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莊《張十字莊》

方圓幾十里,只要看過張十字莊的弦子戲,沒有不豎大拇指的,只要聽過張十字莊弦子腔的,無不嘖嘖稱道、讚不絕口。 我認為主要原因是:太行山的秀,滹沱河的水,養育滋潤了弦子腔,張十字莊人傑地靈造就了弦子腔。 後來石家莊絲弦在辛集唱戲,穿的是張十字莊民樂團的戲衣。

絲弦裊裊覓鄉音
——追憶張十字莊弦子腔的淵源、特色與概況
一、歷史淵源
“一布袋糠,兩布袋糠,一走走到槐樹莊(張十字莊村內有棵古槐,俗稱槐樹莊)。槐樹莊唱大戲,打通的鑼鼓敲得急,請閨女、叫女婿,套上大車看戲去。”這是當時在臨近村莊廣為流傳的一首童謠。
建國初期,張十字莊是富庶祥和文化底蘊深厚的一個村落,人稱“小台灣”。方圓幾十里,只要看過張十字莊的弦子戲,沒有不豎大拇指的,只要聽過張十字莊弦子腔的,無不嘖嘖稱道、讚不絕口。其代表劇目《黃氏娘降香》,方圓百里,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每當逢年過節、五穀豐登、天降甘霖之時,就搭台唱戲,鄰近村莊大小車輛,攜兒帶女從四面八方湧向張十字莊。全村人聲鼎沸,家家門庭若市。較遠的村要早到一天,晚了就買不上票了,那真是名聲大燥,轟動四方。
弦子腔,古名弦索腔,因用四架弦伴奏(板胡、月琴、小三弦、大三弦)而得名,又因劇中旦角多男扮女妝,故又名女兒腔。起源於明末,其聲腔為元、明流行於燕趙的小令的基礎上演化而來,清初流行於河北省的中南部,深受廣大民眾的歡迎,是全國稀有的一個地方戲曲聲腔劇種,當時真定府為弦子腔的搖藍和發展中心。康熙十年(1671年)弦子腔在束鹿唱遍鄉里,乾隆九年(1744年)弦子腔盛行於農村,曾進京向清王朝獻禮。因此名聲大震,開始廣泛傳播,輻射的區域:東至河北獻縣、高陽、保定,南至邢台沙河、廣宗、寧晉,北至山西的繁峙、淶源、靈丘,西至和順、青陽、平定。
乾隆盛世,張十字莊弦子腔應運而生,據在世的民樂團的演員說:我村弦子腔是從寧晉縣趙馬村引進的,當時該村有弦子戲,有一個會唱弦子腔的人在我村李孟東家扛長活,閒暇之餘愛哼一口弦子腔,人們聽了舒服過癮,便吸引了一部分人,當時有我村弦子腔先驅王老占(人稱戲簍子)和聶老滿(導演、名醜、文武全才),著迷弦子腔跟其學唱,進而到趙馬戲班子客串演出,學成後,在我村搭台唱戲,自娛自樂。當時主要成員有:王老占、聶老滿、鄭老敏、李振宅、李小明、宋老穩、李豐印、張印福、鄭全貴、王貴保、鄭國璋等。當時演出的生活小戲有《王林休妻》、、《趕三關》、《小松林》等,後又發展了袍帶大戲《金家山》、《前慶陽》《後慶陽》等。(有劇本)。
每當逢年過節,麥子黃梢、穀子彎腰,或廟會或為村民賀號(叫賀號戲)。在街旁巷口,田間地頭、瓜棚月下,隨便滾來幾個碌碡,抬上三五塊大門板,臨時搭成戲台,台上氣燈一亮,鼓樂絲弦一響,台下男女老幼笑逐顏開,臉上蕩漾著層層笑波,那愜意,那快感,只有莊稼人才有啊!一開始戲裝不全,借司馬、趙馬等外村戲裝,演完送戲裝時,往衣箱內放上一斗米以示謝意。
農村土裡土氣,粗瓷碗裡的疙瘩蘿蔔,田野里吆牛喝馬,早把農民的脾性打磨的質樸粗拉,和弦子腔天然地合拍。弦子腔選擇了農村,農民喜歡上了弦子腔的野味,真好像澆園的妮子愛上扶犁的漢,多么的天緣巧合,多么的伉儷情深啊!
