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宗室郡王

大清宗室郡王

多羅郡王,為大清宗室的第二等爵位。皇子、宗室子得封之。世襲和碩親王的承嗣者封多羅郡王。本詞條列出了大清歷史上的宗室郡王(不包括外藩郡王),包括追封以及被奪爵或降爵的郡王,但不包括曾是郡王但後來晉升或追封親王者。

世襲罔替郡王

世襲罔替王爵,俗稱“鐵帽子王”,大清共封12家鐵帽子王,其中7家親王,2家郡王。

多羅克勤郡王

崇德元年(1636年),禮烈親王代善長子岳托被封為 和碩成親王。次年,被降爵。死後,追封 多羅克勤郡王。其子羅洛渾改為衍僖郡王、其孫羅科鐸改為平郡王。乾隆時改回克勤郡王,得到世襲罔替郡王的許可。共傳13代17位,其中一位成親王、一位衍僖郡王、六位平郡王、九位克勤郡王。

追封克勤郡王 岳托:禮烈親王代善長子。崇德元年(1636年),封成親王。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降為貝勒。崇德二年(1637年)八月,降為貝子。崇德三年(1638年),復貝勒。崇德三年(1638年)八月,薨。崇德四年(1639年),追封克勤郡王。

衍僖介郡王 羅洛渾:岳托長子。1639年襲爵。

平比郡王 羅科鐸:羅洛渾之子。1648年襲爵。順治八年,改封號為平郡王。

已革平郡王 訥爾圖:1683襲爵,1687削爵。

平悼郡王 訥爾福:羅科鐸之子,納爾圖之弟,納爾圖削爵後襲平郡王。

已革平郡王 訥爾蘇:納爾福之子,1701年襲平郡王,1726年削爵。

平敏郡王 福彭:納爾蘇之子,納爾蘇削爵後襲平郡王。

平僖郡王 慶明:福彭之子,1726年襲平郡王。

克勤良郡王 慶恆:納爾蘇之孫,1750年襲平郡王,乾隆四十三年,復號克勤郡王。

克勤莊郡王 雅朗阿:納爾圖之孫,納清額之子,1780年襲克勤郡王。

已革克勤郡王 恆謹:雅朗阿之子,1795年襲克勤郡王,1799削爵。

克勤簡郡王 尚格:雅朗阿之孫,恆元之子,恆謹削爵後襲克勤郡王,1833年削爵。

克勤恪郡王 承碩:尚格之子,1833年襲克勤郡王。

克勤敏郡王 慶惠:承碩之子,1842年襲克勤郡王。

克勤誠郡王 晉祺:慶惠之子,1861年襲克勤郡王。

克勤順郡王 崧傑:晉祺之子,1900年襲克勤郡王。

克勤郡王 晏森:崧傑之子,1910年襲克勤郡王。

多羅順承郡王

順治五年(1648年),禮烈親王代善之孫、穎毅親王薩哈璘之子勒克德渾被封為 多羅順承郡王,世襲罔替。共傳了11代16位順承郡王。

順承恭惠郡王 勒克德渾

已革順承郡王 勒爾錦

順承郡王 勒爾貝

順承郡王 延奇

順承郡王 充保

已革順承郡王 穆布巴

順承忠郡王 諾羅布

已革順承郡王 錫保

順承恪郡王 熙良

順承恭郡王 泰斐英阿

順承慎郡王 恆昌

順承簡郡王 倫柱

順承勤郡王 春山

順承敏郡王 慶恩

順承質郡王 訥勒赫

順承郡王 文葵

由親王承襲郡王

多羅饒余郡王

順治元年(1644年),太祖高皇帝努爾哈赤七子阿巴泰被封為 多羅饒余郡王,順治三年(1646年),阿巴泰薨。順治八年(1651年),四子岳樂襲郡王,改封號曰“安”。順治十四年(1657年),進 和碩安親王,未得世襲罔替。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追降郡王,奪謚。雍正元年(1723年),爵位被停止世襲。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岳樂玄孫奇昆由輔國公起復世襲。

饒余郡王、安親王一系,除岳樂追降郡王外,共傳三位郡王。

饒余敏郡王 阿巴泰:初封貝勒,崇德元年(1636年)加封號饒余。順治元年(1644年)四月,進郡王。順治三年(1646年),薨。康熙十年,追謚敏。

安懿郡王 瑪爾渾:岳樂第十五子。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襲安郡王。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薨,謚曰懿。

