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鄭剪紙

大鄭剪紙

大鄭剪紙是天津非物質文化遺產。大鄭是天津市東麗區的一個小村莊。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就已經出現了剪紙這個農家自娛自樂的節目。據當地老人講,當時用的工具主要是剪刀,圖樣也和有些地方一樣是通過煙燻流傳。剪紙多為窗花的形式。二〇〇九年十月大鄭剪紙被列為天津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簡介

大鄭剪紙被列為天津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大鄭是天津市東麗區的一個小村莊。以剪紙而聞名。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就已經出現了剪紙這個農家自娛自樂的節目。據當地老人講,當時用的工具主

大鄭剪紙大鄭剪紙
要是剪刀,圖樣也和有些地方一樣是通過煙燻流傳。剪紙多
大鄭剪紙大鄭剪紙
為窗花的形式。在這之後,大鄭村的村民就憑藉著自己的心靈手巧將剪紙發展成為了一種謀生的手段。據2003年的統計數字,全村200多戶居民一年輸出600多萬套剪紙,剪紙收入成為全村80%的家庭收入。在這個過程中,剪紙本身也隨之發生了變化。紙型由小變大。早些時候,農村的窗戶還是舊式的紙糊窗戶,呈小方格狀。但隨著當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成片的磚瓦房和明亮的玻璃窗戶更加適合貼較大些的窗花。這就使得窗花的大小發生了改變。由五彩變為喜慶紅。窗花變大了,不僅增加了上色的難度,也延長了製作時間。另外因為市場的原因,大型的剪紙更需要增加其精細的程度以提高其觀賞價。在這種情況下,較多的鏤空和拉須就使上色變得極不現實。作用更加廣泛、題材更加多樣、做工更加精細。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剪紙的作用就不僅僅局限在過年貼在窗戶上表現喜慶祥和的氣氛,也成為觀賞、收藏和饋贈親友的精美禮物。面對市場的這種需要,大鄭剪紙不僅在題材上趨向於多樣化,在做工上也由剪刀變為刀刻,增加了剪紙的精美度。二〇〇九年十月大鄭剪紙被列為天津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發展

大鄭剪紙的發展,除了社會發展市場的作用外,也離不開民間藝人的辛勤創作。值得一提就是當地年逾60的民間藝人劉洪源老人。在2003年的時候,老人用了7天的時間創作出一幅《清明上河圖》剪紙,當時各媒體均有報導。大鄭村也由此將其獨特的剪紙藝術展現於世人面前。但由於其缺乏政府的組織和扶植,經營方式仍以散戶為主。
大鄭的剪紙現在仍在釋放著它獨特的魅力,大鄭村的民間藝人也仍然在刻著自己的憧憬和希望。

手法種類

大鄭剪紙在傳統的剪紙形式上,由傳統的剪刀剪法,發展為以刻刀技法為主的剪紙。由於剪紙刻法的不同,剪紙的風格和內容及技法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用剪刀剪的一般來說,較為小巧古樸,用刻刀刻的則精細博大獷。

藝術風格

大鄭剪紙注意外形刻畫,人物比例均勻,線條銜接柔和,無明顯幅度變化。整體圖案渾厚有力,線條流暢,刻畫精細。花鳥人物,栩栩如生,情景交融,穩如九鼎,細如纖絲。具有木刻、皮影、工筆畫的特色,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收藏價值和觀賞價值。

藝術類別

大鄭剪紙歷史悠久,土壤深厚,藝術超群,品質高雅,品種豐富,蓬勃多彩,在中國民間剪紙的叢林中獨樹一幟,閃爍著耀眼的光輝。大鄭剪紙最大的特點採用單色、多色、套色、填創等多種技法,著重表現吉祥富美,緊跟時代的脈搏,緊跟時代的題材,是它區別於其它地區的最大特點。而單色剪紙是其最大特色和優勢。因為單色剪紙,突出了“剪”的藝術主題,更加來不得半點虛假。

品種分類

剪紙的內容、種類、紙張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從種類上看,涉及各個領域。有紙製品、婚慶用品、臉譜、春節用品、賀卡、促銷禮品、紀念品、掛曆、日用掛擺飾、企業賀卡;從內容上看,人物、花鳥、書法、山水、郵票、外國景色、等等不一而足;從紙張上看也有新的突破,有的剪紙不用傳統工藝的紙張。用書畫宣紙來剪刻剪紙,有的改為250克原色進口珠光藝術紙。

技法特色

大鄭剪紙最大的技法特色是刻刀纖細。在用刀上,輕巧而有力,剛勁而隨意,均勻而散漫,細微之中不失靈活,粗獷之中彰顯細膩。握刀上下垂直一線,雕刻準確不差微毫。下刀起刀,刀刀見
大鄭剪紙大鄭剪紙
準。相連之處,特別是在刀與刀們連線的地方,說下就下,說起就起。否則,線條就容易被刀刻斷或者刻不斷而把剪紙撕壞。
大鄭剪紙大鄭剪紙

線線相連要求達到:“圓如秋月、尖如麥芒、方如青磚、缺如鋸齒、線如鬍鬚。”構圖造型藝術化,形象誇張、簡潔、優美,富有節奏感。色彩單純、明快。刀法“穩、準、巧”。這是大鄭剪紙的主要技法和特色。里的“巧”主要是指運用巧刀刻出的“鋸齒”和”月牙兒”。這是剪紙刀法中很重要的兩種刀法。這兩種刀法運用得恰當,就能形成剪紙藝術獨具的“刀味紙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