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龍井村

大龍井村

大龍井村,隸屬湖北省浠水縣洗馬鎮。享有“樞紐”之稱。國土面積12.42平方公里,鄉村人口1182人。該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畜牧業為主。

基本信息

湖北省浠水縣洗馬鎮大龍井村

湖北省黃岡市浠水縣洗馬鎮,位於大別山東麓,為浠水的東大門,屬湖北省北部山區。地理位置為東經175°30′,北緯30°40′,通衢鄂皖,紐結英蘄(英山縣、蘄春縣),享有“樞紐”之稱;
洗馬鎮屬區籍建制鎮,距浠水縣城23公里,東鄰蘄春縣達城鄉、株林鎮,南壤蘄春橫車鎮,西連本縣丁斯當、清泉鎮,北接浠水綠楊鄉、白蓮和蔡河鎮。鄉鎮合併前,原洗馬鎮下轄洗馬、羊角、圻陽三個辦事處。位於鎮中的洗馬辦事處,有洗馬畈、河東、接令橋、金谷山、杉蓮門、姜堰六個黨支部(總支)和村委會;位於鎮北的圻陽辦事處,有圻陽、謝坳、夏鋪、太平寨、下田、高坪、張崗、廣坳八個黨支部和村委會;位於鎮西北的羊角辦事處,有羊角橋、上馬石、七沖、官塘、八方咀、念子庵、大龍井、楓楊八個黨支部和村委會;原堰橋鄉下轄燕毛、堰橋、萬隆三個管理區,位於鎮西的萬隆管理區,有蓮心、熊山、柿樹、土坡、周坳五個黨支部和村委會;位於鎮西南的毛張管理區,有堰橋、張畈、歇涼亭、楓樹嶺、羅林、姜河、毛張院、柏樹八個黨支部和村委會;位於鎮南的燕毛管理區,有燕毛咀、龍頭山、楓樹灣、劉鋪、萬當鋪、小金山六個黨支部和村委會。鄉鎮合併後,取消辦事處、管理區過渡機構,由鎮垂直到村,以原辦事處、管理區為範疇,設立黨總支,指導屬區工作。

雲南省曲靖市馬龍縣通泉鎮大龍井村

村情概況

大龍井村隸屬於通泉鎮大龍井村委會,屬於半山區。位於馬龍縣城南部城郊,距離村委會2公里,距離鎮政府2公里。國土面積12.42平方公里,海拔2030米,年平均氣溫13.8℃,年降水量102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烤菸等農作物。有耕地1362.46畝,其中人均耕地1.18畝;有林地11843畝。全村有農戶315戶,有鄉村人口1182人,其中農業人口1182人,勞動力65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596人。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67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232元。該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畜牧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362.46畝(其中:田809.92畝,地552.54畝),人均耕地1.18畝,主要種植稻穀、玉米、烤菸、洋芋等作物;擁有林地11843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15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38畝,主要種植蘋果、板栗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372.30畝,其中養殖面積96畝;草地2798.20畝;荒山荒地473畝,其他面積1784.60畝。有山沙、毛石和豐富的森林資源。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0年底,已實現電、路、電視、電話四通。全村未通自來水,有315戶飲用井水,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問題。有315戶通電,有245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9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77.78%和94.6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68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38戶(分別占總數的85.08%和75.56%)。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柏油路;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土路路面;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8輛,農用運輸車9輛,拖拉機21輛,機車68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1戶;裝有太陽能農戶6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31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952畝,有效灌溉率為69.87%,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879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76畝。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7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56萬元,占總收入的53.13%;畜牧業收入156萬元,占總收入的23.28%(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062頭,肉牛86頭,肉羊115頭);漁業收入0萬元,占總收入的0%;第二、三產業收入158萬元,占總收入的23.58%;工資性收入3萬元,占總收入的0.45%。農民人均純收入3232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畜牧業、第二、三產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54人(占勞動力的8.30%),在省內務工49人,到省外務工5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水稻、烤菸,產品主要銷往縣內。2010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43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51.19%。該村目前正在發展冬早洋芋和優質田煙等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核桃和蔬菜種植業,並繼續開發“三道箐”生態旅遊產業。擁有企業2個。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15戶,共有鄉村人口1182人,其中男性585人,女性597人。其中農業人口1182人,勞動力650人。該村以漢族為主。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31人,占人口總數的2.62%(人員名單附後);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150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88.30%;享受低保41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2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2公里。該村建有公廁8個,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村內無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168戶,占農戶總數的53.33%。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大龍井完小,中學生就讀到通泉鎮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30公里,距離中學3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39人,其中小學生181人,中學生58人。
該村森林茂密,生態植被較好,古傳馬龍的八大景致之一的“龍湫夜月”,就位於大龍井村民小組北面,因有兩眼龍潭,水清見底,四周植被較好,每當月亮上升,倒映龍潭,實為一大景觀。另有位於大龍井村民小組西北4公里處,生態保護較好,環境清幽,山水奇特的“三道箐”森林公園,是人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8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362.46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105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10.79萬元,有固定資產9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4.5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的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務開展和財務收支情況。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支部1個,黨員總數29人,黨員中男黨員27人,女黨員2人。該村設有團支部1個(設在本村),團員4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村莊整體規劃布局較差,路道、溝渠不暢,村低路高,易受洪澇災害。自然村大,全村僅有一口井,民眾生活不便。集體經濟基礎薄弱。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一是抓住被列為市“866”扶貧工程建設重點村組的有利時機,發動民眾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熱情,進行村莊道路、房屋、溝渠的修繕;二是爭取立項,優先解決人畜飲水困難,使全村民眾早日喝上乾淨、衛生的自來水;三是引導民眾積極發展蔬菜、核桃種植,鞏固優質田煙種植面積,不斷增加民眾收入;四是與外地客商合作開發好本村的森林資源及大片林地,做強做大“三道箐”生態旅遊;五是利用地處城郊的區位優勢,引導剩餘勞動力進城務工,壯大打工經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