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交通技師學院

大連交通技師學院

簡介 大連交通技師學院,位於美麗的海濱城市大連,是大連市一所以汽車專業為主的全日制綜合性公辦高等職業院校。2010年9月經遼寧省政府批准建立。學院一區位於大連市石春街2號,主要功能以中專和大專等學歷教育為主,二區位於大連市中南路,主要功能是對大連地區交通運輸從業人員進行崗位培訓和職業技能鑑定。

目標和專業

學院以培養高級技能人才為主,承擔技師晉級培訓和開展全方位、高層次職業資格培訓工作。參加高級職業資格培訓的學生畢業時可直接參加高級職業資格鑑定,畢業後凡從事所學專業(工種)工作的,滿2年後可參加技師鑑定。

學院重點培養交通運輸業、汽車製造業、港口機械、服務業等傳統領域、高技術領域所需要的技術技能型、複合技能型和知識技能型人才。 以培養汽車技術專業為主,輻射其他相關專業。開設了交通運輸管理、高級轎車維修、汽車維修與駕駛、汽車行銷、港口機械操作、港口理貨、捷運運營、汽運工程、物流管理等9個專業。建立了以市內公交、港口、知名汽車維修企業為主線的就業網路,與市內80多家企業建立了聯合辦學合作關係,連續多年就業率穩定在98%以上。

同時,學校還是遼寧省交通廳指定大連地區唯一具有道路運輸從業人員從業資格培訓資質單位,是大連市唯一的交通培訓教育基地。

在培養方式上,學院結合生源情況和職業類別採用學院培養、校企合作或業餘函授等多種辦學方式,通過建立彈性學習制度,探索模組化、課題化教學模式,學員可以半工半讀、工學交替、分階段完成學業。

學校榮譽

大連交通技師學院是一所有著60多年歷史的職業院校,前身是於1947年3月成立的關東技工學校,解放初期曾為瀕臨癱瘓的旅大市公交和貨運企業的復出及經濟建設做出了貢獻,也曾為大連市交通公司、運輸公司以及客、貨運輸企業培養了大批技能型人才。

學校整合改革已來,先後榮獲遼寧省文明單位、大連市校風校紀校容校貌示範學校、大連市德育工作先進單位、大連市先進黨委、大連市紀檢監察系統先進集體、大連市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大連市交通局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2003年技工學校步入省重點技工學校行列;2004年職業技術學校被評為遼寧省中等職業示範學校;2006年技工學校被評為國家重點技工學校;2008年職業學校晉升為國家級重點學校;2008年技工學校通過國家高級技工學校評審。學校還是大連交通大學和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的合作辦學基地。學校經教育部、交通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汽車維修行業協會批准成為“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領域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基地,自和豐田汽車公司合作成立豐田特色班之後,2008年該校又成為上海通用汽車公司和北京現代汽車公司的合作辦學單位。 汽車專業為省級品牌專業,連續三年奪得遼寧省汽車專業技能大賽冠軍,2008年代表大連市參加全國汽車專業技能大賽並奪得金獎。

