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公陰符經

《太公陰符經》是西周的姜尚(姜太公)所著,又稱《太公陰謀》,為中國古代中華民族先秦時期著名的黃老道家典籍《太公》的謀略部分。與《太公金匱》、《太公兵法》合稱《太公》。《太公》一書多佚,僅存《六韜》傳世,即《太公兵法》。 西漢國家藏書目錄《漢書·藝文志》道家類曾有著錄曰:“《太公》237篇,《謀》81篇,《言》71篇,《兵》85篇。”漢班固註:“呂望為周師尚父,本有道者。”清沈欽韓說:《謀》者即太公之《陰謀》,《言》者即太公之《金匱》,《兵》者即《太公兵法》。(嚴可均案,《陰符》謂陰符之謀。《戰國策》“蘇秦得《太公陰符》之謀”,《史記》作“周書《陰符》”,蓋即《漢志》之《太公謀》八十一篇矣。雲“周書”者,周時史官紀述,猶《六韜》稱周史。諸引周書《陰符》,或但稱“周書”,驗知非《逸周書》 。)

太公陰符經簡介

《戰國策》卷22《魏策一》:“蘇子引《周書》曰:‘綿綿不絕,縵縵奈何?毫毛不拔,將成斧柯。前慮不定,後有大患,將奈之何?’”蘇子即蘇秦,這裡的《周書》指的就是《太公金匱》或《太公陰謀》。

《戰國策》卷3《秦策》:“(蘇秦)得太公陰符之謀,伏而誦之,簡練以為揣摩。”“太公陰符之謀”在《史記·蘇秦列傳》作“周書陰符”。《莊子·徐無鬼》釋文引司馬彪、崔撰曰:“《金版》、《六弢》皆《周書》篇名。”

《銀雀山漢墓竹簡》也認為:“太公之書,古亦稱周書”,並舉證曰:“敦煌寫本《六韜》殘卷中有《周志廿八國》一篇,文字與《周書·史記》略同。古書所引《周書》之文,亦頗有與太公之《六韜》、《陰謀》、《金匱》諸書相出入者(參看嚴可均《全上古三代文》卷七)。

《呂氏春秋》所謂‘周書’也即指太公之書。”(嚴可均案,《陰符》謂陰符之謀。《戰國策》“蘇秦得《太公陰符》之謀”,《史記》作“周書《陰符》”,蓋即《漢志》之《太公謀》八十一篇矣。雲“周書”者,周時史官紀述,猶《六韜》稱周史。諸引周書《陰符》,或但稱“周書”,驗知非《逸周書》[3]。)

《太公陰謀》,《隋書·經籍志》:“《太公陰謀》一卷(梁六卷。梁又有《太公陰謀》三卷,魏武帝解)。”《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3卷,《通志·藝文略》:“《太公陰謀》一卷,又三卷(魏武帝注)。”

明確著錄《太公金匱》、《太公陰謀》雖最早見於《隋書·經籍志》,但實際上《七略》、《漢書·藝文志》中就有。西漢國家藏書目錄《漢書·藝文志》之“兵書略·兵權謀”:“兵權謀十三家,二百五十九篇。”小注曰:“省《伊尹》、《太公》、《管子》、《孫卿子》、《鶡冠子》、《蘇子》、《蒯通》、《陸賈》,《淮南王》二百五十九種,出《司馬法》入禮也。”《漢書·藝文志》之“諸子略·道家”:“《太公》二百三十七篇。(呂望為周師尚父,本有道者。或有近世又以為太公術者所增加也。)《謀》八十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清沈欽韓說:《謀》者即太公之《陰謀》,《言》者即太公之《金匱》,《兵》者即《太公兵法》。《太公》一書多佚,僅存《六韜》傳世,即《太公兵法》。

