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黃楊莖腐病

大葉黃楊莖腐病

莖腐病是大葉黃楊易感染的一種主要病害,嚴重時可造成全株枯死。受冬春季節特殊氣候的影響,大葉黃楊返青不理想,會出現一些枯死枝,致使黃楊生長勢減弱。

概述:大葉黃楊莖腐病是大葉黃楊易感染的一種主要病害,嚴重時可造成全株枯死。一二年生枝條受害最嚴重,初期莖部變為褐色,葉片失綠,嫩梢下垂,葉片不脫落,後期莖部受害部位變黑,皮層皺縮,內皮組織腐爛,生有許多細小的黑色小菌核,隨著氣溫的升高,受害部位迅速發展,病菌侵入木質部,導致全株死亡。
發病原因:引起大葉黃場莖腐病的病原為半知菌類真菌,該病菌平時在土壤中營腐生生活。隨著氣溫的升高,土壤溫度也隨之升高,病菌侵入苗木莖部為害。尤其在高溫低洼地區,發病較為普遍。
防治方法:
(1)加強苗木的養護管理,提高其自身抗病能力。
(2)使用充分腐熟的農家肥作為基肥,可降低苗木發病率。
(3)夏季幼苗採取搭蔭棚等降溫措施,大苗可採用栽植地被植物或地面覆草等辦法,來破壞病菌發生的環境條件。
(4)及時剪除發病枝條,集中燒毀。
(5)發病苗小量少時,可用毛刷塗50倍50%的多菌靈溶液或50倍25%的敵力脫乳油(丙唑靈)於發病初期的莖幹處。病苗量大或發病盛期時,在苗木上普噴800至1000倍25%的敵力脫乳油或500至600倍50%的退菌特粉劑。兩種方法均是7天一次,連續進行3至4次,就能起到預防和治療的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