歷史沿革

大連交通技師學院 大連交通技師學院

教學管理

教師隊伍建設

學校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先後制訂了“十五”、“十一五”期間《教師隊伍建設規劃》、《在職教師進修的有關規定》、《教師企業實踐管理辦法》等制度,每年都制定教師培訓和培養計畫,完善了教師培訓培養的長效機制。每年投入近百萬資金用於教師培養培訓。 學校重視教師隊伍建設,擁有一支穩定的教師隊伍,專兼職專任教師266人,生師比為19.4:1,完全滿足教育教學需要,其中專任教師215人,外聘教師51人。專任教師中文化課,基礎課教師71人,專業教師144人,專業課教師比為67%。專業教師中有專業理論教師75人,實習指導教師69人;形成了“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教風。嚴謹的治學態度,充足的師資力量,健全的教學督導體制,使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得到了學生、家長、社會的認可。
在專業理論課教學中有62名教師在取得中級職稱的基礎上,又獲得了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在實習指導教師中有62名教師在取得技師以上職業資格的基礎上,又獲取了一級實習指導教師資格,雙師型教師占專任專業教師的86%。通過內引外聯,學校吸納了一批有較高教學水平和技能水平的人才加盟到教學之中,企業兼職教師比為19.2%。教師的綜合素質較高,在教育教學中廣大教師樹立了“服務於學生、服務於家長、服務於社會”的教育理論,有利的促進了學校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
學校有專任教師215人,教師隊伍素質高,理論教師全部達到本科以上學歷,其中有15名教師達到研究生學歷,4名教師研究生在讀;實習指導教師全部為大專以上學歷,有11名教師達到本科學歷。專任教師中有高級講師職稱58人,占專任教師的27%,教師職稱結構合理,學識水平高,業務能力強。
每學期學校根據計畫採用外請專家講座、觀看錄像、開展教學競賽和交流活動等方式,從教學管理理念、教學方法改革、專業‘四新’學習等方面,對教師進行全面培訓;近三年共有20餘名教師利用業餘時間進行了學歷提升進修;選派12名教師參加了汽修專業和物流專業的全國骨幹教師培訓;28名教師參加了省級專業培訓,150餘名教師參加了大連市教育局舉辦的各類師資培訓;30餘名教師參加相關行業舉辦的專業教師培訓並取得特色班教學的教師資質。學校自籌資金選送20餘名優秀教師出國培訓。
學校重視專業教師的實踐能力培養,在專業帶頭人、骨幹教師培養的基礎上,強化專業教師的技能培訓,每年派各專業教師到對口企業進行崗位實踐,年實踐周期不少於一個月,並把實踐周期及成績做為教師業務考評指標之一,建立新聘大學生接受為期一年的崗前技能培訓,培訓合格上崗執教的制度。通過企業實踐,使教師了解產業發展的趨勢和行業新動態,掌握了行業中的新工藝、新方法。
通過學歷進修、校本培訓、企業實踐、校外培訓、加強業務考核等方式,促進了教師職業道德、學歷、實踐能力、教學水平等方面的提高,特色突出,效果顯著。

專業建設

——學校重視專業建設工作,在專業建設委員會的指導下,定期開展市場調研和專業論證,根據大連經濟社會發展和企業用人需求,設定和調整專業,形成了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形成了符合人才需求變化,對接產業、企業、崗位的專業建設機制。先後開設了交通運輸管理、汽車運用與維修、港口機械操作、物流管理和城市軌道營運專業。

在專業建設上學校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學校根據港口行業的發展及對複合型人才的需求,將港口機械操作專業和機械維修專業整合為港口機械操作專業,培養即懂駕駛又懂維修的綜合型人才;2009年,學校圍繞大連市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的需要,及時開設城市軌道營運專業,為大連城市化建設提供了有效及時的服務;2010年適應大連產業結構調整,在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中增設了整車裝配製造方向,為奇瑞公司在大連汽車生產提供技能人才的支持。多年來,為大連市公交客運集團、大連港集團、大連市內汽車維修企業(4S)培養了4萬名畢業生,學生年就業安置率均達98%以上。

——學校的專業設定結構合理,專業特色鮮明、綜合示範性強。專業設定與市場需求相適應,形成了以汽車專業建設為龍頭,以汽車運用與維修、交通運輸管理、城市軌道交通、港口機械操作、物流管理輻射和補充,以省、市級骨幹示範專業為引領的專業群。學校加入了汽車維修行業協會、遼寧省職業教育協會、遼寧省和大連市能力建設協會,定期參加行業交流活動,跟進行業發展動態調整專業建設方向。通過專業群的建設,實現了同類專業相互關聯,實現了設備、師資等資源共享,實現了辦學效益的最佳化。