《漢書·藝文志》之“兵權謀”下注“省《太公》”,則“兵權謀”中部分內容出自《七略》所錄之《太公》殆無疑問。顧實曰:“如本志《太公謀》八十一篇,《兵》八十五篇,今本《管子·兵法》、《參患》,《荀子·議兵》、《淮南·兵略》等篇之類,皆當在此二百五十九篇中。”前賢已經證明,《漢書·藝文志》著錄的《謀》就是《陰謀》,也就是《太公陰謀》,《言》就是《太公金匱》,《兵》就是《太公兵法》或稱《六韜》、《太公六韜》。

錢大昭曰:“《謀》、《言》、《兵》,就二百三七十篇而言,《太公》其總名也。”沉欽韓曰:“《謀》者即太公之《陰謀》,《言》者即《太公》之《金匱》,凡善言書諸金版。《大戴記·踐祚篇》、《呂覽》、《新書》、《淮南》、《說苑》所稱皆是。《兵》者即《太公兵法》,《說苑·指武篇》引《太公兵法》。”顧實曰[xxiv]:“《隋》、《唐志》、《通志》著錄《太公書》多種,《通考》僅餘《六韜》而已,《莊子》稱《金版六弢》,《淮南子》亦言《金縢豹韜》。”

太公陰符經正文

治國教民問

武王問太公曰:「賢君治國教民,其法何如?」

太公對曰:「賢君治國,不以私害公:賞不加於無功,罰不加於無罪,法不廢於仇讎、不避於所愛;不因怒以誅,不因喜以賞;不高台深池以役下,不雕文刻畫以害農,不極耳目之欲以亂政,是賢君之治國也。不好生而好殺,不好成而好罰;妾孕為政,使內外相疑,君臣不和;拓人田宅,以為台觀;發人丘墓,以為苑囿;仆媵衣文繡,禽獸犬馬與人同食,而萬民糟糠不厭,裘褐不完;其上不知而重斂,奪民財物,藏之府庫;賢人逃隱於山林,小人任大職;無功而爵,無德而貴,專恣倡樂,男女昏亂,不恤萬民,違陰陽之氣,忠諫不聽,信用邪佞。此亡國之君治國也。」

寬恩化眾問

武王問太公曰:「吾欲輕罰而重威,少其賞而勸善多,簡其令而眾皆化,為之何如?」

太公曰:「殺一人(而)千人懼者,殺之;殺二人而萬人懼者,殺之;殺三人(而)三軍振者,殺之。賞一人而千人喜者,賞之;賞二人而萬人喜者,賞之;賞三人(而)三軍喜者,賞之。令一人(而)千人得者,令之;禁二人而萬人止者,禁之;教三人而三軍正者,教之。殺一以懲萬,賞一而勸眾,此明軍之威福也。」

五言修齊問

武王問太公曰:「吾欲以一言與身相終,再言與天地相永,三言為諸侯雄,四言為海內宗,五言傳之天下無窮,可得聞乎?」

太公曰:「一言與身相終者,內寬而外仁也。再言與天地相永者,是言行相副,若天地無私也。三言為諸侯雄者,是敬賢用諫,謙下於士也。四言為海內宗者,敬接不肖,無貧富,無貴*,無善惡,無憎愛也。五言傳之天下無窮者,通於否泰,順時容養也。」

五帝之戒問

武王問尚父曰:「五帝之戒,可聞乎?」

尚父曰:「黃帝之時戒曰:吾之居民上也,搖搖恐夕不至朝。堯之居民上,振振如臨深川。舜之居民上,兢兢如履薄冰。禹之居民上,慄慄恐不滿日。湯之居民上,戰戰恐不見旦。」

王曰:「寡人今新並殷,居民上,翼翼懼不敢怠。」

太公陰符經補遺

黃帝作巾機之法,孔甲有盤盂之誡。《太公陰謀》曰:「武王衣之銘曰:『桑蠶苦,女工難得新捐,故後必寒。』鏡銘曰:『以鏡自照者見形容,以人自照者見吉凶。』觴銘曰:『樂極則悲,沈湎致非,社稷為危也。』〔〈後漢書.孫穆傳〉:「銘書成敗,以防遺失。」注引〕

《太公陰謀》:「機之書曰: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文選.卷四十八.司馬相如封禪文〉:「故曰於興必慮衰,安必思危。」注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