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炮台城堡

大炮台城堡

澳門大炮台城堡位於大三巴牌坊不遠處,原名聖保祿炮台,300多年前為防海盜, 保護傳教士及居民安全而建造的全澳最大的炮台,部份建築於1835年與聖保祿教堂同遭火焚。一直以來為軍事禁地,20多年來始闢為旅遊景點,成為視野寬闊的公園。城堡高居市區中心,從上可眺望澳門全景,還可看見聖保祿教堂痕跡。

簡介

大炮台城堡大炮台城堡

大炮台城堡位於大三巴牌坊的東側,又名聖保羅炮台、中央炮台或大三巴炮台,於1617年至1626年間建成,時為明熹宗天啟年間,大炮台建成後,在抵禦荷蘭人入侵時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大炮台城堡成不規則四方形,四邊長約100米,四個牆角向外突出為棱堡,大炮台的大門朝東南方向,牆身用夯土砌成,非常堅實,牆上留有的炮口可以架設32門大炮,用來防範來自東西兩個海岸的攻擊,是當時澳門的防禦中心。

大炮台的牆體除面向中國方向的女兒牆外,均高約9米,而女兒牆只有2米高,並且沒有炮口設定。

在炮台內備有水池和軍需庫(彈藥庫),以及官兵的營房等,要是所有庫池充實,足可以供大炮台內的軍兵兩年之用。  

大炮台城堡在1740年以前都是城防司令和澳督的住所,之後一直是軍事禁區,直到1965年,將原來的營房改成了氣象台,1966年開放為瀏覽區,在1996年至1998年之間,澳門政府拆除了當時的氣象大樓,在原地建成了澳門博物館

歷史

炮台占地約二千平方米,始建於1617年(明朝萬曆四十五年),到1626年(明朝天啟六年)完工,歷時十年,修建期間已曾擔當抵禦荷蘭人入侵的使命。

浮像

大炮台城堡大炮台城堡

1622年6月24日, 憑藉著城堡上的大炮擊退了荷蘭人的入侵。這天正是聖約翰禮,於是聖約翰被視為澳門的主保聖人,聖約翰浮像以及“1622”的年份便刻在了城堡入口之上。當年古老的鐵炮現仍安放於城堡上。

旅遊提示

大炮台城堡大炮台城堡

到達方式:澳門市區內可選擇步行前往,而從氹仔的機場貨碼頭則可以選擇乘坐巴士或的士前往。

開放時間:大炮台為06:00到19:00(五月至九月),07:00到18:00(十月至四月)
 澳門博物館為每周星期二至星期日的10:00到18:0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