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皇室的祭典禮

大清皇室的祭典禮

五、清代皇帝的閱兵儀式 二、大清皇帝葬禮的禮儀規程 三、皇后葬禮的禮儀規程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中國青年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2月1日)

封面封面
叢書名: 現代宮廷生活叢書平裝: 289頁讀者對象: 11-14歲
正文語種: 漢語開本: 16ISBN: 7500697961, 9787500697961條形碼: 9787500697961產品尺寸及重量: 23.8 x 16 x 2.2 cm ; 481 g品牌: 北京中青人

描述

內容簡介

《大清皇室的祭典禮(禮儀卷)》系首先選擇以帝王、后妃為核心,敘述每一個主題的專門知識,說明其流變傳承過程,承上啟下的作用,講述主要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在這一主題下的活動等。對於檔案資料的選擇,要科學嚴謹,忠於歷史。分析研究要論述清晰、言之有據,切忌演義戲說,隨意揣測,妄下結論。強調文筆流暢,敘述輕鬆,具有較高的可讀性。

編輯推薦

《大清皇室的祭典禮(禮儀卷)》:清代宮廷生活叢書

目錄

代父祭天與雍正繼位之謎
一、代父祭天與儲位之選
二、吉禮之首與皇帝特權
三、祭天與撫遠西征,孰輕孰重?
天壇與祭天
一、祭天場所——天壇
二、祭天大禮
三、農業關乎天下——祈谷禮
四、旱澇影響政治——雩祀
壇墟之制
一、皇帝耕田與“一畝三分地”
二、皇后養蠶
三、方丘祭地
四、朝日壇里祭日與夕月壇里祭月
五、“社稷之禮壇而不殿”
六、太廟裡的祭祖儀
為進太廟演繹出的悲情人生
一、唯一配享太廟的漢臣——張廷玉
二、孝靜成皇后的柑廟之爭
三、唯一沒有廟的皇后——董鄂妃
清代皇帝的謁陵之禮
一、獨特的清代皇陵陵制
二、謁陵禮
三、清代皇帝的還鄉祭祖之旅
清皇陵的眾多謎團
一、孝莊太后為什麼死後不進清皇陵
二、順治帝陵寢之謎
三、雍正另建清西陵為哪般
四、乾隆帝為什麼復歸東陵
五、道光帝為什麼再遷西陵
六、同治帝為什麼不知歸葬何處
七、慈禧為什麼重修自己的陵寢
家國天下——皇家內廟與家祭
一、內廟組成
二、內廟祭祀方式與特點
三、慈禧太后的新年家祭
四、光緒帝的新年家祭
神秘的清宮滿教禮儀
一、祭天為什麼不在天壇而在“堂子”
二、坤寧宮怎么成了祭神之所
三、薩滿教和滿族統治是什麼關係
四、薩滿祭祀與儒家祭祀的區別
五、清官薩滿祭祀種類
清代朝政禮儀
一、末代皇帝登基儀式上一語成讖
二、威嚴的登基大典
三、順治帝為什麼登基兩次
四、嘉慶帝的授受大典
五、幼皇帝登基與垂簾聽政
六、清代大臣上朝不需要山呼萬歲
七、皇帝日常怎么辦公
皇家婚嫁禮儀
一、清代如何選秀女
二、不是所有的皇帝都會舉行大婚
三、帝後大婚儀
四、皇子婚儀和公主下嫁儀
清代宮中節日慶典
一、皇帝過年真累
二、萬壽節
三、月令節慶
以禮化天下——清代皇帝的巡狩儀
一、康熙帝的巡狩
二、乾隆帝的巡狩
三、清代巡狩禮制的創立
四、康熙巡守與乾隆巡狩之得失
五、鹹豐帝“秋狩”
六、兩宮“西狩”
皇家軍隊禮儀
一、康熙帝親征儀
二、命將出征儀
三、凱鏇儀
四、受降及午門獻俘儀
五、清代皇帝的閱兵儀式
六、木蘭秋獮
天朝上國的外交禮
一、馬戛爾尼使團來華為什麼會引起不快
二、天朝上國的跪拜之禮
三、嘉慶帝為什麼要驅逐英使阿梅士德
四、同治朝覲見禮儀的爭論及最終解決
五、外交禮儀在屈辱中與世界接軌
逝者榮哀——皇家葬禮
一、康熙帝後的隆重葬禮
二、大清皇帝葬禮的禮儀規程
三、皇后葬禮的禮儀規程
四、乾隆兩位皇后的葬禮為何有天壤之別
五、喪葬規格最低的一位皇后
六、超規制的最後奢華——慈禧太后的葬禮
七、幼年即喪禮亦重

序言

17世紀初,女真部族中豪酋迭起,最後努爾哈赤一支在白山黑水之間力挫群雄,獲得成功,統一女真,強大的後金政權從此崛起於明朝控制的東北地區。清王朝經歷了18世紀的輝煌和19世紀的衰落,終於支撐不住,留下了一個千瘡百孔的破敗山河,退出了歷史舞台。這一歷史時期,社會變革風起雲湧,時代潮流波瀾壯闊,以致後來中國現實的方方面面,都與之緊密相連,不可分割。
大清王朝雖然已經成為歷史,而清代宮廷生活卻以各種方式,強烈地吸引著當代人好奇的眼光。現如今,遊人如織,或隨意穿行於當年戒備森嚴的清宮禁城,閒庭信步在雲林深鎖、煙雨縹緲的離宮別苑;或馳騁原野,追尋康、乾二帝南巡北狩的浩蕩足跡;或躋身寺廟,頂禮膜拜,虔誠祈禱變幻莫測的現實人生風平浪靜。人們可能觸摸到清代皇室生活的外緣,但清代宮廷生活到底是怎樣一種情景,卻少有專門和系統的介紹。
兩年前,中國青年出版社就編纂一套《檔案揭秘:清代宮廷生活叢書》事宜約稿子我。經反覆交換意見後,提出本書系設計方案。其宗旨是要充分利用清代原始檔案,以檔案證史、正史。對於宮廷皇室貴族生活的描述,本書系首先選擇以帝王、后妃為核心,敘述每一個主題的專門知識,說明其流變傳承過程,承上啟下的作用,講述主要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在這一主題下的活動等。對於檔案資料的選擇,要科學嚴謹,忠於歷史。分析研究要論述清晰、言之有據,切忌演義戲說,隨意揣測,妄下結論。強調文筆流暢,敘述輕鬆,具有較高的可讀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