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袋蛾

大袋蛾

鱗翅目(Lepidoptera)袋蛾科(Psychidae)昆蟲。幼蟲取食楊樹、柳樹、榆樹、松樹、櫟等多種林木,以及果樹和農作物的葉片。

正文

 成蟲雌雄異型。雄蟲具翅,體長13~22毫米,翅展35~44毫米;體黑褐色,胸部背面有5條黑色縱紋,觸角雙櫛形;前翅紅褐色,有黑色和棕色斑紋,並有4~5個透明斑。雌蟲無翅,蛆狀,乳白色,體長17~25毫米。幼蟲體長25~40毫米,頭部暗褐色,胸部各節背面黃褐色,上有黑褐色縱斑紋。護囊紡錘形,長52~80毫米,其上常綴附碎葉片或小枝條(見圖)。分布在中國的河南、山東、江蘇、湖南、湖北、雲南、四川、福建、廣東、台灣等省。日本、印度、馬來西亞和斯里蘭卡也有發生。一年1代,以老熟幼蟲在護囊內過冬,次年不再取食。4~5月間化蛹,5~7月羽化,交尾、產卵。幼蟲5月下旬孵化,為害至10月中旬開始越冬。雌蟲羽化後留在護囊內,雄蟲羽化後爬出護囊。性成熟後雌蟲將頭部伸出護囊外,釋放性信息素,招引雄蟲飛至護囊上,將腹部伸入末端護囊的孔口與雌蟲交尾。2~4天后,雌蟲開始產卵於護囊內,每雌可產卵3000~10000粒。幼蟲孵化後,在護囊內停留3~5天后,蜂湧而出,靠風力或吐絲擴散蔓延,遇枝葉便降落附著,疾速吐絲,綴葉營護囊,終生躲藏其中。護囊隨蟲體增長而加大。取食或遷移時均負護囊活動,常集聚於樹枝梢頭。3 齡後食葉咬孔,或僅留葉脈。7~9月間幼蟲食量增大,為害最烈,嚴重時常把葉片吃光。幼蟲越冬前,多爬至樹冠上部枝梢末端,吐絲將護囊固定於枝條上。6~9月份天氣乾旱,最易猖獗成災。幼蟲和蛹的天敵有鳥類、寄生蜂、白僵菌等。摘除護囊,保護益鳥,噴灑敵百蟲農藥,效果均好。

配圖

大袋蛾大袋蛾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