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岸

大河岸

大河岸是湖北省黃岡市羅田縣下轄鎮,位於大別山南麓,地處羅田縣東北部。是羅田縣東部重鎮。這裡人傑地靈,物華天寶,是明代醫聖萬密齋、近代方誌學家王葆心的故里。歷史上, 湯河溫泉、花艮岩米(貢米)久盛名。全鎮基礎設施完善,城鎮建設優美,青山滴翠,秀水揚波,被譽為“山水園林式城鎮”。這裡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氣候溫和,物產豐富。 全鎮下轄25個村,一個林場和一個社區,總人口3.7萬人,面積156平方公里。境內資源豐富,其中磁鐵礦、鐵砂、黃沙、溫泉品質優良,蘊藏量大。義水、湯河、橫河是境內三條主要河流。

地區簡介

大河岸這裡交通便利,四通八達,上接天堂寨風景區,下接羅田縣城,東接英山到合肥,南接高速公路直通大武漢。這裡人傑地靈,物華天寶,自古就有“進士之鄉”之美稱,北宋宰相王韶、明代醫聖萬密齋、清未翰林姚晉圻、近代方誌學家王葆心都出自這裡。這裡資源豐富,風景優美,民風淳樸,是聞名的板栗之鄉,糧油大鄉,畜牧大鎮。

交通區位

大河岸 大河岸

羅九二級生態旅遊公路經過大河岸鎮區,北距大別山風景區48公里,南距羅田縣城15公里。武英高速公路在大河岸鎮石井頭村出口,有5公里的二級公路連線線與鎮區相連,縮短了大河岸鎮與武漢市的距離。建設中的羅田縣城至大河岸鎮十公里長的新農村長廊,主街寬60米,使大河岸鎮到縣城僅需8分鐘,大河岸鎮連線武漢大都會和羅田縣城的城效經濟發展定位已初具雛形。

行政區劃

大河岸鎮下轄25個村委會:石井頭村、磙石坳村、楓樹灣村、閔家河村、楊峽坪村、汪家咀村、羅家咀村、高廟村、周家咀村、月山廟村、南家山村、謝家鋪村、三河口村、姚家咀村、石缸山村、古城寨村、竹林垸村、黃泥咀村、雷家塆村、柏塘灣村、涼亭村、古樓沖村、花銀岩村、許家畈村、騰家沖村。

地理環境

土壤

境內地殼以大別山古老變質岩和侵入岩組成,土壤母質以花崗片麻岩為主。共有五大土類,十一個亞類,二十三個土屬,八十九個土種。其中黃棕壤占總面積的86.97%,水稻土占總面積的12.29%,其他土類共占0.74%。

氣候

屬長江中下游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性氣候全鎮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多有災害。氣溫隨海拔高度增加而遞減,存在明顯的垂直差異。海拔每上升100米,年平均氣溫降低0.53℃,無霜期縮短3.5天。年平均氣溫16.4℃,1月平均氣溫3.6℃,7月平均氣溫28.5℃。極端最低氣溫—13.5℃,極端最高溫度42.0℃。全縣全年平均無霜期241天,平均初霜日11月14日。

年平均降水量達到1403毫米,另外,的降水量的年際變化也較大,年降水量的70%集中與4—8月。其中:春季占29.8%,夏季占45.1%,秋季占16.2%,冬季占8.9%全縣年平均降雨日133.1個,暴雨日5.1個全縣。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966.1小時,80%的年份大於等於1892.7小時。四季輻射量分別為:春季26.2%,夏季35.2%,秋季22.8%,冬季15.8%。

水文

大河岸境內水資源豐富,主要河流有義水、湯河、橫河是境內三條主要河流,其它小溪河無數。小型水庫及堰塘也非常多。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大河岸鎮探明的金屬礦產有金銀礦、鋁鋅礦,含鐵磁鐵礦、磁鐵礦、銅礦、鐵礦等。