民國期間,我村弦子戲民樂劇團又從寧晉縣五分村聘請一位師傅,姓郄,人們都叫他“老魁”,他在我村原弦子戲的基礎上又有新發展,他不識字,口傳心授導演了三齣戲:《黃氏娘降香》、《王世充征西》、《投彩別窯》,豐富了弦子戲的劇目和唱腔,把我村的弦子戲推向了高潮。
建國初期,國慶期間在晉州城戲劇大聯歡,我村民樂團唱《黃氏娘降香》,觀眾掌聲不斷連聲叫好,贏了八台戲,轟動晉州城,,蜚聲戲壇,冠名四方,影響深遠。
一九五三年歡度春節,民樂團在束鹿木邱村演出《黃氏娘降香》,引起轟動,人多擁擠,擠壞大門,踩死兩人救活一人,把彭六佐村一個15歲的姓范的少年踩死。
二、地方特色
張十字莊弦子腔,是在傳統絲弦的基礎上派生出來的土生土長的特產。她像一簇清香四溢的野菊花,在張十字莊這塊三縣交界的肥田沃土上綻放了,多么的燦爛!多么的鮮艷奪目啊!。
弦子腔為什麼在農村紮根?為什麼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莊稼漢如此喜歡著迷呢?
我認為主要原因是:太行山的秀,滹沱河的水,養育滋潤了弦子腔,張十字莊人傑地靈造就了弦子腔。致使這一奇葩在鄉村僻壤燦然地生根開花結果了。
張十字莊弦子腔,道具簡單、場地自由、唱詞念白貼近生活,真假嗓互用,行腔高亢宛轉悠揚悅耳,表演形式活潑多樣生動感人。行當也分生旦淨醜,演員表演鄉土氣息濃郁,生、旦崇尚技巧,刻畫人物細膩傳神,花臉動作誇張、粗獷豪放,丑角幽默風趣詼諧。總之唱、念、做、打,一板一眼,一招一式契合了莊稼人的生活節奏,滋潤著莊稼人的心田,極具地方特色。概括起來為:土得掉渣、野得夠味、俗得俏皮。
(一)劇情、唱詞貼近生活,土坷垃味十足,土得掉渣。
1、 例如《黃氏娘降香》的劇情是:
宋朝襄州有兄弟二人,哥哥張大德,妻黃氏娘。當時大德去山東討帳。弟弟張大道,妻陳翠娥。張大道不幸身亡,深夜陳翠娥在家中守靈。襄州龍寶寺僧人法青和張大道生前是把兄弟,見張大道一死,淫心蕩起,晚上破門而入,調戲陳翠娥,陳不從,法青將其殺死並帶走人頭。陳翠娥的哥哥陳大方知道後,找張大德理論。正值包公陳州放糧路過襄州,大方攔轎喊冤,狀告張大德獨占家產殺死妹妹陳翠娥,為此包公把張大德打入南監,後黃氏娘探監,包公說:要想丈夫出監,必須拿人頭來換,女兒英兒知道後為搭救爹爹上吊身亡,黃氏娘拿女兒人頭去見包公,包公定計讓黃氏娘到龍寶寺去嫌人頭,黃氏娘濃妝艷抹,打扮的靚麗可人去龍寶寺降香,勾引法青,騙出陳翠娥的人頭。此時王朝馬漢埋伏在龍寶寺附近,把罪大惡極的法青擒拿歸案,押赴刑場鍘了淫僧。(故別名《鍘法青》)
最後鍘法青一場戲,情節生動逼真,大快人心。具體情節為:王朝、馬漢抬真鍘刀在台上轉一遭,觀眾看後毛骨悚然。第二次出場換上了假鍘刀片(中間有暗豁口)把法青放在假刀片下,對好豁口。此時法青面朝上口含血水,摁鍘刀的趙虎口含血水。包拯下令開鍘,摁鍘刀的向下噴,飾法青的向上噴,瞬間鮮血淋漓四濺,隨即假人頭落地,觀眾嚇得有的叫娘,有的向後傾倒。隨後落幕。此場面特別驚心動魄感人至深且有驚無險。人心大塊。(假鍘刀片至今保存)
