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太子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太子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臨夏回族自治州與甘南藏族自治州之間,總面積8.47萬公頃,隸屬甘肅省林業廳。保護區屬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過渡地帶,境內生態系統複雜多樣,物種資源豐富,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調節氣候、維護生態良性循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甘肅中部和青海省東部重要的綠色屏障,是黃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林區。2012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由甘肅省級自然保護區升格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基本信息

保護區簡介

太子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太子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甘肅太子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臨夏回族自治州與甘南藏族自治州之間,東南起洮河下游地區,西南與甘南州臨潭、夏河、合作、卓尼四縣(市)及青海省循化縣毗鄰,東北和臨夏州康樂、和政、臨夏、積石四縣相接。地理位置介於東經102°43′~103°42′,北緯35°02′~35°36′之間。東西長約100公里,南北寬約10公里。保護區總面積127萬畝。
保護區前身為臨夏州太子山總場,建場於1957年;1991年更名為“臨夏回族自治州太子山水源涵養林建設總場”;2001年12月,甘肅省政府決定將太子山林區移交省林業廳直屬管理,2002年7月,省政府頒發了林權證;2003年9月,太子山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掛牌成立;2005年12月,批准為省級自然保護區;2012年1月由國務院辦公廳確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局為縣級事業單位,內設紀委、工會、辦公室、計財科、人事科、資源保護科、防火辦、宣傳科、科研中心、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科、生態工程科、產業開發科、林業調查隊、共青團委14個部門科室;下設總公司、藥水峽旅遊公司兩個經營性單位;下轄紫溝、東灣、藥水、松鳴岩、新營、甲灘、關灘和槐山子8個保護站(圃),7站1圃設立了42個保護段(點)。保護區成立有甘肅省森林公安局太子山分局,為副縣級建制,下轄紫溝、東灣、藥水、新營、刁祁5個林區派出所。保護局實行局站點三級管理體系。

保護類型

保護區屬於自然生態系統類別――森林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稀有性顯著,據保護區官方資料,共有維管植物838種,其中稀有瀕危和重點保護植物有桃兒七紅花綠絨蒿、星葉草等51種;脊椎動物208種,包括雪豹、林麝、蘇門羚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1種,鳥類130種,包括胡兀鷲、蒼鷹、藍馬雞等國家重點保護鳥類21種;
有兩棲爬行動物8種,其中兩棲類5種,爬行類3種;有魚類10種;昆蟲682種;有大型真菌61種。物種總數1789種,占甘肅省物種總數3560的50.25%。

環境氣候

保護區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5.1℃,無霜期110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660毫米。保護區海拔在2200―4636米之間,主要由太子山脈發源而來的一系列山峰和溝谷組成,其中海拔超過4000米以上的山峰有:巴楞山(4080米)、公太子山(4162米)、母太子山(4332米)等。從東向西縱布著近30條峽谷,每條山谷間都有河(溪)流流淌:據統計,發源於保護區的大小河(溪)流近200多條,其中較大的河流有16條。由於境內群峰林立,溪流奔涌,地貌奇特,林海雪原,形成了二郎廟、麻山峽、後東灣、扎子河、藥水峽、松鳴岩、鐵溝、大灣灘、三岔溝、槐樹關、關灘等10多處風光各異的森林風景區,吸引了省內外遊客紛紛前來休閒度假、觀光旅遊。

管理狀況

太子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太子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長期以來,保護局始終致力於自然保護區保護、管理和發展,堅持不懈推進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三北防護林體系等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及國家重點公益林建設,持續恢復擴大森林資源,森林覆蓋率由1989年的35%(包括灌木林地)增加到2010年底的50.6%(不包括其它灌木林地),有林地面積由12萬畝增加到44.6萬畝,活立木總蓄積由11萬立方米增加到36.9萬立方米,實現了森林資源面積和蓄積的雙增長。區內生物多樣性也大幅度增加,已造就一片甘肅省中部地區最大的天然林基地。特別突出的是,這片綠色寶地除了穩定地發揮森林調節氣候、防風固沙、減碳貯養等功能外,她所涵養的水源,滿足了藥水、大灣灘、太子山水庫等大型水庫備用水源,在太子山林區埋設的26條飲水管道,供給著臨夏州三分之二人民民眾的生活用水和灌溉用水。因此,太子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稱為臨夏州乃至甘肅省中部地區的綠色屏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