非金屬礦產有螢石、長石、蛇紋石、矽線石、石棉、大理石、石灰石、花崗岩、黃砂、石英石、水晶、雲母、地熱水等16種。

生物資源

叉犀金龜 叉犀金龜

農作物:水稻、小麥、大麥、紅苕、玉米、豆類、油菜、芝麻、花生、麻、棉花、甘蔗、藥材、蔬菜、瓜果等。

動物:國家重點保護的動物有:金錢豹、香樟、野羊、穿山甲、錦雞類、鸚鵡、天鵝、白鶴、鷹類、虎紋蛙、叉犀金龜等。

省級重點保護的有:野雞類、野鴨類、蟾蜍類、蛙類、蛇類、華南兔、豬獾、狗獾、狼、野豬、黃鼠狼、果子狸、麂子、鷺類、秧雞、斑鳩、家燕、山雀、喜鵲、畫眉、啄木鳥等;一般保護的有鵪鶉、蜻蜓、蜈蚣、蝶類、蛇類等。

植物:羅田素有“鄂東生物基因庫”之稱。全鎮有高等植物資源167科616屬1043種,其中木本植物75科222屬535種。其中在木本植物中,有喬木270種。

水產:共有魚類資源60多種。其中魚類品種有青、草、鰱、鱅、鯿、鯉、鯽、團頭魴等10餘種,其中鰱、鱅為養殖主要品種,占年總產量75%以上。

經濟發展

農業發展

大河岸鎮境內土地肥沃,資源豐富。全鎮耕地面積34620畝,水田面積27779畝,森林面積148275畝,森林覆蓋率達86.9%,人平林地面積4畝,人平耕地面積1.1畝。板栗、糧油、畜牧、蔬菜是該鎮的傳統優勢產業。大河岸鎮板栗不僅種值規模大,還以其優良的品質聞名全國,全鎮板栗種植面積達3.5萬畝,年產量達2000噸。該鎮汪家咀村素有“小糧倉”之稱,是羅田縣糧食主產區之一,全鎮糧食年產量達2萬噸。花銀岩村“貢米”也是聞名遐邇。大河岸的板栗、土豬、土雞和生態果蔬,令城裡人垂涎三尺,不愧是羅田乃至大武漢的後花園、果園和菜園。此外,湯河的地熱資源也極其豐富,日出水9000噸以上,且水溫高,水質好,極具開發前景。

工業發展

大河岸 大河岸

2009年,以繭絲、板栗、油糧為主體的支柱產業已具規模,其中板栗質優量大暢銷國內外,是飲譽全國的板栗重鎮,武漢紡織大學在大河岸鎮楓樹灣村設立了校外實習基地;這裡商貿活躍,經濟繁榮,初步形成了建築建材、食品加工、繭絲綢三大系列,工業產值達到 2.5 億元,農民人平純收達 2300 元,財政收入過 500 萬元。大河岸鎮政策優惠,觀念開朗,環境優良,形成了依法行政、依規辦事的法制環境,依章納稅、合理稅負的稅收環境,誠實守信、讓利於人的信用環境,文明友善、崇尚公平的人文環境。

大河岸鎮黨委、政府堅持“任職一屆,造福一方”,結合鎮情,發揮城區優勢,走出一條“以農業為基礎,鄉鎮企業為龍頭,第三產業為依託,集農、工、貿於一體”的發展路子。連續五年穩保“噸谷鎮”稱號,主要土特產有沙田柚、荔枝、龍眼、芒果、三黃雞等;大河岸鎮企業形成了節能熱水器製造、竹木藤芒編織加工、化工、造紙及紙品、農機製造、皮革加工、禽畜飼料、建築、飲食服務業等九大體系,共有企業1492家,屬鎮級企業23家,年總收入10萬元以上的村級企業和個體私營企業共838家。其中年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骨幹企業4家,他們在引進人才、推廣高新技術成果、開發新產品方面成績突出,挺佳節能鍋爐總廠、南方熱水器鍋爐總廠均獲得自治區優秀科技型龍頭企業和優秀科技型企業稱號。 2000年,大河岸鎮實現農業總產值0.62億元;實現企業總產值2.854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1.608億元,實現營業收入4億元,增長13%;實現稅利1411萬元。