2、例如:《李香蓮賣畫》第九場李香蓮一段唱詞:
家中連遭三年旱,
一連三載無收田,
頭一年來無落雨,
第二年又趕上粘蟲粘,
第三年三月十五落透雨,
人人都說豐收年,
今也下來明也下,
連陰到八月十五才睛天,
連陰雨下了五個月,
平地使水來行船,
小米長到五吊五,
高梁長到三吊三,
船載黑豆長街賣,
一斗粗糠一吊錢,
頭等人沒吃的賣騾馬,
二等人沒吃的賣莊田,
三等人無吃的沒的賣,
手拉兒女到街前,
東莊立了賣人市,
不論男女都換錢,
十七八的姑娘不值錢兩吊,
十七八的小子才賣二吊錢,
二十多的小寡婦五百錢買倆,
三十多的小寡婦倒找二百錢,
為什麼賣人還把錢找,
為的是去了人口少緾交錢。
此唱段貼近生活,貼近口語,通俗易懂,鄉土氣息濃郁,勾畫出舊社會災荒年貧苦人家賣兒賣女的生活場景。
(二)弦子戲土腔土調真假嗓巧妙組合,真嗓唱詞,假嗓拖腔上揚,行腔高低宛轉,野得夠味。
張十字莊弦子腔,板式簡單,易學易唱易記、行腔真假嗓互用,高低婉轉慷慨奔放激越悠揚靈活自由,即將就演員的嗓門,又遷就觀眾的耳朵,所以對心對耳對性情都親切的了不得。一叫板,弦子一響,尤如小蔥拌豆腐清爽可口,渾身的汗毛眼都通透。
弦子腔的旋律優美悅耳,除了常用曲牌《山坡羊》、《桂枝香》《南歌子》等散曲外,也溶進了河北梆子和老調的部分唱腔,屬於混合聲腔系統,因此獨具地方特色。
弦子腔,全部音域是兩個八度,低八度用真嗓,高八度用小嗓,最後尾字以六至十二度翻高后,用小嗓下行拖腔上揚,形成了唱盡而意未盡的餘味綿長獨特的韻味,聽起來特別的舒服過癮。演員根據劇情的發展及刻畫人物需要,時而高亢宏亮,時而宛轉迂迴。時而細雨潤物,時而驚濤拍岸,時而珠落玉盤。時而如瀑布飛漩。
著名青衣演員李崑山,下尖臉,男扮女裝,扮相俏麗、嗓音甜美悅耳宏亮(他為保護嗓音不吃刺激性食物),真假嗓巧妙組合,高低婉轉,表演細膩。飾演黃氏娘,刻畫的鮮活悽美生動感人,觀眾為之傾倒爭相讚美,當時有個痴迷弦子腔的姑娘想要和李崑山結婚,崑山婉言辭謝。
花臉演員王同剛、扮相粗獷豪放、嗓音渾厚沙啞,唱念做打樣樣精湛,深受觀眾的青睞。
張十字莊弦子腔深入人心,鄰近村莊家喻戶曉,人人都能唱上幾口,夏日人們在街頭巷尾納涼,常聽到“二犟筋”(鄭玉科外號)的高亢嘹亮的嗓音和李臭小風趣幽默的《十道黑》清唱。冬天人們圍爐賞雪,風雪裡瀰漫著李崑山男扮女妝的小嗓悠悠。
(三)對話念白貼近口語土語、幽默風趣,俗得俏皮。
1、例如:《後慶陽》第七場“命監斬”一折:
馬秉:請二爺
家員:有請二爺
馬遷:(內應)來了,昨夜作夢醜,夢見狸貓趕著個狗,夜貓子不住渣渣叫,馬遷馬遷你不長久。
家員:得長久
馬遷:不知長久不長久,忽聽大哥喚,只得上前見,大哥在上小弟打撅。
馬秉:原是打躬
馬遷:這不是前躬後撅嗎?