安節郡王 華圯:瑪爾渾第二子。謚曰節。雍正元年(1723年)以岳樂有罪停止世襲。

多羅裕郡王

康熙六年,世祖章皇帝福臨次子福全被封為 和碩裕親王,未得世襲罔替。

傳至莊裕親王廣祿後,乾隆五十年(1785年),廣祿薨,第十二子亮煥襲裕郡王。

裕親王一系,共傳一位郡王。

裕僖郡王亮煥:廣祿十二子。襲郡王。嘉慶十三年,薨,謚曰僖。

多羅恆郡王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聖祖仁皇帝玄燁第五子胤祺被封為 和碩恆親王,未得世襲罔替。

傳至恆恪親王弘晊後,乾隆四十年(1775年)六月初六日亥時,弘晊薨,第十子永鋆襲恆郡王。

恆親王一系,共傳一位郡王。

恆敬郡王永鋆:弘晊第十子。乾隆四十年(1775年),襲恆郡王。謚曰敬。

多羅淳郡王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聖祖仁皇帝玄燁第七子胤祐被封為 多羅淳郡王。雍正元年(1723年),進 和碩淳親王,未得世襲罔替。

雍正八年(1730年)四月初二日,允祐薨,第六子弘暻襲淳郡王。

淳親王一系,共傳一位郡王。

淳慎郡王弘暻:允祐第六子。雍正八年(1730年),襲淳郡王。諡號慎。

多羅履郡王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聖祖仁皇帝玄燁第十二子胤祹被為 多羅嘉郡王。雍正元年(1723年),降貝子。雍正八年(1730年)復封郡王,改封號曰履。雍正十三年(1735年) 進和碩履親王,未得世襲罔替。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允祹薨,以高宗純皇帝弘曆第四子永珹襲履郡王,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薨,後於嘉慶四年(1799年),追封履親王。永珹長子綿惠襲貝勒,嘉慶六年(1801年)追封履郡王。

履親王一系,除永珹追封親王外,僅綿惠一位追封得郡王爵。

履郡王綿惠:永珹長子。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襲貝勒。嘉慶六年(1801年),追封履郡王。

多羅果郡王

雍正元年(1723年),聖祖仁皇帝玄燁十七子胤禮被封為 多羅果郡王。雍正六年(1728年),進 和碩果親王,未得世襲罔替。

乾隆三年(1738年),允禮薨,養子弘曕襲果親王,後降貝勒,復進郡王。乾隆三十年(1765年),弘曕薨,長子永瑹襲果郡王。

果親王一系,除弘曕降為郡王外,共傳一位郡王。

果簡郡王 永瑹:弘曕長子。乾隆三十年(1765年),襲果郡王。乾隆五十四年,薨,年三十八,謚曰簡。

多羅諴郡王

雍正十三年(1733年),聖祖仁皇帝玄燁二十四子胤秘被封為 和碩諴親王,未得世襲罔替。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允秘薨,長子弘暢襲諴郡王。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進親王。乾隆四十八年,降郡王。乾隆六十年,弘暢薨,長子永珠襲貝勒。

諴親王一系,除弘暢曾封親王外,未再傳郡王。

多羅和郡王

雍正十一年(1733年),世宗憲皇帝胤禛五子弘晝被封為 和碩和親王,未得世襲罔替。

傳至和勤親王永璧後,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永璧薨,長子綿倫襲和郡王。

勤親王一系,共傳兩位郡王。

和謹郡王綿倫:永璧長子。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襲和郡王。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薨,謚曰謹。

和恪郡王綿循:永璧四子。乾隆四十年(1775年),襲和郡王。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薨,謚曰恪。

多羅定郡王

乾隆十五年(1750年),高宗純皇帝弘曆長子永璜被追封為 和碩定親王,未得世襲罔替。

傳至定敏親王載銓後,鹹豐四年(1854年)九月,載銓薨,養子溥煦襲定郡王。

定親王一系,共傳溥煦一位郡王。

定慎郡王溥煦:載銓養子。鹹豐四年(1854年),襲定郡王。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薨,謚曰慎。

多羅榮郡王

乾隆三十年(1765年),高宗純皇帝弘曆五子永琪被封為 和碩榮親王,未得世襲罔替。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三月初八,永琪薨。第五子綿億,於乾隆四十九年封貝勒,嘉慶四年晉榮郡王。

榮親王一系,共傳綿億一位郡王。

榮恪郡王 綿億:永琪五子。乾隆四十九年封貝勒。嘉慶四年(1799年)晉榮郡王。嘉慶二十年(1815年)三月五日,薨,年五十一,謚曰恪。

多羅儀郡王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高宗純皇帝弘曆八子永璇被封為 多羅儀郡王,後進 和碩儀親王,未得世襲罔替。

