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國小課文]

大禹治水[國小課文]

《大禹治水》是人教社部編版二年級上冊語文教科書中的一篇課文 ,朗讀者是楊海波 。 本文講述了鯀和禹治水的故事,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體現出他具有帶領人民戰勝困難的聰明才智;大禹為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眾一起奮戰,置個人利益於不顧,“三過家門而不入” 。該事跡也被多數中國古代文獻所記載 。

課文原文

課文插圖 課文插圖

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經常泛濫。大水淹沒了田地,沖毀了房屋,毒蛇猛獸到處傷害百姓和牲畜,人們的生活痛苦極了。
洪水給百姓帶來了無數的災難,必須治好它。當時,一個名叫鯀的人領著大家治水。他只知道築壩擋水,九年過去了,洪水仍然沒有消退。他的兒子禹繼續治水。

禹離開了家鄉,一去就是十三年。這十三年里,他到處奔走,曾經三次路過自己家門口。可是他認為治水要緊,一次也沒有走進家門看一看。
禹吸取了鯀治水失敗的教訓,採取疏導的辦法治水。他和千千萬萬的人一起,疏通了很多河道,讓洪水通過河道,最後流到大海里去。洪水終於退了,毒蛇猛獸被驅趕走了,人們把家搬了回來。大家在被水淹過的土地上耕種,農業生產漸漸恢復了,百姓重新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