城鄉建設

大河岸 大河岸

開展以“十民”為主題的黨建活動,通過民情日記、心連心文藝下鄉巡迴演出、婚育新風進萬家、改水改廁、大力推廣沼氣池、科技法律下村、演講比賽等一系列利民、導民、富民活動,使黨員幹部的服務意識進一步增強,工作作風更加紮實,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增強了黨組織的號召力、凝聚力和戰鬥力。兩個文明建設雙促進,同發展,建有2個村級萬冊圖書館,1個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科學技術、文化教育、衛生、社區福利等設施日臻完善,各項事業健康發展。

完善,交通便利,城鎮、村莊建設優美,青山滴翠,秀水揚波,被譽為“山水園林式城鎮”。

大河岸鎮推進“林漿紙項目”成效突顯。通過抓機關效能建設,大河岸鎮班子領導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大大增強。鎮黨委書記多次深入農村做通村民工作,排除了多年遺留下來一直懸而未決的糾紛,將村集體所有的680畝林地順利移交給芬蘭公司。大河岸鎮已落實第二期“林漿紙項目”林地1100畝,占縣下達任務的90%,落實林地進度居於羅田縣前列。春季計生大突擊活動成效突顯。計生工作多年來是大河岸鎮的一個十分棘手的“老大難”問題。大河岸鎮以開展機關效能建設為契機,強化工作實效。經過鎮班子領導和全體鎮、村幹部的共同努力,鎮裡的春季計生工作超額完成了縣下達的任務,創近3年來的最好成績。

文化教育

大河岸鎮有中國小校36所,其中中學4所,在職教職工536人,在校學生1.4萬人。擁有羅田縣一流的影劇院,有1100個座位,曾成功舉辦過多次文體活動。

大河岸中學更名暨縣萬密齋中學掛牌儀式舉行,這是我縣首個以歷史名人命名的學校。縣委委員、宣傳部長童偉民,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閆常,縣政協副主席黃愛平出席掛牌儀式並揭牌。

醫聖萬密齋出生於大河岸鎮楓樹垸村,是明清時期與李時珍齊名的醫學家,也是我縣重要的歷史名人之一,為切實加強名人文化建設,推進我縣萬密齋醫藥文化產業的發展,經縣委決定,將大河岸中學正式更名為縣萬密齋中學。

大河岸中學更名為萬密齋中學既是我縣萬密齋產業文化發展中的一項新舉措,也是學校發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萬密齋中學要站在新的起點上,不斷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把傳承歷史名人文化與校園文化、精神文明建設結合起來,藉助名人文化效應,努力打造校園文化特色品牌,進一步推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思想道德建設的大提升。

大河岸鎮中國小目錄

石井頭村國小 楓樹垸村國小 閔家河村國小 楊家坪村國小
汪家咀村國小 羅家咀村國小 高廟村國小 周家咀村國小
姚家咀村國小 石岡山村國小 古城寨村國小 竹林垸村國小
黃泥咀村國小 雷家垸村國小 柏塘垸村國小 涼亭村國小
古樓沖村國小 磙石坳村國小 月山廟村國小 南家山村國小
花艮岩村國小 滕家沖村國小 許家畈村國小 謝家鋪村國小
三河口村國小 大河岸鎮初級中學

歷史名人

王葆心

大河岸 大河岸

王葆心(1867—1944),字季薌,號晦堂,羅田大河岸古樓沖人。自幼勤奮好學,成年入黃州經心書院讀書,府考以經學第一名錄取秀才,後入兩湖書院深造。1890年起,先後受聘為潛江傳經書院、黃梅調梅書院、羅田義川書院院長。1903年鄉試中第三名舉人,揀到知縣。光緒三十三年舉貢考試名列第一,不久,調往京都任學部總務司行走,兼圖書館編纂,後任學部主事,並被禮部聘為禮學館纂修。

