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橋運輸

大陸橋運輸

大陸橋運輸(Land Bridge Transport)是指利用橫貫大陸的鐵路(公路)運輸系統,作為中間橋樑,把大陸兩端的海洋連線起來的貨櫃連貫運輸方式。簡單的說,就是兩邊是海運,中間是陸運,大陸把海洋連線起來,形成海--陸聯運,而大陸起到了"橋"的作用,所以稱之為"陸橋"。而海----陸聯運中的大陸運輸部分就稱之為"大陸橋運輸"。大陸橋運輸一般都是以貨櫃為媒介,因為採用大陸橋運輸,中途要經過多次裝卸,如果採用傳統的海陸聯運,不僅增加運輸時間,而且大大增加裝卸費用和貨損貨差,以貨櫃為運輸單位,則可大大簡化理貨、搬運、儲存、保管和裝卸等作環節,同時貨櫃是經海關鋁封,中途不用開箱檢驗,而且可以迅速直接轉換運輸工具,故採用貨櫃是開展大陸橋運輸的最佳方式。

簡介

大陸橋運輸是藉助於不同的運輸方式,跨越遼闊的大陸或狹窄的地峽,以溝通兩個互不毗連的大洋或海域之間的運輸形式。通常也是一種國際聯合運輸。目的在於縮短運輸距離,減少運輸時間和節約運輸總費用支出。目前從太平洋東部的日本,通過海運到蘇聯遠東沿海港口(納霍德卡和東方港等),後再經西伯利亞大鐵路等陸上交通,橫跨亞歐大陸直達歐洲各國或沿海港口,再利用海運到達大西洋沿岸各地,這類貨物運輸即為典型的大陸橋運輸。

所謂大陸橋運輸,是指使用橫貫大陸的鐵路、公路運輸系統為中間橋樑,把大陸兩端的海洋連線起來的運輸方式。從形式上看,是海陸海的連貫運輸,但實際在做法上已在世界貨櫃運輸和多式聯運的實踐中發展成多種多樣。

媒介

大陸橋運輸一般都是以貨櫃為媒介,因為採用大陸橋運輸,中途要經過多次裝卸,如果採用傳統的海陸聯運,不僅增加運輸時間,而且大大增加裝卸費用和貨損貨差,以貨櫃為運輸單位,則可大大簡化理貨、搬運、儲存、保管和裝卸等作環節,同時貨櫃是經海關鋁封,中途不用開箱檢驗,而且可以迅速直接轉換運輸工具,故採用貨櫃是開展大陸橋運輸的最佳方式。

歷史背景

大陸橋運輸是貨櫃運輸開展以後的產物。出現於1967年,當時蘇伊士運河封閉、航運中斷,而巴拿馬運河又堵塞,遠東與歐洲之間的海上貨運船舶,不得不改道繞航非洲好望角或南美致使航程距離和運輸時間倍增,加上油價上漲航運成本猛增,而當時正值貨櫃運輸興起。在這種歷史背景下,大陸橋運輸應運而生。從遠東港口至歐洲的貨運,於1967年底首次開闢了使用美國大陸橋運輸路線,把原來全程海運,改為海、陸、海運輸方式,試辦結果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果,達到了縮短運輸里程、降低運輸成本、加速貨物運輸的目的。

運輸線路

北美大陸橋

大陸橋運輸大陸橋運輸

西伯利亞大陸橋是利用俄羅斯西伯利亞鐵路作為陸地橋樑,把太平洋遠東地區與波羅的海和黑海沿岸以及西歐大西洋口岸連起來。此條大陸橋運輸線東自海參威的納霍特卡港口起,橫貫歐亞大陸,至莫斯科,然後分三路,一路自莫斯科至波羅的海沿岸的聖彼得堡港,轉船往西歐、北歐港口;一路從莫斯科至俄羅斯西部國境站,轉歐洲其它國家鐵路(公路)直運歐洲各國;另一路從莫斯科至黑海沿岸,轉船往中東、地中海沿岸。所以,從遠東地區至歐洲,通過西伯利亞大陸橋有海、鐵、海,海、鐵、公路和海、鐵、鐵三種運送方式。 西伯利亞大陸橋的營運情況及主要問題:

從70年代初以來,西伯利亞大陸橋運輸發展很快。目前,它已成為遠東地區往返西歐的一條重要運輸路線。日本是利用此條大陸橋的最大顧主。整個80年代,其利用此大陸橋運輸的貨物數量每年都在10萬個貨櫃以上。為了緩解運力緊張情況,前蘇聯又建成了第二條西伯利亞鐵路。但是,西伯利亞大陸橋也存在三個主要問題:

運輸能力易受冬季嚴寒影響,港口有數月冰封期;

貨運量西向大於東向約二倍,來回運量不平衡,貨櫃回空成本較高,影響了運輸效益;

運力仍很緊張,鐵路設備陳舊。隨著新亞歐大陸橋的正式營運,這條大陸橋的地位正在下降。

西伯利亞大陸橋

西伯利亞大陸橋(或稱亞歐第一大陸橋)全長1.3萬公里,東起俄羅斯東方港,西至俄芬(芬蘭)、俄白(白俄羅斯)、俄烏(烏克蘭)和俄哈(哈薩克斯坦)邊界,過境歐洲和中亞等國家。

