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資與修養

這些文章通俗易懂,親切活潑,使人在體會文學的趣味的同時,也能得到有益的知識,對於提高讀者的文學修養,培養情趣,大有裨益。 1930年獲英國愛丁堡大學文科碩士學位。 回國後,歷任北京大學教授,四川大學教授、文學院院長,武漢大學教授、教務長。

內容介紹

天才是怎樣煉成的?如何提高你的修養?且聽朱光潛顯示循循善誘,娓娓而談——人文學科該讀哪些書?詩之趣味如何領略?讀書可有以一當十的竅門?……篇篇凝聚大師的經驗與智慧,深入淺出,明白曉暢,清新可誦,實為培養情趣的好書。
牛頓說:“天才是長久的耐苦。”長久的耐苦不一定造成天才,天才卻有賴於長久的耐苦。一切的成就都如此。天生的是資稟,造作的是修養,資稟是潛能是種子,修養使潛能實現,使種子發芽成樹,開花結實。
做學問如作戰,須攻堅挫銳,占住要塞。目標太多,掩埋了堅銳所在,只東打一拳,西踢一腳,就成了“消耗戰”。讀書並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選得精,讀得徹底,與其讀十部無關輕重的書,不如以讀十部書的時間和精力去讀一部真正值得讀的書;與其十部書都只能泛覽一遍,不如取一部書精讀十遍。
趣味是對於生命的徹悟和留戀,生命時時刻刻都在進展和創化,趣味也就要時時刻刻進展和創化。永停蓄不流便腐化,趣味也是如此。
文學是人格的流露。一個文人必須是一個人,須有學問和經驗所逐漸鑄就的豐富的精神生活。他讓所見所聞、所感所觸借文字很本色地流露出來,不裝腔,不作勢,水到渠成,他就成就了他的獨到的風格,世間也只有這種文字才算是上品文字。
本書收入的是朱光潛先生的文藝隨筆、雜記。他援引古今中外的事例,講解文學基本常識和理論,總結治學經驗與心得,探討文學欣賞和寫作。這些文章通俗易懂,親切活潑,使人在體會文學的趣味的同時,也能得到有益的知識,對於提高讀者的文學修養,培養情趣,大有裨益。書中文章選自《藝文雜談》與《朱光潛全集》第九卷,現編為《天資與修養》,歸入“花生文庫·大師談學習”系列。

作者介紹

朱光潛(1897~1986),安徽桐城人,別名孟實,美學家、文藝理論家、翻譯家。1922年畢業於香港大學文科教育系。1930年獲英國愛丁堡大學文科碩士學位。1933年獲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文科博士學位。回國後,歷任北京大學教授,四川大學教授、文學院院長,武漢大學教授、教務長。1949年後任北京大學教授,中國美學學會第一屆會長,中科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主要著作有:《西方美學史》《詩論》《文藝心理學》《談美》《談文學》《談修養》等,譯著有《文藝對話集》《美學》《拉奧孔》《新科學》等。

作品目錄

資稟與修養“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天才與靈感談讀書人文方面幾類應讀的書文學的趣味流行文學三弊作文與運思選擇與安排咬文嚼字散文的聲音節奏談讀詩與趣味的培養詩的意象與情趣詩的無限怎樣學習中國古典詩詞給一位寫新詩的青年朋友談書牘日記談報章文學談對話體隨感錄(上)隨感錄(下)從我怎樣學國文說起我與文學自傳編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