馬秉:為兄喚你半天你到哪裡勾當去了
馬遷:說勾當,道勾當,我和你嫂子吵了三天兩後行(土語指晚上)。
馬秉:吵鬧為何?
馬遷:她烙著餅我燒著火,她放了個屁說是我
馬秉:家醜不可外揚。
馬遷:喳喳!家醜不可外揚,大哥將小弟喚來有何屁放。
馬秉:原是有何話講,李廣犯罪命你監斬。
馬遷:原來如此大哥回爐吧。
馬秉:原是回屋。
馬遷:李廣犯罪命我監斬,不免到法場去也。(下場)
此段對白運用土語口語,幽默風趣、粗俗俏皮;馬遷挑逗恢諧插科打諢的丑角形象躍然紙上。
2、例如:《王林休妻》中桑氏上場的念白:
懶老婆不做活,東門出來西門裡磨,看看東鄰做啥飯,瞧瞧西鄰啥吃喝。一磨磨到鄰家去,鄰家烙的好肉和,這家烙餅炒雞蛋,那家擀麵蒸饃饃。只饞得、懶老婆,袞嗒袞嗒咽唾沫。懶老婆回家去,慌手忙腳把面和,手烙著餅腳燒著火,白餅烙了一大摞,生熟無爛吃了個飽,吃的肚裡難受活,當家的趕集回家轉,忙請醫生把脈摸,不是寒不是火,都怨你生熟無爛吃得多。大屁放了三千六,小屁放了九千多,先放獅子滾繡球,後放水鳥大天鵝,這個屁放了吧,若是不放憋死我。------
此段念白活畫出桑氏又懶又饞粗俗卑賤令人作嘔的蠻婆形象。
三、基本概況
(一)張十字莊弦子腔民樂團
清乾隆年間,我村弦子腔先驅王老占、聶老滿(二人是把兄弟)宋老穩等從寧晉趙馬村把弦子戲引入我村,創建了民樂團。民國期間由李老喬引薦,民樂團又聘請寧晉縣五分村(現在屬新河縣)郄老魁導演了三齣戲,把我村弦子腔推向高峰。
建國前民樂團由聶老滿、鄭全貴為團長。建國後先後有,王老懷、王振周、李小鎖、王同剛、李崑山擔任團長。其它管理人員:鄭學勤、鄭國璋、李老喬等。加上演員及後勤服務人員總計約六十多人。(見民樂團合影)。
民樂團自組建以來,就是一個自娛自樂自發的民間組
織。先民們自願捐錢捐物,在有天賦特長的,著迷自願加入民樂團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我村弦子腔從清乾隆年間引進到一九八0年改成評戲,延續了約二百多年,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這是民樂團及先民們心血和汗水的結晶,代表了張十字莊璀璨文化和高度文明,增強了村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促進了張十字莊興旺發達。
民樂團在會首的英明領導下,自強自律分工負責,是民樂團弦子腔繁榮興旺的保證,每年七月七晾戲衣。至使民樂團大部分戲裝等遺存保存完好。
(二)演出的劇目
代表劇目:《黃氏娘降香》(別名《鍘法青》)(有劇本)。生活小戲有:《小松林》、《王林休妻》(有劇本)等。
袍帶大戲有:《金家山》(有劇本)、《前慶陽》《後慶陽》
(有劇本)《北平府》《王世充征西》、《李香蓮賣畫》(有劇本)、《投彩別窯》、《趕三關》、《紅鬃烈馬》等。
一九八零年老教師王忠厚把劇本系統整理修訂一次。
(三)演員角色
生:老生:鄭文棟、王義增、鄭同莊
小生:王老占、王文武、李造乾、李邦根。
