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變形蟲

大變形蟲

大變形蟲為變形科、變形蟲屬,是變形蟲中最大的一種,直徑約200微米~600微米。活的變形蟲體形不斷地改變。結構簡單。自然野生,可作江河魚類餌料。

基本信息

簡介

大變形蟲大變形蟲
大變形蟲
學名
Amoeba proteus Pallas

詳細介紹

分類地位
原生動物門肉足綱
生境與形態
大變形蟲分布很廣,生活在清水池塘或在水流緩慢藻類較多的淺水中。通常在浸沒於水中的植物上就可找到。
大變形蟲是變形蟲中最大的一種,直徑約200微米~600微米。活的變形蟲體形不斷地改變。結構簡單。體表為一層極薄的質膜。在質膜之下為一層無顆粒、均質透明的外質(ectoplamsm)。此外質之內為內質(endoplasm),內質流動,具顆粒,其中有扁盤形的細胞、核伸縮泡、食物泡及處在不同消化程度的食物顆粒等。內質又可再分為兩部分,處在外層相對固態的稱為凝膠質(plasmagel),在其內部是液態的稱為溶膠質(plamasol)。
運動與偽足
變形蟲在運動時,由體表任何部位都可形成臨時性的細胞質突起,稱為偽足(pseudopodium),它是變形蟲的臨時運動器。偽足形成時.外質向外凸出呈指狀,內質流入其中,即溶膠質向運動的方向流動,流動到臨時的突起前端後又向外分開,接著又變為凝膠質,同時後邊的凝膠質又轉變為溶膠質,不斷地向前流動,這樣蟲體不斷向偽足伸出的方向移動。這種現象叫做變形運動(amoeboid movement)。變形運動的形式在不同肉足動物有所不同。
變形運動的機理:有人認為凝膠和溶膠的變化是和細胞質蛋白質收縮有關。在凝膠狀態時蛋白質分子伸展開形成網狀。形成溶膠時蛋白質分子摺疊捲曲起來,形成可溶性的緊密分子。近年來一些學者不斷地從大變形蟲和其他變形蟲的提取物中發現有肌動蛋白和肌球蛋白,通過實驗,現在比較一致的傾向認為,變形蟲運動的機理可能與肌動蛋白和肌球蛋白的相互作用有密切關係。
攝食與營養
偽足不僅是運動器也有攝食的作用。變形蟲主要以單胞藻類、小的原生動物為食。當變形蟲碰到食物時,即伸出偽足進行包圍(吞噬作用phagocytosis),隨著食物也帶進一些水分,形成食物泡(food vacuole),與質膜脫離進入內質中隨著內質流動。食物泡和溶酶體融合,由溶酶體所含的各種水解酶消化食物,整個消化過程在食物泡內進行。已消化的食物進入周圍的細胞質中,不能消化的物質,隨著變形蟲的前進,則相對地用於後端,最後通過質膜排出體外,這種現象稱為排遺。
變形蟲除了能吞噬固體自物外,還能攝取一些液體物頂,這種現象很像飲水一樣,因此稱稱為胞飲作用(pinocytosis)。即在液體環境小的一些分子(一般是大分子化合物)或離子吸附到質膜表面,使膜發生反應,凹陷下去形成管道,然後在管道內端斷下來形成一些液泡,移到細胞質中,與溶酶體結合形成多泡小體(在一個膜內可有幾個胞飲小泡),經消化後營養物質進入細胞質中。胞飲作用必須有某些物質誘導才能發生。
水分平衡
在內質中可見一泡狀結構的伸縮泡,有節律地膨大、收縮,排出體內過多水分(其中也有代謝廢物),以調節水分平衡。由於變形蟲的細胞質是高滲性的,因此淡水通過質膜的滲透作用不斷地進入體內,同時隨著攝食也帶進一些水分。海水中的變形蟲一般無伸縮泡因為它們生活在與細胞質等滲的海水中,如把它們放在淡水中它們能形成伸縮泡。如果用實驗抑制伸縮泡的活性,則變形蟲膨脹、最後破裂死亡。由此可見伸縮泡對調節水分平衡的重要作用。
呼吸
變形蟲和其他動物一樣需要和利用能量進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所需O和排出 CO,主要通過體表進行。
生殖
變形蟲進行二分裂繁殖,是典型的有絲分裂,一般條件下約進行30分鐘。在分裂過程中,蟲體變圓,有很多小偽足,中期時核膜消失,體伸長,然後分裂分成兩個子細胞。在一般條件下,變形蟲約需3天達到再分裂的大小。
某些變形蟲在不良環境下能形成包囊,偽足縮回,分泌一囊殼,在包囊內蟲體也可進行分裂繁殖,並在適宜的條件下從包囊中出來進行正常生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