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坊

天工坊

天工坊是指古越國王室燒制“流蠡”(琉璃)的機構,時間大約在公元前462年左右,距今2466年,因這段千古絕唱而名滿天下,逐漸成為中國五大名器之首。

基本信息

范蠡的遠行令勾踐深感痛惜,為了追憶這份古今難求的兄弟之情,依法燒制“蠡”器,“流雲霓彩,天工自成”,

(圖)天工坊天工坊

竟然耗時十年之久才燒製成功。相傳“蠡”成之日,紫氣東來,滿天流雲霓彩,勾踐得此重寶,老淚縱橫,仰天長嘯:“天工自成”。從那時起,古越國王室燒制“流蠡”(琉璃)的機構稱“天工坊”,時間大約在公元前462年左右,距今2466年。

“蠡”器

周敬王元年(公元前496年),范蠡越王勾踐督造王者之劍。歷經三年燒制才得以鑄成,王劍出世之日,范蠡在鑄

(圖)天工坊天工坊

劍模內發現了一種綠色神奇粉狀物體,與水晶熔合後晶瑩剔透卻有金屬之音。范蠡認為這種物質經過了烈火百鍊,又有水晶的陰柔之氣暗藏其間,既有王者之劍的霸氣,又有水一般的柔和之感,是天地陰陽造化所能達成的極致,於是將這種物品隨鑄好的王者之劍一起進獻給越王,並將此物稱為“劍道”。

越王感念范蠡鑄劍的功勞,收下了王者之劍,卻將“劍道”原物賜還,還以他的名字將這種神奇的物質命名為“蠡”。

當時,范蠡剛剛遇到了西施,為她的美貌傾倒,驚為天人,他認為金銀玉翠等天下俗物俱無法與西施相配,所以遍訪能工巧匠,將以自已命名的“蠡”打造成一件精美的首飾,作為定情之物送給了西施。相傳這就是世界最早的琉璃配飾。

不料就在這一年,戰事又起,勾踐聞知吳王夫差日夜操練兵馬,意圖討伐越國以報父仇,所以決定先發制人。范蠡苦諫未果,越國終於遭到了大敗,幾近亡國。西施被迫前往吳國和親,臨別時,西施將“蠡”送還給范蠡,傳說中,西施的眼淚滴在這“蠡”上,天地日月為之所動,至今還可以看到西施的淚水在其中流動,後人稱之為“流蠡”,今天的“琉璃”就是由這個名字演變而來。

天工自成

史記載:范蠡為書辭勾踐曰:“臣聞主憂臣勞,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於會稽,所以不死,為此事也。今既以雪恥,臣請從會稽之誅。”勾踐曰:“孤將與子分國而有之。不然,將加誅於子。”范蠡曰:“君行令,臣行意。”乃裝其輕寶珠玉,自與其私徒屬乘舟浮海以行,終不反。於是勾踐表會稽山以為范蠡奉邑。

會稽山,作為大禹的埋骨之地,是越國的宗廟所在地,表此處為封邑,對任何臣子來說,都無疑是最大的榮幸。這樣的封賞,意味著范蠡和歷代越王一樣,正式成為了宗廟的守靈人,成為了王室中地位最為尊榮的一員。

二十年的臥薪嘗膽,越王范蠡的幫助之下,終於滅掉了強大的吳國。越王稱“孤將與子分國而有之!”范蠡則感懷物是人非,掛帆遠去。三十年君臣之誼,二十二載同舟共濟,范蠡的遠行令勾踐深感痛惜,為了追憶這份古今難求的兄弟之情,勾踐命人依法燒制“流蠡”,只可惜身為君王的他,始終沒能參透這“蠡”中的真諦。直到晚年,他逐步退出政壇,遠離權謀之術。

相傳勾踐悟道的那一天,紫氣東來,滿天流雲霓彩,琉璃,也告燒製成功。此時,距范蠡掛帆已整整十年!

“流雲霓彩,天工自成”,勾踐得此重寶,老淚縱橫,仰天長嘯,從那時起,古越國王室燒制“流蠡”(琉璃)的機構稱“天工坊”,時間大約在公元前462年左右,距今2465年。

勾踐視這枚“流蠡”飾品為國之重器,隨身配帶,片刻不離,而且常說見此“蠡”如見少伯(范蠡字少伯)。後人將這件寶物稱作“英雄魂”。從此,琉璃配飾業在古越國興起,王公貴族競相珍藏,今天,在廣州古越王出土的文物中,就有琉璃飾品。

范蠡則棄政從商,化名陶朱公,成為天下第一富豪。琉璃也因這段千古絕唱而名滿天下,逐漸成為中國五大名器之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