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會博物館

大都會博物館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是美國最大的博物館,建於1880年,整個博物館是一幢大廈,占地8公頃,為北京故宮博物院的1/9,但展出面積很大,不下24公頃,反而是故宮博物院的兩倍。僅畫廊就有200多個,藏有36.5萬件各類文物和藝術品。

基本信息

簡介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在紐約曼哈頓島中央,中央公園一角,矗立著壯麗宏偉的大都會博物館。這裡藏品多達二百萬件以上,規模之大堪稱世界之冠,這座殿堂可謂美國的象徵。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整座建築是座大廈,占地8公頃,為北京故宮博物院的1/9,但展出面積很大,不下24公頃,反而是故宮博物院的2倍。僅畫廊就200多個,藏有36.5萬件各類文物和藝術品

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背依紐約中央公園,鬧中取靜,環境幽雅。然而,在建築上沒有體現出美國人的創造性,高台階,大廊柱,與任何一座標準博物館一樣刻板,單調。但展出內容卻豐富多彩,體現了資金足、氣派大的美國風格。整座的2460年前的埃及古墓移置在館內專建的大廳中巨型玻璃罩里,令人嘆為觀止,可謂鎮館之寶。服飾館也堪稱世界之最,收集了4個世紀以來五大洲的各民族服裝1.5萬件。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又稱“紐約城博物館”、“都城藝術博物館”。是目前西半球最大的博物館。初建於1870年,後又多次擴建。主體為哥德式建築,其規模可與法國羅浮宮博物館和英國大英博物館相比。全館分占三層樓,設234間陳列室。收藏近5000年來各種文物,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主要有埃及藝術、希臘羅馬藝術、東方藝術、西歐藝術、伊斯蘭藝術、美國藝術等部門,還附設有少年美術館。

歷史沿革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大堂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大堂

1870年,博物館正式批准興建。同年普法戰爭爆發,美國積極購進許多戰爭中幸免於難的藝術品。

1880年,大都會博物館正式開館。

1902年全部完工,文藝復興式風格的建築外觀氣勢恢宏不凡。

此後,博物館的藏品數量開始迅速增加,由摩根、洛克菲勒等富豪們捐贈的藝術珍品以及捐款大大充實了博物館的館藏。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博物館獲得的捐款、捐贈更是源源不斷。另外,博物館本身也積極參與各地古代遺蹟的發掘,對於保護人類文化遺產可謂不遺餘力。

藏品

為保存不斷增加的藏品,大都會博物館曾多次擴建,現在面積延伸到第五街、八十街和八十街,規模相當龐大。博物館藏品包羅萬象,包括埃及、希臘、羅馬、伊斯蘭亞洲、美國、中世紀等跨越時空的各式藝術品,以及武器、盔甲、樂器、服飾等,分為十九個部門展示,每一件展品都是無價之寶。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自詡其展品呈現五千年的世界文化。那一排排埃及木乃伊,以及整座2460年前的埃及古墓移置在館內專建的大廳中巨型玻璃罩里。還有安那托尼來象牙製品、伊朗銅器、日本盔甲、荷蘭油畫、法國雕塑、英國銀器、希臘彩瓶、敘利亞玻璃、美國現代派繪畫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也收藏了許多珍貴的中國古代物品,如商周漢青銅器、唐宋明清瓷器、明代木家具、清代繪畫等,其中有些還是中國已經失傳的孤品,可謂件件價值連城。

旅遊指南

門票:不收固定門票費,採取建議捐助的辦法。

若是買了門票,當天還可以參觀隱修院。這裡的重點為中國、埃及、希臘和羅馬藝術,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古代波斯的象牙和陶瓷雕刻,羅馬的青銅器和壁畫。三樓有仿明朝的蘇州園林--明軒展出。

館內的附屬設施齊全,底層有紀念品專賣櫃,嬰兒室、急救處、餐館、酒吧和咖啡館等,以方便遊人遊覽

物館開放時間:周二至周四以及星期日早9點半至下午5點一刻開放,周五和周六早9點半至晚8點45開放,周一休息。可乘捷運4、5、6線在86街站下 車,乘M1、M2、M3、M4、M7、M86路公共汽車也可到達,還可以在遊覽中央公園時步行前往。如果有時間,就得選擇重點,走馬觀花。

展覽介紹

中國水墨展

中國傳統的書畫藝術在許多外國人眼中是一個魅力無窮而又難以破譯的“謎”。這個“謎”的謎面和謎底,其實都和水墨的書寫有關。9月初在美國紐約大都會美術館舉辦的“水墨:中國的書寫藝術”展覽所展出的70件中國古今書畫藝術家的作品,為解開這個深奧的“謎”提供了新的契機和可能,引起了眾多美國藝術家和參觀者濃厚的興趣。

美國大都會美術館平時很少舉行中國書畫作品展覽,偶有展覽,也主要展示古代書畫家的作品。這次,展覽組織者特地挑選了6位當代中國書畫藝術家的作品,其目的是為了從中國書畫藝術發展的軌跡中尋找傳承的“密碼”,體現一種古老文化的延續性,以及古老的水墨書寫藝術在當下的演變狀態。這6位當代中國書畫藝術家是:王冬齡(杭州)、王天德(上海)、展望(北京)、谷文達(紐約)、徐冰(紐約)、秦風(波士頓)。