我國通過西伯利亞鐵路可進行陸橋運輸的路線有三條:1.鐵-鐵路線; 2.鐵-海路線;3.鐵-公路線

西伯利亞大陸橋存在的問題 :運輸時間不穩定;鐵路運輸中,貨物位置難確認;往返貨源不平衡

新亞歐大陸橋

亞歐第二大陸橋,也稱新亞歐大陸橋。該大陸橋東起中國的連雲港,西至荷蘭鹿特丹港,全長10837km,其中在中國境內4143kmn,途徑中國、哈薩克斯但、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德國和荷蘭7個國家,可輻射到30多個國家和地區。1990年9月,中國鐵路與哈薩克鐵路在德魯日巴站正式接軌,標誌著該大陸橋的貫通。1991年7月20日開辦了新疆一哈薩克斯但的臨時邊貿貨物運輸。1992年12月1日由連雲港發出首列國際貨櫃聯運“東方特別快車”,經隴海、蘭新鐵路,西出邊境站阿拉山口,分別運送至阿拉木圖、莫斯科、聖彼得堡等地,標誌著該大陸橋運輸的正式開辦。近年來,該大陸橋運量逐年增長,並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其他運輸形式

北美地區的陸橋運輸不僅包括上述大陸橋運輸,而且還包括小陸橋運輸(Mini-bridge)和微橋運輸(Micro-bridge)等運輸組織形式。

小陸橋運輸從運輸組織方式上看與大陸橋運輸並無大的區別,只是其運送的貨物的目的地為沿海港口。

微橋運輸與小陸橋運輸基本相似,只是其交貨地點在內陸地區。

運輸特點

1. 屬大陸橋運輸範疇,採用海陸聯運方式,全程有海員段和陸運段組成;

2. 比採用海運縮短路程,但增加了裝卸次數。所以在某以地域大陸橋運輸能否發展,主要取決於它與全程海運比較在運輸費用,運輸時間等方面的綜合競爭度

3.比全程海運運程短,但需增加裝卸次數。在某一區域大陸橋運輸能否存在和發展,主要主要取決於它與全程海運相比在運輸費用和運輸時間等方面的綜合競爭力

運輸優勢

經過與首個亞歐大陸橋的比較,新陸橋在交通運輸、運輸速度、清關能力、信息服務能力方面均具有較大優勢。

1、縮短運輸路程

2、減少運輸時間

3、整個大橋在高寒地區處於優越的地理位置並擁有良好的氣候條件。因為東部處在良好的地理位置,擁有溫和的氣候,所以港口無封凍期,可以不間斷的全年運行並保持一定的吞吐量

4、便捷的操作模式以至於無需再從他國進行海鐵聯運

主要單據

(一)貨櫃裝箱單(Container Load Plan,CLP)

大陸橋運輸大陸橋運輸

此為貨櫃所裝貨物明細單,其內容不要包括:貨物名稱、件數、包裝、重量、尺寸、經由口岸、發箱站、到達站、運單號、貨櫃號、鉛封號、貨櫃規格、提單號、嘜頭、發貨人、收貨人及通知人、代理名稱、運輸方式、貨櫃來源、裝箱日期、貨櫃總量(貨重家貨櫃自重)等內容。裝箱單的內容應和聯運提單、鐵路聯運運單的內容相一致,否則將影響貨物的交接和費用結算。

(二)聯運提單(Combined Transport Bill of Lading)

聯運提單是承運人收到貨物後簽發給託運人的單證,其性質和作用與海運提單相同。它是承運人簽發給託運人的貨物收據,是承運人與託運人之間運輸契約的證明,是收貨人或提單持有人憑以提取貨物的所有權憑證。

(三)國際鐵路貨物聯運運單

國際鐵路貨物聯運與大陸橋運輸存在區別,因此,二者運單的填法也不一樣。在大陸橋運輸中,國際鐵路貨物聯運運單的填法可見以下幾欄。

第一欄,發貨人及其通信地址

填寫大陸橋運輸總承運人,一般為發身、市的外運分公司及其地址。

第四欄,發貨人的特別說明

填寫轉傳送代理的名稱及最終到站名稱,如俄羅斯的全蘇過鏡運輸公司或各國的外運公司。

第五欄,收貨人及其通訊地址

填寫各鐵路負責轉傳送得代理的名稱及其地址。

第六欄,對鐵路無約束效率的記載

填寫委託歐洲段國外代理的名稱

第九欄,記號、標記、號碼

填寫貨櫃標記及號碼。

第十欄,包裝種類

填寫20英尺或40英尺貨櫃。

大陸橋定義

大陸橋(Land bridge)是指連線兩個海洋之間的陸上通道,是橫貫大陸的、以鐵路為骨幹的、避開海上繞道運輸的便捷運輸大通道。主要功能是便於開展海陸聯運,縮短運輸里程。比如有跨越亞歐的交通要道——俄羅斯的西伯利亞鐵路是一條跨越亞歐大陸而將太平洋和大西洋聯結起來的陸上橋樑,被人們稱之為亞歐大陸橋或西伯利亞大陸橋,她為世界經濟,特別是亞歐經濟的發展作出了較大貢獻。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