝。2002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9075萬元,財政收入219萬元,農民人平純收入1500元。

傳說,太子廟鎮是1800年前為紀念三國時期吳王孫權率太子孫登來此賑濟災民,太子染疾病歿建廟得名。交通發達,大韋、劉太、太黃公路穿境而過。鎮區人口密集,機關齊全。鎮區人口1萬餘人,設有國稅、地稅、農行、工商、菸草、質檢、人險、電信、法庭、電站等縣直企事業單位24個,鎮直機關8個。集鎮商賈林立,貿易繁榮,日銷售額可達25萬元。是個古老的中心集鎮。特別是土特產---太子豆腐,以其潔白鮮嫩,酥軟而不散,口味純正名聲遠揚陽新、大冶、黃石、武漢等市場,每到逢年過節,慕名前來購買者車水馬龍。

地勢由西南向東北逐漸降低,依次為低山、丘陵、平原。自然資源豐富,查明的礦產資源有方解石、鐵、銅、金、煤、石棉等。盛產黃豆、苧麻、楠竹、把竹、茶葉,素有“黃豆鎮”、“苧麻村”之美譽,筠山生產的“雲霧茶”,在南北朝時期為皇家貢品。

太子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太子藝人加工的布貼“麒麟送子”等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並被選送西歐參展;“太子竹馬”賓士不息,太子地區“送太王”民間習俗,在鄂東地區影響較大。教育事業發展迅速,基礎教育逐步提高,素質教育全面發展,太子中學是黃石唯一的一所市級農村示範學校,2002年在《人民日報》得到展示。

根據黃石市委關於全力推進大冶湖生態新區建設的戰略部署,從2013年5月開始,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託管了大冶湖南岸陽新縣的“兩鎮一區”,區域面積255平方公里,正在聘請全球知名機構進行規劃編制等前期工作。

太子鎮黨委政府和人民熱忱歡迎有識之士來我鎮投資開發。

傳說

太子廟的傳說

太子鎮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太子鎮民間相關太子鎮的傳說更迷人,小時我常聽到的有許多動人美麗的傳說,其中有太子鎮卜地鍾(山型像鍾)與之相鄰的楓樹坪(山型像鼓),就這鐘鼓地有更多本地老伯姓流傳的民間故事。還有夫子山的由來,戲子山的傳說,貴妃洞的傳說,觀英洞的傳說等等,如果有機會來太子務必找一導遊一一親歷遊玩的同時傾聽太子鎮美麗動人的山水故事,讓你不枉此行,終生受益!

這其中太子廟傳說,更是無人不知。太子廟鎮是1800年前為紀念三國時期吳王孫權率太子孫登來此賑濟災民,太子染疾病歿建廟得名。

太子廟的現狀

在歷史長河中,太子廟幾經滄桑,瀕於倒塌。1994年重修太子廟。2000年6月工程告竣。現在的太子廟煥然一新,主體建築一進三重。“大乘禪林”牌傑翹角飛檐,“太子殿”、“彌勒殿”、“大雄寶殿”金碧輝煌,左有客廳,右有禪房、餐廳,建築結構古樸典雅,氣勢恢弘。

陽新太子鎮自三國建鎮以來,歷經千餘載,在那裡留下許許多多古老的傳說和歷史遺蹟。據史料記載,孫權的一位妃子王桂花就是陽新太子鎮益昌人氏,在益昌村後面的父子山上,隱藏著一個巨大溶洞,當地人稱“貴妃洞”。

岩洞雄奇深邃,洞中石鐘乳、石筍、石柱、石幔等千姿百態、蔚為狀觀。舉目四望,但見岩體起伏曲折,廳堂寬大宏偉,雕樑畫棟般的石柱、石筍、石花、石幔,似火炬,如蓓蕾,像珠簾,玉樹冰花,亭台樓閣,參差錯落,琳琅滿目。尤其是那些似人似物、若靜若動的奇石異雕更招人喜愛。那拔地而起的“羅漢寶塔”、浮雲掩映的“雙洞雲封”、飛瀉而下的“白雲瀑布”、晶瑩透亮的“白玉葡萄”、怒吼的“雄獅”、奮蹄的“飛馬”,千姿百態,栩栩如生。