這6位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和黃庭堅、米芾、李公麟、趙孟頫、董其昌、傅山、米萬鍾、倪瓚等古代藝術家的作品一起,組成了一條中國水墨書寫藝術的河流,令人流連忘返。當地媒體稱:“大都會美術館已許久沒有過如此熱鬧的場面了。”

值得一提的是,6位當代藝術家的作品所用的表現手法,並不是純粹傳統的,而是融入了許多現代元素。比如王冬齡的作品是抽象書法,王天德的作品運用了古老的烙燙技法和現代數位技術,徐冰展出的是他獨創的“英文漢字書法”,展望的作品是一件太湖石雕塑,谷文達則是頗有水墨山水意味的篆書作品,秦風是現代書法。

也許,舉辦者看重的並非形式,而是一種傳統,一種精神,是一位藝術家通過特有的載體所表現的對中國水墨書寫性的理解。這就不難理解,他們為何將太湖石雕塑也歸到“水墨書寫”的範疇,而且在當地媒體作出這樣的評價:“這件裝置作品追溯了書法1600年的歷史,(書法)經過幾個持續的發展高潮,直到現在從普遍的學術標誌轉變為抽象藝術。”從這段話可以看出,如何使中國傳統的書畫藝術與現代藝術相互融合,相互理解,或許也是組織者舉辦這次展覽的目的之一。

據悉,這次展出的70件作品,都是從美國有關收藏機構和收藏家手中挑選出來的永久性藏品。展覽將一直持續到2007年1月中旬結束。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是以收藏世界各地藝術品為主的博物館,建於19世紀末期,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型博物館。

攝影展

6月3日至9月1日,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MuseumofArt)舉辦的“世紀取景:攝影大師,1840~1940”攝影展,獨具創意,令觀者獲得了奇妙的感受。展覽不僅重溫了歷史本身,而且展現了攝影藝術的發展歷程。13位傑出攝影家的作品自有其獨到之處,以其各自不同的視角和目的探究攝影,他們用照相機發現自己、發現攝影、發現世界13位攝影大師的驚世之作正在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世紀取景:攝影大師,1840~1940”攝影展上展出,這些作品不僅重溫了歷史本身,而且展現了攝影藝術的發展歷程。

從銀板照相到手機快照,攝影的歷史展現給世人一連串的奇蹟,每一次的變革都深刻改寫了我們對於時空統一體的理解。隨著其發展,攝影還從另一個角度展現奇蹟,即幫助我們與從未目睹的過去建立聯繫。

展覽採用了新老畫家舉辦畫展的模式,由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攝影部的馬爾科姆·丹尼爾(MalcolmDaniel)策展。“世紀取景”通過13位攝影大師的作品及其重要歷史影響,展現了攝影的百年歷史。

攝影展覽列出了13位攝影大師,每位大師的展示照片從10到16幅不等,均是他們的驚世之作。從發明了卡羅照相法取代銀板照相的英國紳士威廉·亨利·福克斯·塔爾博特(WilliamHenryFoxTalbot),到鍾愛古典質樸風格的美國攝影家沃克·伊文思(WalkerEvans)和曼·雷(ManRay),然後到街頭攝影天才亨利·卡帝爾-布列松(HenriCartier-Bresson)和夜間攝影大師法國攝影家布拉塞(Brassai)。其中還有羅傑·芬頓(RogerFenton)、古斯塔夫·勒·格雷(GustaveLeGray)和卡爾頓·E·沃特金斯(CarletonEWatkins)的風景照;法國攝影家納達爾(Nadar)和著名的女攝影家卡梅隆(JuliaMargaretCameron)的肖像照;法國攝影家夏爾·馬維爾(CharlesMarville)等拍攝的18世紀和19世紀早期的巴黎和法國的照片。

所有的作品基本上以時間順序排列,展覽如同攝影本身的發展,從靜態到動態,從風景和廢墟到城市風貌,從攝影室里的人到活動中的人。照相機最初的偉大作品是大自然和建築物,它們無處不在、趣味盎然、相對靜止,對於早期笨重的照相機來說恰是最好的素材。

世界四大博物館

博物館名稱 國家 簡介
大英博物館 英國 主要收藏古代和中世紀文物,最重要的收藏是美術品,現在館內保存最古老的建築是1823年至1828年間由羅勃-斯瑪克爵士所建的“皇帝圖書館”,用來收藏喬治四世捐獻的大批圖書。
羅浮宮 法國 原是位於塞納河畔的一座存放王室檔案和珍寶的城堡。1793年,銜接羅浮宮與杜伊勒里宮之間的“水滸畫廊”向公眾開放,自此羅浮宮變成了博物館。羅浮宮的收藏品多達40萬件。
艾爾米塔什博物館 俄羅斯 18世紀下半葉,葉卡捷琳娜二世把冬宮中的一部分房子撥出來專門收藏藝術珍品,並把珍藏這些東西的地方稱為艾爾米塔什。現在占有五座大樓,有從古到今世界文化的270萬件藝術品。
大都會博物館 美國 美國最大的博物館,建於1880年。整個博物館是一幢大廈,占地8公頃,為北京故宮博物院的1/9。僅畫廊就有200多個,藏有36.5萬件各類文物和藝術品。

美國紐約主要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