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優華占[黔審稻2012009號]

天優華占[黔審稻2012009號]

天優華占為中國水稻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天豐A與恢復系華占配組而成的遲熟秈型三系雜交稻。2012年通過貴州審定,審定編號:黔審稻2012009號 。

審定信息

審定編號

黔審稻2012009號

品種來源

中國水稻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天豐A與恢復系華占配組而成。

特徵特性

遲熟秈型三系雜交稻。全生育期為156.1天,比對照Ⅱ優838早熟3天。株高100.3厘米,株葉型適中;葉色淡綠,劍葉挺直;葉鞘、葉緣紫色;分櫱力強,畝有效穗16.3萬;穗型中等,穗長22.5厘米,穗實粒數為153.6粒,結實率82.0%,千粒重25.9克;長粒型、著粒密度較大,穎尖紫色、少許短頂芒、後期轉色好。2011年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檢驗,米質主要指標為:出糙率80.9%,精米率73.6%,整精米率68.3%,堊白粒率18%,堊白度2.0,粒長6.8米,長寬比3.1,膠稠度50毫米,直鏈澱粉含量22.2%,鹼消值級3.3,透明度1級,達國標三級;食味鑒評70.9分。稻瘟病抗性鑑定為“感”;耐冷性鑑定為“中等”。

產量表現

2009年遲熟組初試平均畝產613.13公斤,比對照Ⅱ優838增產4.47%,增產極顯著;2010年續試平均畝產581.86公斤,比對照增產9.31%,增產極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97.50公斤,比對照增產6.78%。兩年累計16個點次中14增2減,增產點次87.5%。2011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65.01公斤,比對照增產12.74%,4個試點全部增產。

栽培技術

1、清明節前後播種,播種前曬種、強氯精浸種、稀播勻播,科學肥水管理,培育多櫱壯秧。

2、育秧方式採用旱育秧或兩段育秧,秧齡不超過45天。

3、合理密植。寬窄行栽插方式,每畝1.2~1.5萬穴,隨海拔升高或肥力降低增加種植密度。

4、科學肥水管理:重底早追,增施磷、鉀肥和有機肥,結合科學管水,夠苗曬田,乾濕壯籽,做到苗足、苗健、穗大、粒重。畝施基肥農家肥750公斤、尿素7公斤、普鈣25公斤、氯化鉀7公斤,移栽5天后畝施分櫱肥尿素3公斤。5、苗期、破口期、齊穗期注意稻瘟病防治,分櫱期、孕穗期注意稻飛虱、螟蟲防治。注意稻瘟病和其它病蟲害防治。

適宜區域

貴州省中遲熟雜交秈稻地區種植。稻瘟病常發區慎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