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門大橋

大門大橋

大門大橋工程為浙江省重點工程項目,該工程起點位於樂清市翁垟鎮,接翁垟地方公路,路線向東跨越沙頭水道,終點為小門島最西南端,同步建設小門島接線,與小門大橋相接。路線全長約9.32KM,其中大門大橋長約6135米,主橋採用(135+316+135)米斜拉橋,引橋主橋採用50米跨箱梁。主線按一級公路技術標準建設,設計速度80KM/小時,路基寬24.5米,大門大橋橋寬32.5米,工期計畫到2012年完成。

基本信息

概況

規劃

大門大橋大門大橋
10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為了開發海洋深水岸線資源,大型產業建設基地將逐漸向外海進發,為解決大型產業發展的對外交通集疏運要求,交通大橋及特大橋樑不斷修建,如何依託跨海公路橋樑一併解決輸水(供水能力達20-30萬噸/日)及110/220KV高壓供電線路通道建設,將是我國經濟快速發展面 臨的重要難題,更是工程界的迫切要求。

石化產業

基地選址於大、小門島,這是溫州市委、市政府加快石化等臨港產業發展,按照全省溫台沿海產業帶規劃要求,作出的重要決策。根據《溫州市石化產業基地發展規劃》,大、小門島石化基地近期日供水需求為20萬噸/日,供電需4迴路220KV高壓供電線路。

技術

在大門大橋工程前期工作開始時,溫州市甌江口開發建設總指揮部就考慮如何利用公路橋樑解決高壓輸電線路、供水水管長距離跨海的難題,做到“水、電、路一橋三通”,該方案具有投資節約,輸送安全有保障,建設工期短,維修方便,避免占用大範圍海域等方面優勢,如果技術上可行,這將對社會經濟發展產生重大的意義。經過設計單位深入研究和專家的多次論證,大門大橋敷設2×DN1000的輸水管道和4迴路220KV電纜過橋設計方案獲得了省發改委的批覆,建成後的大門大橋“身兼三職”,一橋具備通路、通水、通電三大功能。

特色

大門大橋是國內首座在設計時同步綜合考慮高壓輸電線路、大直徑輸水管線過橋方案的海上特大橋,大門大橋過橋管線設計採用橋面兩側“管線專用區域”的布置方案屬國內首創,大門大橋管線過橋設計方案可敷設2×DN1000的輸水管道和4迴路220KV電纜的過橋管線規模國內尚屬第一。2008年7月22日,省發展和改革委批覆了溫州市大門大橋一期工程初步設計,批覆概算總投資約20.36億元。

意義

大門大橋施工中大門大橋施工中
建設東南沿海大商港、增加疏港方式的需要

溫州港是我國沿海25個主要港口之一,溫州港在溫州市和浙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長期以來以甌江口為核心發展的港區,存在著“散、小、弱”等問題,影響了溫州港從地區性港口向主樞紐港發展的進程。隨著溫州城市框架進一步拉開和沿海產業布局調整,對溫州港港口岸線資源進行規劃布局迫在眉睫。

2006年4月溫州市人民政府通過了《溫州市總體規劃(修編)》,根據規劃,今後溫州港的核心樞紐港區將跳出甌江口外,將形成甌江口外的樂清灣、大小門島、狀元岙三個大型核心樞紐港區、為中心城區服務的甌江港區,以及為溫州南部地區城鎮和臨港工業服務的甌南港區三個層次的港口布局。規劃將以更大的發展空間確立溫州市在全國沿海主要港口城市中的地位。

大小門島港口資源極其豐富,岸線掩護條件好,海床穩定,水域寬廣,水深適中,深淺結合,具有良好的分區功能,主要有小門港區、黃大峽港區和青菱嶼港區,大小門港區地理位置接近樂清市翁垟鎮、黃華等樂清市重要衛星城鎮,可以為該地區的貨物出行提供海上運輸服務。大門島黃大峽港區位於大門島東側,岸線順直,近岸水深20米,緊臨深水航道,是洞頭列島寶貴的深水岸線資源。大門青菱嶼港區位於大門島南側,靠近甌江主航道,岸線規劃為多用途泊位作業區,其功能主要是實現與甌江中下游物資的水運中轉。

