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星山國家森林公園

天星山國家森林公園

天星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福建屏南縣境內,位於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雙4A級旅遊景區白水洋·鴛鴦溪、國家地質公園、福建省“十大旅遊精品”之一白水洋·鴛鴦溪邊。森林公園由龍井橋景區與仙山松海景區組成,公園規劃總面積1861公頃,其中龍井橋景區面積1152公頃。公園內森林、風景、歷史古蹟旅遊資源豐富多彩,幽谷深壑、雲遮霧繞,林木蓊鬱、流丹溢翠;鳥語花香、飛瀑流泉。公園內主要景點有:天星山、連翠嶺、黃山松海、大仙岩、火燒溪等自然景觀50多處,可謂“山水林泉,交相輝映;獨特景觀,美不勝收”,堪稱自然山水之佳構。

基本信息

景點概述

風光秀麗的天星山風光秀麗的天星山

福建省屏南縣天星山國家級森林公園位於福建省屏南縣境內,森森公園由龍井古橋景區與仙山松海景區組成,公園規劃總面積1861.90公頃。其中:龍井古橋景區規劃面積1152.90公頃,仙山松海景區規劃面積709.00公頃。天星山森林公園內森林風景旅遊資源豐富多彩,幽谷深壑、雲遮霧繞,林木蓊鬱、流丹溢翠,鳥語花香、飛瀑流泉。可謂“山水林泉,交相輝映;風物景觀,美不勝收”,堪稱自然山水之佳構。公園景點密度大,可覽度高,景觀特色鮮明,景多類齊。

歷史沿革

1936年,饒守坤、王助、左豐美等革命先輩領導的部隊在天星山地區的屏南、古田、建甌邊區開闢革命根據地,並在這“三交界”的仙山大坂成立中共閩東北特委和閩東北軍分區。改革開放後,天星山地區是福建省八大畜牧良種基地之一,名為仙山牧場。

2007年11月20日,由國家林業局、北京師範大學、省林業廳等專家教授組成的國家林業局森林風景資源評價委員會專家組對屏南縣天星山森林公園進行實地考察。

2008年1月,天星山森林公園通過專家評審,準予設立天星山國家級森林公園,定名為“福建天星山國家森林公園”。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天星山國家森林公園地理位置為:東經118°41′05″-119°13′11″,北緯25°51′43″-26°53′58″。規劃總面積1861.90公頃,位於屏南縣東西向軸線(由已建的寧屏二級公路與規劃的屏甌二級公路組成)的兩端,由東向西分別是龍井橋-仙岩。地跨壽山、黛溪、長橋、路下4個鄉(鎮)及康里、仙山二個國有林、牧場。

地質地貌

天星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福建省東北部的屏南縣,森林公園所屬山系是閩東南燕山火山岩帶,園內山脈位於鷲峰山中段。天星山國家森林公園地質構造中屬閩東北分區,位於政和大埔斷裂帶東側,處閩東南燕山火山岩帶上,以新華夏系構造為主,這些構造形跡對地質地貌特徵有明顯的控制作用,形成溪流蜿蜒曲折。地形地貌發源於1億3千萬年的白堊紀時期。

氣候

森林公園氣候類型屬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陽光充足,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區內密布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形成特有的小氣候,具有溫差小、降水多、濕度大、水熱條件優越的特點,為野生動植物提供了極適宜的生長環境。

水文

森林公園位於霍童溪上游,有金造溪、白玉溪、代溪等。

資源狀況

植物資源

天星山森林公園內森林群落的植物區系組成中,熱帶、亞熱帶的科屬種類較多,如殼斗科、山茶科、樟科、冬青科、豆科、紫金牛科、桃金孃科、金縷梅科等。但因所處海拔較高,也有較多溫帶成分的分布,如樺木科、薔薇科、榆科、藍果樹科等。

