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香樟

大葉香樟

大葉葉樟(Cinnamomum parthenoxylon(Jack) Nees),是中國南方珍貴用材和特用經濟樹種因其壽命長、冠幅大、樹姿雄偉、四季常青,自古以來就深受廣大人民喜愛;早在200多年前,中國古代人民就有栽培樟樹記載:唐宋年代在寺廟、庭院、村落、溪畔廣於種植。

形態特徵

大葉香樟是長綠闊葉林的代表樹種,高達50米,胸徑5米,樹冠廣卵形;樹皮幼時綠色,平滑;老時樹皮黃褐色或灰褐色,不規則縱裂;枝、葉及木材均有樟腦味。葉互生,薄革質,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4.5-8.6厘米,寬2.5-5.5厘米,先端急尖,或近尾尖,基部寬契形至近圓形,全緣,微呈波狀,兩面無毛,近葉之第一對或第二對側脈最長而顯著,上部每邊有側脈1-3條,比香樟也大。脈在葉上面突起,脈腋有明顯的腺窩,葉柄長2-3厘米,無毛。近卵圓形或近球形,徑6-8厘米,熟時紫黑色;果托杯狀,頂端平截,花期4-6月,果8-11月成熟。大葉香樟有極好的園林綠化價值,其觀賞性較好,在南方園林中,有廣泛的使用,綠化效果非常好。是城市綠化的優良樹種,廣泛作為庭蔭樹、行道樹、防護林及風景林。配植池畔、水邊、山坡等。在草地中叢植、群植、孤植或作為背景樹。

主要產地

大葉香樟為亞熱帶長綠闊葉林的代表樹種,分布區域北緯10˙—30˙之間大葉香樟主要產地是中國台灣、福建、江西、廣東廣西湖南湖北雲南川、浙江,尤以台灣為多。

生長習性

大葉香樟樹喜光,稍耐蔭,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寒性不強,對土壤要求不嚴,較耐水濕,但不耐乾旱、瘠薄和鹽鹼土。主根發達,深根性,能抗風。萌芽力強,耐修剪。生長速度中等,樹形巨大如傘,能遮陰避涼 , 大葉香樟多生於低山平原,垂直分布一般在海拔500-600米,但越往南,其垂直分布就越高,在湖南、貴州可達海拔1000米。
大葉香樟生長特點是10-12年生長最快,30年後逐漸減慢,每年兩個生長期,3月下旬至5月中旬為第一生長期,占整個生長期的60%以上,6月至9月上旬為第二個生長期。11月下旬即進入休眠期。
大葉香樟存活期長,可以生長為成百上千年的參天古木,有很強的吸菸滯塵、涵養水源、固土防沙和美化環境的能力。此外抗海潮風及耐煙塵和抗有毒氣體能力,並能吸收多種有毒氣體,較能適應城市環境。

經濟價值

大葉樟樹為我們重要的經濟樹種,木材紋理細緻,比重0.53-0.64,具芳香,能驅蟲,耐水濕,易加工成為各種名貴木材之一;供建築、家具、造船箱櫃、雕刻等用;木材、枝、根、葉均可提制樟腦,樟油,供醫藥、化工、香料、防腐、殺蟲等用。種子含油脂,可榨油,為制皂良好原料,樟木是一種很好的建築和家具用才,不變形,耐蟲蛀,有淡淡的香辣芳香氣味。民間多用樟木雕刻佛像等和製作根雕茶几茶盤及木箱。

藥用價值

大葉香樟的葉子可以入藥
【性味】辛;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祛濕止癢。主癰疽腫毒;濕瘡疥癬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搗敷。

栽培技術

大葉香樟,是中國南方珍貴用材和特用經濟樹種因其壽命長、冠幅大、樹姿雄偉、四季常青,自古以來就深受廣大人民喜愛,種子繁殖。土壤較好的地方5年生苗高可達5米,胸徑12厘米。
早在200多年前,中國古代人民就有栽培樟樹記載:唐宋年代在寺廟、庭院、村落、溪畔廣於種植。

育種

1、消毒:播種前,將貯藏的種子再一次精選,並可用0.5%的高錳酸鉀溶液浸種2小時,進行消毒殺菌。然後進行催芽。 
2、催芽:用50℃溫水浸種,自然冷卻,如此反覆3-4次可以提前10-13天發芽,發芽率達70%--90%;也可以用濕沙層積催芽,待種殼開裂露白時播種,出苗快且整齊。
3、播種每畝播種量10-15公斤,產苗20000-30000株。

整地

苗圃地宜選擇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土沙壤土或輕黏土為佳。 苗圃耕翻深度以不耕起底土為原則,最好在冬初土壤乾濕度適中時耕耙一次,到冬末春初將要播種時進行二犁二耙,做到耙細擋平。基肥以廄肥、堆肥、餅肥較好,但施用前要充分腐熟,一般每畝可用2500-5000公斤堆肥,1500-200公斤廄肥,25-50公斤餅肥。

苗木管理

播種

以條播為宜,條距15-20cm,深溝1.5-2.0cm,寬3-4cm,每米播種溝內播40-50粒。用土覆蓋,厚度1-2cm,用50%遮光網搭蔭棚遮蔭,每日早、晚各淋水一次.小苗3-4對真葉是進行分床或移營養袋培育,按苗圃規格加強管理,1年生苗高50—80cm,可出圃栽種。

除草

中耕是在苗木生長期間對土壤進行淺層鬆土,以減少水分蒸發,防止板結,促進氣體交換。提高土壤中有效養分的利用率,給土壤微生物創造有利的條件。幼苗前期,中耕深度為2~4㎝,後期可逐步加深到8~10㎝。

