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庸鰈

大西洋庸鰈

大西洋庸鰈的體色變化出現在背面,可以從墨綠色很快變成紅棕色,上方有個很大的寬溝延伸到眼的中央,口中有大量尖銳的牙齒,從凹型尾巴的大小,可以很容易地區分庸鰈和其他比目魚。

基本信息

介紹

庸鰈 庸鰈

俗稱歐洲大比目魚,英文名Atlantic Halibut。屬脊椎動物門Vertebrata、硬骨魚綱Osteichthyes、骨鰾魚次亞綱 Ostariophysi、鰈形目Pleuronectiformes、鰈亞目Pleuronectoidei 、鰈科Pleuronectidae、庸鰈屬Hippoglossus

定殖

自然界雌庸鰈產卵一般是在每年的2月到5月,產卵是在700米~1000米的深海區進行,底質一般為泥沙底或軟泥底。一隻性成熟的雌魚在產卵季節可以產幾百萬粒卵,庸鰈的卵是所有浮性卵中最大的,未受精卵的直徑有3毫米~4毫米,當卵受精以後,卵透明、膨大,但可以保持原來的外觀,這些卵在深海區懸浮。在大西洋的東部,卵在沉積到海底2天~4天后上浮達到一個適宜的深度,一般在300米~400米,實驗室觀察表明,卵適合懸浮於鹽度為36~37的海水中。孵化過程的長短完全依賴水溫,一般在水溫4.5℃~7℃時,需要13天~20天才能出膜。

初孵仔魚的體長約6毫米~7毫米,在水中垂直移動。幼體是無色的,眼睛和嘴不具備任何功能,並且經歷一個非常大的卵黃囊階段,在仔魚開口之前依此為生。幼體發育的時期非常長,攝食外源食物一般在孵化後的28天~35天,在水溫為5.3℃的情況下,卵黃囊吸收完畢,一般需要50天。隨著幼體的發育,最先有顏色的結構是眼睛,此時仔魚的體長通常已達到10毫米。經過了卵黃囊時期,仔魚開始以浮游生物為食。

棲息深度

在體長16毫米~20毫米以前,仔魚和其他海水魚非常相象,比如以腹部用力朝上遊動,頭每側長有一個眼睛。接著,左眼開始經過頭部向右側移動,這一過程一直到眼睛完全在右側,體長達到44毫米為止。在眼睛重新安置的過程中,身體有眼的一側色素增加,接著變成身體朝上的一側。當仔魚體長達到50毫米時,它們開始向成魚那樣進行底棲生活,無色的一側進行游泳,有色的一側(即有眼的一側)朝上。當它們開始營底棲生活時,慢慢地從沿岸淺水向大陸架的深處或峽灣游去。從這時開始,一直到性成熟,他們一直營底棲生活,庸鰈從不到10厘米長到1米,在這一快速生長的過程中,它們經歷了幾次食物的轉化過程:30厘米前以蠕蟲和甲殼類為食;30厘米~80厘米以無脊椎動物和其他魚類為食;80厘米以後則主要以其他魚類為食,包括紅點鮭、鱈魚、黑線鱈以及圓鰭魚。以不同的魚類為食是因為季節的不同,它們棲息的海域的深度也不同。

來源分布

大西洋庸鰈是世界上最大的比目魚,它經濟價值很高,是西北大西洋地區最受歡迎的比目魚類之一。自然界廣泛分布於大西洋的兩岸以及北冰洋的部分地區。大西洋庸鰈是目前世界上已知鮃蝶類魚種中體積最大的一種,最重的達300多公斤。主要分布在水深60米下的北大西洋沿岸,是世界上久負盛名的名貴海水魚類。

基本特徵

大西洋庸鰈體長可達2.5米,體重可超過300千克。庸鰈是鰈科家族的一員,它們的眼睛在身體的右邊,身體的左側則光滑呈白色,右側或有眼的—側(背面)朝向水面。它們有很強的抗壓能力,用身體左側游泳。大西洋庸鰈耐低溫能力強,

為冷水性魚類,適宜的水溫在1℃~15℃之間,最適水溫為3℃~9℃,適宜的生長鹽度範圍為12~40。對西北大西洋的觀察表明,庸鰈在冬季生活在深水層,夏天則生活在淺水區,庸鰈喜歡長距離的遷移。庸鰈為底棲性魚類,無眼的一側著底生活,喜歡棲息於相對較硬的底質,如岩石底、砂底或礫石底。庸鰈性格溫馴,平時一般遊動較少,只有在覓餌時才躍起捕食。

生態影響

大西洋庸鰈口感獨特,風味良好,在歐洲市場上同鮭鱒魚類一樣名貴,尤其是鰭條,烤起來或燉起來吃更是風味獨特。目前在北歐和北美的部分地區形成一種養殖產業,已達到企業化的生產水平,並逐步向其他各地推廣,且已經引起廣大養殖業者的關注。

大西洋庸鰈的個體較大,肉質鮮嫩,口感清香,骨刺少,是製作魚排和魚片的上好材料。由於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大西洋庸鰈的捕撈量越來越小,而人工養殖的產量也受養殖條件和育苗技術所限制,造成目前大西洋庸鰈的市場價格越來越高。目前,庸鰈的養殖主要在歐洲與北美,歐洲最早養殖庸鰈的國家是挪威。美國等北美一些國家也在開始試養庸鰈,並初具規模。庸鰈體形優美、性格溫馴、宜於進行集約化養殖,更可貴的是適應低水溫生活和生長。我國北方周年氣溫差較大,低溫期較長,可進行庸鰈的養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