一是古老成分較多。園內有較為豐富的古老植物成分,如石松科的石松屬、木賊科的筆管草、紫萁科的紫萁、裏白科的芒萁等都是中生代三疊紀就已出現。海金沙科的海金沙屬亦為白堊紀的古老孑遺植物。裸子植物種類雖然不多,但古老孑遺種類亦占一定比例,如南方紅豆杉、三尖杉等出自中生代的白堊紀。原始的被子植物即多心皮類如木蘭科、毛茛科、番荔枝科、木通科等在本園都有相當數量的分布,葇荑花序類的一些主要科如殼斗科、樺木科、胡桃科、桑科、楊梅科、榆科在保護區內也有相當的比例。

二是少型屬或單型屬亦有一定的分布。園內一些少型或單型屬亦有相當的數量,如裸子植物的柳杉,被子植物的蕺菜、三白草、楊梅、大血藤、飛龍掌血、草珊瑚等。還有少量中國特有屬如杉屬、石筆木屬、半楓荷屬、傘花木屬等。

主要植物種類:園內植物資源豐富。有野生維管束植物種類較為豐富,其總科數為150、總屬數431、總種數745(含變種、亞種),占福建省維管束植物247科1596屬4678種(含亞、變種)的百分比分別為60.73%、27.01%和15.93%。其中蕨類植物30科、44屬、64種(含變種),種類以卷柏科、鳳尾蕨科、鱗毛蕨科及水龍骨科為數量最多。裸子植物7科12屬14種,被子植物113科375屬667種。森林公園內分布著較多的珍貴樹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的南方紅豆杉、銀杏,是用材、觀賞、果用、藥用等具有多種用途的珍貴樹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有金錢松、花櫚木、閩楠、福建柏、長葉榧、傘花木、喜樹、短萼黃連、中華獼猴桃等;省級重點保護植物有福建櫻桃、柳杉、三尖杉、刨花潤楠、油杉、江南油杉、紅楠、絞股藍等。

主要植被類型:可劃分為常綠闊葉林、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闊葉落葉林、針闊葉混交林、針葉林、竹林、山地矮林、山地灌草叢等八個植被型,共分為21個群系:甜櫧林、青岡林、檵木林、烏岡櫟林、檵木+白櫟林、江南榿木林、毛竹+杉木+馬尾松+楓香林、馬尾松+青岡林、馬尾松+甜櫧林、馬尾松林、台灣松林、杉木林、油杉林、柳杉林、三尖杉林、馬尾松疏林、毛竹林、少葉黃杞矮林、小葉蚊母樹灌叢、赤楠灌叢、五節芒草叢。

動物資源

天星山森林公園分布有陸生野生動物125種,其中兩棲綱14種,爬行綱17種,哺乳綱17種,鳥綱77種。其中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鴛鴦、獼猴、穿山甲、赤腹鷹、松雀鷹、小隼、游隼、紅隼、草鴞等;屬省重點保護動物有戴勝、鼯鼠、毛冠鹿、棘胸蛙等;該區域較為罕見的分布有:眼鏡蛇、尖吻蝮(五步蛇)、竹葉青、銀環蛇、烏梢蛇、烏游蛇等。

景點介紹

地文景觀

翠碧玉潭翠碧玉潭

公園地文景觀具險、雄、奇的特點。該園位於政和大埔斷裂帶東側,外在閩東南燕山火山岩帶上,園內山嶺聳峙、峰林嵯峨、懸崖峻峭、怪石嶙峋、氣勢磅礴,山體懸崖峭壁眾多,石峰千仞,溝壑幽深。裸露岩石經大自然千萬年的鬼斧神工,雕琢出無數奇形怪狀的岩石景觀。飛馬崖、猿猴石、老虎照鏡等奇石形象生動,惟妙惟肖。峽谷河床中更是奇石遍布,千姿百態,堪稱天然石雕博物館。