道光十二年(1832年),永璇薨,長子綿志襲儀郡王。

儀親王一系,共傳綿志一位郡王。

儀順郡王綿志:永璇長子。道光十二年(1832年),襲儀郡王。道光十四年(1834年)薨,謚曰順。

多羅成郡王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高宗純皇帝弘曆十一子永瑆被封為 和碩成親王,未得世襲罔替。

道光三年(1823年),永瑆薨,曾孫載銳襲成郡王,並追封祖父綿懃、父奕綬為成郡王。

成親王一系,共傳一位郡王,追封兩位郡王。

追封成郡王綿懃:永瑆長子,道光三年(1823年)追封成郡王。

追封成郡王奕綬:綿勤長子,道光三年(1823年)追封成郡王。

成恭郡王載銳:奕綬長子。道光三年(1823年),襲成郡王。鹹豐九年(1859年),薨,謚曰恭。

多羅瑞郡王

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仁宗睿皇帝顒琰第四子綿忻被封為 和碩瑞親王,未得世襲罔替。

道光八年七月,綿忻薨,長子奕志襲瑞郡王。

瑞親王一系共傳兩位郡王,其中一人革爵。

瑞敏郡王 奕志:綿忻長子,原名奕約。道光八年十月,襲瑞郡王,改名奕志。道光三十年(1850年)五月,薨,謚曰敏。

已革端郡王 載漪:奕志嗣子,惇勤親王奕誴子。鹹豐十年(1860年),襲貝勒。光緒十五年(1889年),加郡王銜。光緒二十年(1894年),進郡王,改號曰“端”(因加封郡王時將 誤寫成了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革爵歸宗。

多羅惠郡王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仁宗睿皇帝顒琰第五子綿愉被封為 多羅惠郡王。道光十九年(1839年),進 和碩惠親王,未得世襲罔替。

同治三年(1864年)十二月,綿愉薨,五子奕詳襲惠郡王。

惠親王一系,共傳一位郡王。

親王銜惠敬郡王 奕詳:同治四年(1865年),襲郡王。同治十一年(1872年)加親王銜。光緒十二年(1886年),薨,謚曰敬。

始封降等承襲郡王

多羅敏郡王

順治八年閏二月,鄭獻親王濟爾哈朗第三子勒度被封為 多羅敏郡王

敏簡郡王勒度:鄭獻親王濟爾哈朗第三子。順治八年閏二月,封郡王。順治十二年,薨,謚曰簡。無嗣,爵除。

多羅謙郡王

順治五年,禮烈親王代善第四子瓦克達被封為郡王,順治八年加封號曰“謙”,是為 多羅謙郡王

順治九年,瓦克達薨。康熙二十一年,子哈爾薩襲鎮國公。

謙郡王一系,共傳瓦克達一位郡王。

謙襄郡王瓦克達:禮烈親王代善第四子。順治五年,封郡王。順治八年,加封號曰“謙”。順治九年,薨。康熙十年,追謚襄。

多羅慎郡王

乾隆十三年(1726年),聖祖仁皇帝玄燁二十一子胤禧被封為 多羅慎郡王,後以高宗純皇帝弘曆六子永瑢為嗣孫。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永瑢襲郡王,更封號曰質。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進 和碩質親王,未得世襲罔替。

慎郡王、質親王一系,共傳兩位郡王。

慎靖郡王允禧:聖祖仁皇帝玄燁二十一子。雍正八年,封固山貝子,鏇進多羅貝勒。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一月,進多羅慎郡王。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五月廿一,薨,謚曰靖。無嗣,以高宗純皇帝弘曆六子永瑢為嗣孫。

質恪郡王綿慶:永瑢五子。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襲質郡王,嘉慶九年(1804年)薨,年二十六,謚曰恪。

多羅溫郡王

順治十四年(1657年),肅武親王豪格第五子猛峨被封為 多羅溫郡王

溫郡王一系,共傳兩位郡王。

溫良郡王猛峨:肅武親王豪格第五子。順治十四年(1657年),封溫郡王。康熙十三年(1674年),薨,謚曰良。

溫哀郡王 佛永惠:猛峨長子。康熙十三年(1674年)襲溫郡王。康熙十七年(1678年),薨,謚曰哀。

追封未承襲郡王

多羅武功郡王

崇德四年八月,景祖翼皇帝覺昌安長子禮敦被追封為 多羅武功郡王

多羅慧哲郡王

順治十年,景祖翼皇帝覺昌安次子額爾袞被追封為 多羅慧哲郡王

多羅宣獻郡王

順治十年,景祖翼皇帝覺昌安第三子齋堪被追封為 多羅宣獻郡王

多羅通達郡王

順治十年五月,顯祖宣皇帝塔克世第四子雅爾哈齊被追封為 多羅通達郡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