大小門島樞紐港的貨物側重於石油及製品以及煤炭、鋼鐵等建築材料,大小門島的石化基地對石油及其製品進行加工後形成溫州輕工業急需的上游原料,而溫州市建築材料多年來靠外購,因而貨物的走向在於內陸,根據《溫州市石化產業基地發展規劃》以及《溫州港總體規劃(修編)》資料預測,大小門島港區運往內陸的貨物運輸量非常龐大,2010年將達到7662輛小客車/日,2020年將達到22247輛小客車/日,2030年30000輛小客車/日,因而需要公路運輸方式的支撐。擬建工程為大門大橋連線線工程,將解決陸島交通連線,形成便捷的港島陸集疏運條件,滿足港口泊位的運量要求,因而其建設是必要和迫切的。

建設大都市,拓展城市空間布局的需要

近年來,溫州市的經濟社會得到了長足發展,但溫州市的社會經濟發展也存在著諸多問題,其中可建設土地資源短缺,產業發展的空間受到限制的矛盾非常突出。

為解決上述問題,保證溫州市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溫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03年-2020年)指出溫州市必須擴展城市空間,對中心城市進行產業布局調整,強化中心城市的商業、金融、服務業、科教文化功能,弱化中心城市的工業功能,工業向中心城市南北兩翼發展,最終形成“一帶、一核、二中心”的經濟發展格局以及 “一主二輔五組團”的空間結構,其中的“一帶”指由沿海高速公路、港口和機場形成的濱海產業帶,“二輔”包含項目所在地樂清市樂成和柳市形成的樂柳輔城區。

大門鎮處於溫州市大都市的大小門島發展概念區,全鎮現有土地約6平方公里,通過大小門島2012年前結合石化基地灘涂圍墾開發,土地資源可以增加25.34平方公里,擬建工程加強了大小門島與樂清市樂柳輔城區的直接聯繫,拓展了溫州市都市區的發展空間,伴隨著石化基地和港口的規劃建設,該工程的建設是非常緊迫和必要的。

建設石化產業基地、調整工業結構的需要

2006年10月國家和浙江有關領導和專家評審通過了《溫州市石化產業基地發展規劃》,規劃通過場址比選,最終確定大小門島為溫州石化的建設基地。

按照“一港三城”宏偉戰略,溫州市的城市定位是建設國際性的輕工城。溫州現狀工業重,輕工產業比重較大,相關產業對化工產品的需求量很大,但發展輕工業所必須的石化工業基礎相對薄弱,工業結構中缺乏重化工業,似的溫州經濟在當前我國工業增長明顯轉向重工業為主導的情況下,運行風險過高。溫州市要建設國際輕工城,就必須加強基礎產業的建設,石化產業是相關性強、帶動性強的基礎產業,溫州市發展石化產業,不僅能成為溫州新的經濟效益增長點,而且對改善溫州市的工業結構和經濟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交通運輸作為石化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繁榮和發展石化基地的重要條件,完善的交通運輸設施也將會給入駐企業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石化基地的建設和營運都會產生大量的運輸量。擬建工程處於溫州市樂清市,為大門大橋連線線工程,工程的建設將加強石化基地與甬台溫高速公路等聯繫,提高基地與內陸腹地的通達性,促進內陸腹地相關產業的發展。石化基地的建設投資規模大、效益明顯,並且已進入項目啟動階段,因而本工程的建設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緊迫的。

提升公路網等級結構的需要

是完善樂清市交通“十一五”建設規劃,提升公路網等級結構的需要 擬建項目是《樂清市交通“十一五”建設規劃(2006~2010)》中建設項目——市域橫向交通幹道(翁垟—樂成—城北),同時,也是規劃中的環線公路金環——中心城市外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溫州市“十一五”公路網規劃中東部地區中心鎮至所在縣(區、市)有一條二級以上公路,全市通鄉公路硬化率達到100%目標的實施內容之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