公園處處林木蓊鬱、古樹參天,生物景觀資源豐富:有野生脊椎動物總計104科130屬181種,屬國家重點保護的動物有21種,如鴛鴦猿猴穿山甲白鷳蘇門羚等。園內動物資源豐富,而且蘊藏著種類繁多的植物資源,園內地帶性植物——常綠闊葉林保存較好,有8個植被類型,植物有150科431屬745種,屬國家重點保護的植物有南方紅豆杉銀杏、花櫚木、喜樹、閩楠、福建柏、長葉榧、傘花木等16種,還有目前世界已發現的僅存成片松林,林中水松茂盛挺拔,胸徑20-50公分,被專家譽為“植物活化石群”,仙山松海“無處不石,無石不松,無松不奇”,面積達700餘公頃天然黃山松林為福建省內罕見。

白水洋

白水洋位於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境內,距福州170公里,寧德101公里,整個景區呈月牙形,總面積66平方公里,溪長36公里,分為白水洋、宜洋、劉公岩、太堡樓、鴛鴦湖五大景區。其平坦的河床長約2公里,最寬處182米,總面積達8萬平方米,一石而就,河床布水均勻,淨無沙礫,人行其上,水僅沒踝,陽光下波光瀲灩,一片白熾,因而得名白水洋。在中下洋之間有一條近百米長的天然滑道,赤身下滑不傷肌膚,被稱為“天然衝浪游泳池”。陽光、白水、水蝕波痕,形成了色彩斑斕的河床。

鴛鴦溪

鴛鴦溪被譽為“愛侶聖地”、“鴛鴦故鄉”、“獼猴樂園、人間仙境”的鴛鴦溪(宜洋)景區,在白水洋的下游,因每年有數千對的鴛鴦從北方到此過冬,故稱鴛鴦溪。

人文景觀

茂密的闊葉林茂密的闊葉林

公園不僅自然景觀秀美,而且人文景觀多樣,包括歷史古蹟,社會風情及其他人文景觀。有號稱東南第一險橋的龍井橋,有康里古道、古牌坊群、古牌坊林、古牌亭、龍井橋頭碑林等文物與傳說相輝映,有地道方言唱腔的平講戲、亂彈戲、閩劇唱腔等即溫馨著八閩大地,也讓神明大開祥瑞之光。

龍井古橋景區

面積1152.9公頃。地理坐標:東經119°10′06〞—119°13′11〞,北緯26°52′16〞—26°53′58〞。四界範圍:東至屏南縣與寧德市蕉城區界,南至恆坑,西至古大坑,北至蠟燭山腳。

仙山松海景區

面積709公頃。地理坐標:東經118°41′05〞—118°43′12〞,北緯26°51′43〞—26°54′21〞。四界範圍:東至屏南縣水竹洋村界,南至屏南縣與古田縣界,西至屏南縣與建甌市界,北至歐源湖北界。

卓筆峰

位於龍井橋景區金造溪大S形轉彎處,此峰峰形上銳下圓,如一隻巨筆書空,該峰海拔383.2米,相對高差120餘米。前人“潭作硯池天作紙,筆花飛動彩雲顯”的詩句,就是描寫她峰的動人神態的。

百祥橋

百祥橋,位於福建省屏南縣棠口鄉下坑尾村與壽山鄉白洋村交界的白洋溪上,又稱松柏橋和白洋橋。該橋為四柱九檁穿斗式構架,全長三十八米,寬四點五米,單孔跨度三十五米,橋面至谷底高度達二十七。橋中設神龕,祀真武帝。由於其位於崇山峻岭中,又單孔跨於地勢險要的大峽谷之間,被譽為"江南第一險"木拱廊橋。在歷史上,百祥橋是屏南通往寧德、福安等地的必經之路,有"茶鹽古道"之稱。

地方特產

天星山國家森林公園的土特產品頗多,華美牛肝菌、苦粉孢牛肝菌、正紅菇、羊肚菌、雞縱、珊瑚菌、土褐牛肝菌、紅絨牛肝菌、雲芝、金耳、皺木耳、樹舌、紫芝、松乳菇、馬勃,野生毛木耳、香菇、黑木耳、銀耳、側耳、靈芝等。正在大量採摘,並形成商品生產的野生菌有:華美牛肝菌,俗稱"黃行菇"。

交通路線

從福州市區出發,走115縣道上913縣道,沿304省道前行左轉走202省道,按指示牌行走可到達。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