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是省級示範專業,該專業在大連市中等學校中特色突出,專業改革示範性強。該專業能夠緊緊圍繞崗位需求進行專業開發和改造,開設了特色課程,開發了校本教材,改革了教學方法。在崗位調研與細分的基礎上,該專業進行了專業化方向細分,根據維修車型的特點,在課程設定中細分了大眾系列、豐田系列、通用系列等專門化課程,增加了《電控發動機維修》、《自動變速器維修》等專業方向性課程,並不斷加大實習課比例,構建了基於職業崗位能力培養的課程體系;在實際教學中,針對專業特點,有針對性地引導專業課教師進行教學方法改革,鼓勵教師大膽實踐項目教學法,以真實的企業工作項目為教學內容,依據現實的企業活動進程組織實施教學,實現了專業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該專業示範性強,效果顯著;實習教師王朝軍老師在2005年省公開課評比中,憑藉項目教學法的成功套用,獲省級公開課一等獎,受到專家的好評;學生參加遼寧省中等職業學校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能大賽,獲團體、個人金獎;參加全國中等職業學校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能大賽連年獲獎。

港口機械操作與物流管理專業是大連市骨幹專業,分別創建了“港口機械操作仿真實訓室”、“物流業務流程模擬實訓室”,實現了專業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在信息化環境下的完全對接,體現了專業建設與行業、企業、崗位的有效銜接。

——在教學模式改革中,學校開展了專業教學過程對接生產過程的教學模式改革,按照企業崗位活動過程並結合職業教育教學規律對教學過程進行設計,在具體崗位職業活動情景中展開教學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以行動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體,實施“做中教,做中學”的理實一體化教學。

在改革中,學校組織專業教師到企業進行頂崗調研,邀請企業一線的技術人員共同將崗位職業活動進行項目細分,以項目為架構,將文化基礎、專業理論、專業技能融入其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校本課程。在教學中,學校充分發揮校辦產業優勢,為教學模式改革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推動了改革的順利進行,541、542客運經營線路為交通運輸管理專業營運服務管理和公交調度管理課程提供了實境空間;人防倉儲產業為物流管理專業的倉儲課程提供了實戰平台;學校汽車維修廠為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車輛故障檢測與排除提供了典型生產情景。在改革中學校把課堂引入企業,引入現場,更直觀,更有效的實施教學,學生學習效果顯著。

——學校注重課程體系建設和課程內容改革工作,在專業建設指導委員的指導下,廣泛開展調研與論證,結合行業顧問、專家的意見與建議,按照職業崗位和職業能力培養的要求,打破原有課程體系框架,強化專業核心課程建設,以任務為引領、以行動為導向建立了基於職業崗位能力培養的課程體系。該體系以職業能力為主線,以職業活動課程為主體,在培養動手能力的同時,更注重學生的職業道德、綜合素質、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強調必要的文化知識和專業實踐能力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融合、教學內容與崗位需求適應。

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提煉典型工作任務,大力推進項目課程的開發,由原來的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的模式變更為依照崗位的需求,按工藝流程設定的一體化課程體系,注重了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新標準的吸納。在《汽車發動機》、《汽車底盤》和《汽車電氣》三門主幹課程的基礎上,根據行業需求細化專門化方向,每個專門化方向基於典型工作任務制定出特點鮮明的專業核心課程。在社會調研中發現現代社會對於汽車的日常保養及維護的要求越來越規範,對人員的技能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在體系中增加《汽車維護》等相關課程。針對於港口對技術人員綜合技能要求的提升,即不僅要會操作電動機械同時也要會內燃機械的操作技能,在課程體系中增加了《內燃機械的構造與維修》、《內燃機械電氣》等相關課程;在工作中企業提出應加強物流一線人員對物資實體了解,因此在課程體系中增加了《商品學》、《貨物學》等課程。通過實踐,成效突出,學生的學習能力、套用能力、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得到充分體現,滿足了學生就業、企業用工的多元化需要,受到用工單位的一致好評,學生的就業率達到98%以上。

