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傳播倫理案例教程

《大眾傳播倫理案例教程》針對倫理學體系與傳播活動、大眾傳播倫理的特點與作用及其道德義務,以及大眾傳播倫理規範體系的建構展開論述,書中收集整理了大量有關新聞傳播倫理方面的案例並給予相關的分析,內容豐富,闡釋清晰有條理,可以用作新聞倫理與法規課程的配套用書。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大眾傳播倫理案例教程》:21世紀新聞傳播學案例系列教材。

作者簡介

陳絢, 法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主要講究方向為:傳播倫理(新聞傳播倫理、廣告傳播倫理、網路傳播倫理)、傳播法(新聞傳播法、廣告法、新聞出版法、網路傳播法)等。已發表論文數百篇,並出版了多部著作、教材:《跨文化廣告傳播中的道德選擇與評價》、《新聞傳播倫理與法規教程》、《新聞傳播法案例教程》等。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倫理學體系與傳播活動
一、倫理學體系特點
二、倫理學的價值、原則、發展
三、倫理行為的分類與動因
四、案例及評析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二章 大眾傳播倫理的特點與作用
一、大眾傳播倫理的特點
二、大眾傳播倫理的作用
三、大眾傳播倫理規範的重要性和內容
四、“應該”的概念體系
五、案例及評析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三章 大眾傳播的道德義務
一、真實與客觀
二、追求社會正義
三、中庸之德
四、傳播中的人道精神
.五、自尊、謙虛、智慧、勇敢
六、案例及評析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四章 大眾傳播道德評價
一、大眾傳播活動主體的良心
二、大眾傳播活動主體的名譽
三、良心與名譽的作用
四、良心與名譽的評價依據
五、良心與名譽的真假對錯
六、案例及評析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五章 傳播主體品德(德性)與幸福
一、傳播主體品德結構
二、影響傳播主體品德的外部因素
三、傳播主體品德培養
四、傳播主體的幸福
五、案例及評析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六章 大眾傳播倫理規範體系構建
一、媒體傳播倫理存在的問題
二、媒體傳播倫理失范的原因
三、建立網路傳播倫理規範
四、案例及評析
本章小結
思考題
後記

後記

“新聞倫理與法規”一直是我國高等教育新聞傳播學的一門專業課程,倫理道德和法律分屬兩個不同的學科,前者屬於哲學人文科學領域,後者屬於法學社會科學領域,將這兩方面內容放在一起作為一門課程也是中國特色。因為早在20世紀90年代,教育部就將新聞道德和法制列為一門必修課,而當時這方面研究的內容的確太少了,新聞道德主要就是圍繞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中國記協)1991年制定的《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新聞法制更是處於起步階段,加之當時可參考的資料又少,所以那時本科生的周課時儘管只有兩課時,但任課教師還是感覺可講的內容不多。現在,這門課程所傳授的知識早已不能與十幾年前同日而語了,三年前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就已將這門課的課時調整為每周三學時,但作為任課教師,還是感覺課時不夠用,需要讓學生了解和掌握的內容很多。在本書交付排版的過程中,也因為“倫理”、“法規”放在一起內容太多,最終還是將內容分成了兩本。
學科的不斷發展,與學術前輩開創性的探索研究是分不開的。在這十幾年的教學過程中,所幸的是我國倫理學方面的研究成果日漸豐富,如宋希仁先生《當代外國倫理思想》(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王海明先生《新倫理學》(商務印書館2001年版)等,這些著作對我啟發良多。

序言

案例教材在法學、公共行政與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等社會科學的教學中早已普遍使用,但在新聞傳播教學中卻套用不多。到目前為止,除了西方學者撰寫的少數幾本新聞法規案例教材之外,大多數專業課程都還缺乏支撐案例教學的適用教材。2005年,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正式啟動“十五”期間“211工程”的子項目“新聞傳播學案例庫建設”,率先開始了對新聞傳播學科中所有專業領域的案例開發研製工作,希望以此帶動新聞傳播學科的案例教材建設和案例教學法的推廣,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案例庫建設是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在新世紀的重大工程,可以說是傾全院之力而為。參與案例庫建設的有八個教研室:新聞采寫教研室、新聞編輯與評論教研室、新聞攝影教研室、廣播電視新聞教研室、新媒體教研室、廣告與公關教研室、編輯出版教研室、媒介經濟教研室,總計20多名專業教師以及他們指導的數十位研究生,組建了11個案例庫建設小組,分頭建設11個子庫:新聞采寫案例庫、新聞編輯案例庫、新聞評論案例庫、新聞攝影案例庫、,廣播新聞案例庫、電視新聞案例庫、新媒體傳播案例庫、廣告案例庫、公共關係案例庫、編輯出版案例庫、媒介經濟案例庫。在缺乏可參照樣板的情況下,經過不斷的討論研究和艱難摸索,最終完成了中國第一個新聞傳播學案例庫的整體框架設計並開發研製出了第一批案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