古蹟

沙灣寺的古墓

太子鎮有個樟鋪村,距村不遠的半山腰上有一座千年古剎,名曰沙灣寺,村民在該寺發現了一座建築奇特的古墓,相傳古墓的主人就是傳奇人物《了凡四訓》的作者了凡大師。

太子廟

位於太子鎮中心街有個太子廟,已經有著上百年的歷史,裡面供奉著如來佛像以及其他的佛像雕塑,是附近最聞名的古廟,每天都有很多善男信女進去參拜。

李氏祠堂

在太子鎮的教育組的後面,有著一個占地上萬平方米的李氏宗祠,李氏作為太子鎮當地最大的一個姓氏,在裡面供奉著自己祖先的牌位,逢年過節都有附近李氏家族的人過來拜祭,他的布局為前後三進,左右三開間,第一進為門廳,門廳上部有一個面向天井的戲台,進門之後相當於從戲台底部穿過,進入第一進天井。天井兩側設定寬敞,一般為雙層。第二進為享堂,他是李氏宗族商議大事制定鄉規民俗和祭祖儀式的重要場所。享堂的背後為第二進天井,天井兩側上面設有鼓樓。最後一進為祖宗堂,擺放祖宗牌位。

筠山深處的玉印古剎

和氏璧的傳說

無獨有偶,在太子鎮東部海拔400多米的筠山的深處,也有一座古剎,該古剎建在荊山上玉印洞旁,相傳這裡就是當年卞和發現和氏璧的地方。它們給千年古鎮帶來神秘的色彩。

沿太子鎮向筠山而行,便來到了筠山的石井村,該村口幾棵高達30多米的參天古木可惜死了二棵。在一位僧人嚮導下,沿一條山間小道向東爬行約一個多小時,就到了陽新縣太子鎮東部海拔400多米的荊筠山(古時稱荊山)。在密林中,隱藏著一座古剎。據介紹,這就是有關史料上記載的“玉印古剎”,是卞和在此發現“和氏璧”的地方,現存有“玉印洞”。碑文記載:和氏璧是卞和在古剎後的山洞裡發現後才三獻楚王的。

相傳,山洞有一天然石橋,傳說卞和年輕時是醫生,經常上荊山採藥,多次休息于山洞,朦朧中發覺有一隻喜鵲攀在洞壁處,閃閃發光,認為是寶石,於是鑿下此石塊,獻給楚王被砍足。後來和氏璧為無價之寶,製成鎮國玉璽。王莽篡位時,與姑姑爭奪玉璽,玉璽被摔破,用金子鑲補。

蓬蓬山的傳說

卞和後來在荊山山洞居住,被他治好病的網湖姑娘娥眉時常上山看望,願意以身相許,但被卞和拒絕。於是娥眉將采來的蓮蓬氣得丟在來的山路上,化為石頭,堆成一座山,叫蓮蓬山(現在這裡的村民常采這些有孔的石頭賣)。娥眉姑娘後來出家,在荊山南邊建廟,隔溝相望。

太子鎮其他旅遊資源

太子境內旅遊資源豐富,代表有父子山,龍王洞、筠山王家老屋古村落、戲子山,青山等奇石峻岭山脈以及天然熔洞。迄今發現最大的溶洞“桂峰洞”位於父子山脈中段貴妃山中,洞後群峰環繞,洞前小河成溪。青山綠水,風景優美。洞內綿延數十公里未到盡頭,達數十層之多。洞內景觀幻化無窮,石筍石柱林立,石花倒懸,怪石詭變,錯綜盤結,爭奇鬥妍,有狀若牡丹的石花,有彎曲起伏的“雲陽梯田”、有阡陌縱橫的黃土高坡、有龍戲珠、獅盤球、有天馬行空、有土狗望月、有觀音坐蓮、有鯉魚跳門。洞中有洞,洞內有年代久遠的佛像佛龕坐落,給人一種靈光瑞氣,如臨仙境的感覺。

自然資源

集鎮商賈林立,貿易繁榮,日銷售額可達25萬元。是個古老的中心集鎮。特別是土特產---太子豆腐,製作工藝獨樹一幟,以當地獨特的水質手工製作,其潔白鮮嫩,酥軟而不散,口味純正名聲遠揚陽新、大冶、黃石、武漢等市場,每到逢年過節,慕名前來購買者車水馬龍。地勢由西南向東北逐漸降低,依次為低山、丘陵、平原。自然資源豐富,查明的礦產資源有方解石、鐵、銅、金、煤、石棉等。盛產黃豆、苧麻、楠竹、把竹、茶葉,素有“黃豆鎮”、“苧麻村”之美譽,筠山生產的“雲霧茶”,在南北朝時期為皇家貢品。

民俗工藝

太子藝人加工的布貼“麒麟送子”等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並被選送西歐參展;“太子竹馬”賓士不息,太子地區“送太王”民間習俗,在鄂東地區影響較大。教育事業發展迅速,基礎教育逐步提高,素質教育全面發展,太子中學是黃石唯一的一所市級農村示範學校,2002年在《人民日報》得到展示。

教育事業

太子鎮中國小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