——學校重視校本教材的開發,在建立基於職業崗位能力培養的課程體系過程中,整合課程內容,開發了能夠反映當前科學技術先進水平和職業崗位資格要求的、有利於學生就業、創業和未來職業生涯發展的課程資源和校本課程、教材,所有專業課程緊貼履行崗位所必需的綜合素質的要求。骨幹專業按照“職業實踐活動導向”課程活動模式的內涵,以真實的企業工作任務為教學內容,以現實的企業活動進程為教學程式積極推進項目課程校本教材的開發。出版了《新編轎車故障檢修實例》、《汽車車身電氣電控系統維修數據手冊》等專業用書;2007年,學校被國家確定為豐田TEAM21課程體系培訓學校,並引進豐田公司培訓課程,通過學習,學生能獨立完成汽車日常維護和保養任務,完全滿足企業用工需求。 2008年,先後通過上海通用AYEC和北京現代培訓項目的資格審查,順利將美國通用和韓國現代汽車維修行業規範體系引入教學。我校與北京現代企業聯合編寫出版了《北京現代汽車電氣維修技術》。我校還承擔了遼寧省信息化建設網路虛擬實訓室汽車商務部分的開發,目前一期建設已完成;另外在遼寧省校本教材的開發中我校承擔了《汽車行銷實務》、《二手車評估與鑑定》主編任務,並被鐵道出版社列為十二五規劃教材。同時結合大連港口實際用工情況我校編寫了《港口理貨》《物流實訓》等校本教材。在模擬真實的生產環境中,教師採用項目教學、案例分析,使學習過程成為學生參與創造實踐活動的過程,使學生能夠在真實的職業氛圍中學習知識和技能,圓滿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進一步推進了課程體系與崗位技術標準的對接。

系部建設

道路與橋樑系簡介

立足服務大連區域經濟發展,發揮交通行業辦學優勢,學院於2014年開設公路養護與管理專業,在“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下,與大連地區9家公路建設企業共建“理實一體”課程體系,並創建大連地區首家中職院校道橋實驗基地。通過校企聯合,已儲備一支專兼職結合的師資團隊。
學生培養目標面向公路橋樑建設行業的施工、監理、設計單位,可勝任施工員、質檢員、試驗員、測量員、預算員等崗位,掌握道路橋樑建設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具有較強實踐技能、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創新能力,能適應道橋現代化工程建設的施工一線技能型專門人才。

公共基礎部簡介

公共基礎部是學院設立的公共基礎類課程教學研究管理部門,下轄語文、數學、英語、德育、體育、計算機和心理諮詢七個教研室。主要職責為有計畫地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專業教學素質和教科研學術素質;抓好課程的教學計畫管理、教學質量管理、教學組織管理和教學環節(過程)管理,促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部門現有專職教師29人,其中研究生學歷14人,雙師型教師4人。語文教研室教師6人,均為研究生學歷,承擔中專《語文》、技校《語文》、《套用文寫作》、《大學語文》課程教學任務。數學教研室教師3人,均為研究生學歷,承擔中專《數學》、技校《數學》、《趣味數學》、《高等數學》課程教學任務。英語教研室教師6人,承擔《汽車英語》、《高職英語》、中專《英語》課程教學任務。德育教研室教師3人,承擔《職業生涯規劃》、《心理健康》、《哲學與人生》課程教學任務。體育教研室現教師6人,承擔《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任務。計算機教研室教師5人,承擔《計算機套用基礎》、《Photoshop》、《辦公自動化》、《Flash》、《AutoCAD》課程教學任務。此外,部門協同院校相關部門開展學生文化建設活動。

汽車系簡介

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始建於2003年,通過不斷對人才培養模式和原有課程體系進行最佳化、改革、創新,建立校內過程化考核、校外生產實習評價、專

汽車實訓 汽車實訓

業技能鑑定、職業生涯培訓“四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以“三基礎、九階段”打牢基礎、“五進階”逐步提升、“七方向”發揮潛能、校外生產實習為學生學習向就業過度提供良好的緩衝和保障,第三方專業技能鑑定驗證了學習的職業資格,為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奠定基礎。同時發揮行業優勢,搭建職業培訓平台,延續學生就業後從業資格、職業資格的“雙證”學習需求。