旦:青衣:李崑山、王明海。
花旦:李中慶、王青瑞、李大娃、李青者。
淨:聶娃、王同剛、王振周、張娃、李臭小、
李豐印、張印福、王貴保、李士儒
醜:文丑:聶老滿、王計志、張老錄、張冬雪、
武丑:李臭房、李中義、
(四)聲樂場
文場:琴師:李振宅、李小鎖、
武場:司鼓:聶老滿、李振奇、張根會、李貴虎。
(五)演員在世的有:
王義增(85歲)李臭房(83歲)王瑞芳(83歲)李忠義(81歲)李中慶(81歲)王素蕊(80歲)李青者(79歲)李造乾(79歲)李貴虎(77歲)王青瑞(78歲)李金川(77歲)張冬雪(77歲)李山峰(69歲),共十三人。
(六)遺存戲裝、道具
1、鳳冠霞披、2、四蟒四靠、3、軟衣、4、文武場樂器、5、假鍘刀片、6、兵器、髥口、馬鞭、等、7、戲箱、
(七)遺存公章與照片
1、民樂團公章一枚 2、民樂團集體合影(正在尋找)
3、劇照兩張(見像片)
(八)佚聞
1、建國初期,為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張十字莊村民自願捐款、捐物、捐力、繡制了部分戲裝,都是我村婦女們一針一線夜以繼日繡制而成。後來有人誣告說向村民強行攤派錢財,至使王中道(當時村長)王振周(民樂團團長)李小鎖(民樂團副團長)被扣壓並沒收了戲衣。後調查核實查清真像後,放回王振周和李小鎖,一個月後又放回村長王中道,並恢復了名譽返還了少部分戲衣。後來石家莊絲弦在辛集唱戲,穿的是張十字莊民樂團的戲衣。我村村民到辛集看戲見證了戲衣。人們大為不滿,議論忿忿。
2、為補充戲裝,人們主動捐錢捐物,王老懷攤豆子多次,最多一次攤二十布袋(當時糧食最值錢)。王瑞芳買了戲台口天藍幕帳。為我村弦子戲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每當我想起童年時代耳聞目睹的我村弦子戲,那場景,那扮相,立即浮現在眼前,耳畔那弦子腔,餘音裊裊不絕如縷,不!不是餘音是鄉音!這鄉音給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莊稼漢帶來了多少無盡歡樂和慰籍。是啊!一個僅六七百口人的小村造就出了轟動四方的大戲,實屬不易,實在令人感嘆!令人拍案叫絕!
每當我提筆的時候,那些為張十字莊弦子腔曾付出過心血和汗水的先人們,不!是先賢們,他們無私的奉獻精神,使我激動不已,心中油然而生敬意!這些先賢們識字的人並不多,但在張十字莊的文明史上創造出了最光彩、最耀眼、最燦爛、最值得驕傲的一幕!
余才疏學淺,詞語匱乏,在古槐研究會的大力協助下,調查、研究、整理歷時半年完成了初稿,但遠遠沒有寫盡我村弦子戲的美感,實在倍感汗顏,錯誤疏漏之處再所難免,望在世的民樂團演員們,知情者及父老鄉親們看後多提寶貴意見,以免遺誤後人。
二0一三年五月十二日定稿-聶新民
郵編:052260、地址:河北省晉州市營里鎮張十字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