灌溉

盛夏和秋旱季節,要注意保持土壤濕潤,適時灌溉。香樟樹怕旱,喜歡濕潤。

施肥

施肥應掌握苗木生長最快的時期進行。通過調查表明,3月下旬至5月中旬為第一生長期,占整個生長期的60%以上,6月至9月上旬為第二個生長期。11月下旬即進入休眠期。因此5-9月是大葉香樟生長的高峰期,此時追肥效果較好。

苗木切跟

切跟適用於條播育苗,當苗木發出針葉2-5片時,用鋒利的鐵鏟與苗株成45˙角度插入,深度以5-6厘米為適宜。

移植

嫩苗移植可在梅雨季節,挖起撒播的嫩苗,切斷主根,用尖錐形的竹籤插在行距25cm,株距6cm的移植溝內穿小穴進行移植。

整枝

大葉香樟多萌生枝,影響主幹生長,以培育用林為目的時,在造林頭幾年要進行抹芽,之後根據生長情況適當修剪,加快主幹的高生長。抹芽是離地面樹高三分之二以下的嫩芽抹掉,減少養分消耗。修枝主要是將樹冠下部受光較少的枝條除掉。但修剪要保持樹冠相當於樹高的三分之二。過多的修剪會喪失一部分製造營養物質的樹葉,從而影響樹木生長。修剪季節宜在冬末春初。

害蟲與防治

杭州西湖區建明苗木場、六和塔附近苗圃、桐廬縣桐君街道青山村姚炳雲苗圃等圃地里先後發現大葉樟死亡現象,經專家鑑定為一種新的樟樹害蟲----樟興透翅蛾(Synanthedon sp.)(未定種)危害。該害蟲是杭州市在2008年新發現的樟頸曼盲蝽之後為害樟樹的又一種新害蟲,主要危害大葉樟,對本地香樟目前未發現其危害。
透翅蛾科均屬於蛀乾性害蟲,主要通過取食樹幹韌皮部導致樹體生長弱化,嚴重時致使樹體營養無法正常疏導而枯死。樟興透翅蛾尚屬一種未定種,目前尚無專家對其開展系統的研究,加之其蛀乾習性,主要為害樹體韌皮部,防治較為困難,目前主要是在幼蟲越冬前及越冬後剛出蟄時用80%敵敵畏煤油的1:30倍液,或與柴油的1:20倍液塗刷蟲斑或全面塗刷樹幹;在幼蟲孵化盛期在樹幹下部每7天噴灑一次40%氧化樂果乳油,但防治效果不明顯,死亡率達40%以上。

區別香樟樹

大葉香樟和小葉香樟的最大區別是小葉香樟的葉片上有腺點,而大葉的沒有。大葉樟比小葉香樟葉子大,生長快,樹幹要直,樹皮比較清綠。香樟樹皮比較深黑紅,比大葉樟耐寒。

香樟移植起苗步驟

出圃標準苗木枝條健壯成熟度好芽飽滿;根系健全鬚根多;無病蟲害。苗高應達到一定的要求如毛白楊、雜交楊、法桐等苗木胸徑應在3厘米以上苗高在3.5米以上;蘋果、梨、杏、桃等苗高在1米以上。儘量不使用幼弱苗、等外苗。
把握起苗時間原則上起苗要在苗木的休眠期。落葉樹種從秋季開始落葉到翌年春季樹液開始流動以前都可進行起苗;常綠樹種除上述時間外也可在雨季起苗。春季起苗宜早要在苗木開始萌動之前起苗若在芽苞開放後起苗會大大降低苗木的成活率;秋季起苗在苗木枝葉停止生長後進行這時根系在繼續生長起苗後若能及時栽植翌春能較早開始生長。
掌握出圃的方法起苗時應儘量減少傷根遠起遠挖苗木主側根長度至少保持20厘米注意防止損傷苗木皮層和芽眼。若遇乾旱天氣應先澆水待土壤鬆散後再起。對於過長的主根和側根不便掘起可以切斷切忌拔苗避免撕裂苗皮影響成活。
挖取苗木時應帶土球起苗時根部要注意帶上土球土球的直徑可以為地徑的6倍~12倍避免根部暴露在空氣中失去水分。裸根苗要隨起隨假植;珍貴樹種或大樹還可用草繩纏裹以防土球散落同時栽後根土密接根系恢復吸收功能快從而提高成活率;需長途運輸的苗木苗根要蘸泥漿用塑膠布或濕草袋套好後再運輸。

病蟲害防護

蟎類害蟲重要危害香樟葉片和嫩梢等多處地方,病害產生會造成很嚴峻的影響,影響形狀雅觀,且還影響樹勢生長等等。香樟毛氈病發病初期會吸食葉片汁液,會有白色病斑出現,嚴峻時會讓樹木被危害葉子枯萎、脫落,乃至會有生長耽誤的環境。
香樟毛氈病防治技能:
1.從源頭杜絕毛氈病的產生,當必要從香樟毛氈病發病地域購置香樟,可用硫磺粉熏蒸大概將百分之五十的溫水浸水消毒非常鐘左右,有助於清除毛氈病病源。
2.入冬後要將樹葉舉行燒毀,清除導致毛氈病產生的銹壁虱。
3.波美度0.3~0.4的石硫合劑舉行噴灑對香樟毛氈病有不錯的結果,也可用3%的6451可濕劑用水稀釋250~1000倍噴灑葉部,這個要領也有肯定的結果。
4.噴灑波美度5的石硫合劑可有用的清除毛氈病的蟲卵,在春天樹木抽芽之前采牟利用即可。
當年蒔植的香樟產生毛氈病,第二年就更必要防備再次為害苗木,防備苗木由於蟲害而影響樹勢生長,外型雅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