院校積極與大連奇瑞、大連曙光、東風日產等企業開展校企合作,其中大連奇瑞生產一線52%的班組長為我校近兩年畢業生。院校作為全市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教師培訓基地,兩年來培訓專業教師1200學時、100餘人次;作為全市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普惠制培訓基地、大學生就業技能培訓基地,完成下崗再就業人員、退役士兵、大學生就業技能提升培訓達到3043人次;為企業在職技術人員培訓19815人次,其中培養高級工、高級技師5478人。

港口系簡介

港口機械運行與維護專業自建設以來,踐行“工學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以課程建設為重點,借鑑先進的職業教育理念,依託校企合作構建了校企共育的“三階段校企交替”課程體系;實施行動導向的教學模式改革和“多元化”的人才培養評價體系;建設雙師結構和雙師素質的教學團隊;建設具有崗位特色的校內實訓基地,發揮大連市實施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戰略的優勢,藉助與大連港口企業校企合作平台,共同推進校內外實訓基地硬體及內涵建設。目前,實訓基地已成為遼寧省“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和大連地區“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這些建設成果,適應了本專業實踐教學和“項目驅動”課程教學要求,促進了學生良好職業素質的養成及專業技能水平的提升。滿足了大連港集團各企業的用工需求,目前大連港六大碼頭(貨櫃一、二、三期、雜貨、礦石、汽車碼頭)的場橋、岸橋等港口機械操作和相關維修崗位65%的技術工人畢業於該校。

物流系簡介

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作為院校重點建設專業,以服務於大連港口碼頭企業和速遞、倉儲、配送、運輸等物流企業為培養方向,充分利用區域、政策、資源條件優勢,形成“工學結合、產教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以崗位職業能力為核心的課程體系;打造專業師資團隊,形成專兼職相結合的師資團隊;完善專業實習實訓條件,建立校內人防倉儲和校外校企合作的14個實習實訓基地。專業設定跟著行業發展走,十年來,培養千餘名技術人員,直接服務於物流行業的占85%。同時,院校還承擔大連地區物流專業骨幹教師培訓工作,是物流專業在校大學生就業技能培訓基地。

機電系簡介

機電技術套用系創建於2014年。現有電工電子技術、鉗工工藝、PLC與單片機技術三個實訓室。專業建設緊緊圍繞汽車系、港口系、城軌系機電方向的教育教學需求而展開,成為學生機電方向基礎技能培養的實訓基地。

學生通過機電專業訓練和學習,一方面提升鉗工和電工的基礎操作技能,另一方面加強對機電方向核心技術的認知。學生畢業後可從事有關機電設備的使用、檢修、製造,就業前景廣闊。隨著實訓設備的完善和師資力量的增強,機電系將成為在校學生取得鉗工和電工方向職業技能鑑定證書的培訓平台。

軌道系簡介

早在2001年,院校就設立了軌道運營與管理專業,為大連快軌3號線項目輸送了大批站務員、乘務員。2009年開設了捷運專業,2011年成立了軌道交通系,以專家指導委員會為平台,深度調研行業企業崗位需求和用工標準,用以指導課程體系改革,並以此為基礎逐步完善師資隊伍和實訓體系架構,為大連捷運1、2號線崗位用工做好人才儲備。軌道交通專業最終的建設目標除了培養捷運專業人才以外,還積極參與城市軌道交通行業技能鑑定標準和崗位培訓標準的制定,輻射遼寧省乃至東北地區,建設具有示範引領作用的城市軌道交通職業教育品牌專業。

在師資隊伍建設上,院校以教師教學能力、實踐能力、教研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高為切入點,縮短年輕教師成長周期,加快實現教師隊伍“雙師型”,實習指導教師“五師型”的師資隊伍建設目標,年齡結構、知識結構、專業技能結構科學合理的師資隊伍已經形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