清光緒十六年(1890)起,先後受聘為潛江傳經書院和黃梅調梅書院、羅田義川書院院長。光緒二十九年鄉試中第3名舉人,揀到知縣。光緒33年舉貢考試名列第一,不久,調往京都就任學部總務司行走,兼圖書館編纂,後就任學部主事,並被禮部聘為禮學館纂修。其間,因為目擊清政府腐敗,外侮凌逼,發憤撰《宋季淮西六寨紀事》和《圻黃四十八寨紀事》(後增訂為《明季江淮七十二寨紀事》),搜遺輯鐵,將宋明末季楚東人民不畏強暴和抗拒侵略的壯烈故事,整理成為眉目清豁和情節生動的史著,用以補正史缺失、宣揚民族氣節、鼓舞人民抵禦外侮。民國元年(1912)擔任湖南省官書報局總纂,繼任北京圖書館總纂。民國十一年南旋,就任湖北國學館館長和武昌高等師範學校及武漢大學教授。民國二十一年,及就任湖北通志館籌備主任兼總纂。廣搜博覽全國志書達1400餘卷,把將所載內容同有關歷史地理資料查對考證,辨抄襲和證謬誤、審體例、尋因革,找出其中融會貫通的脈絡和體例變革的原因和切實可行的經驗,撰寫為《方誌學發微》一書。成書前,先撰寫《重修湖北通志條本》一卷問世,為當時修湖北志方案。民國二十三年至民國二十五年間,因為日本侵略軍進逼華北,平津危急、為搶修湖北通志所需材料,曾2次北上,第3次在北平選抄材料時,“七七事變”發生,北平淪陷,就攜帶手抄稿,備歷艱辛、間道返漢。是年退居羅田故里,擔任羅田縣誌館館長。主纂《重修羅田縣誌》,並以《發揮初期異同薈箋》等著作,抒發自己對侵略者仇恨。民國三十三年,為了進一步了解宋朝末季楚東義民抗暴保鄉用兵之地理形勢,抱病前往天堂寨實地考察。因為過度勞累,歸家半個月,臥床不起、時年77歲。

萬密齋

大河岸 大河岸

萬密齋(1499—1582),字事,名全。湖北省羅田縣大河岸人,明代著名醫學家,被國家中醫管理局評定為明清時期30位著名的醫學家之一。他治學嚴謹,醫德高尚,行醫五十年,以兒科、婦科、痘診科享有盛譽,在養生保健理論和實踐方面獨樹一幟,譽滿鄂、豫、皖、贛,名噪明隆慶萬曆年間,後被康熙皇帝嘉封為“醫聖”。所著《萬密齋醫學全書》對臨床醫學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子目有《萬氏兒科》、《婦科發揮》等10種,108卷。其專著《養生四要》對養生保健、預防疾病、優生優育等方面具有獨到的見解,他提出的“寡慾、慎動、法時、卻疾”的養生理論不僅要比世界衛生組織提倡的“心理平衡、營養均衡、適當運動、戒菸限酒”的養生理念早幾百年,而且內涵更全面、更先進、更科學,為“中華養生第一人”。

萬原是個廩生,科場不得志後,就決心學醫。由於他家世代以“醫藥濟世”,醫學有深厚的家學淵源,再加上本人刻苦鑽研,勤於總結臨床經驗,因而他的醫學造詣很深,尤精於切脈、望色,一些疑難病經他診斷,便能明確辯證。特別是對兒科、婦科、內科雜病有精深的研究。在兒科方面,他在家傳的十三方基礎上歸納出小兒三種病因,提出不濫吃藥,以預防為主的方針,頗有創見。在婦科方面,他闡明婦女生理、病理特點,指出以培補氣血、調解脾胃的見解,這在中醫婦科史上有深刻的影響。他發明的“萬氏牛清心丸”,至今仍是治小兒急驚風的良藥。

萬全治病,除承繼家學外,更以《內》《難》為本,精研《脈經》《本草》,博彩仲景、河間、東垣、丹溪諸家之說,兼通內、婦、兒科及養生之學,醫術日精,噪聞於隆慶萬曆年間。行醫足跡遍及、羅田、蘄水、營山、麻城、黃岡,遠至武昌、鄖陽等地,活人甚眾。萬事不僅醫術精湛,醫德亦十分高尚。他痛斥庸醫誤人,反對巫醫惑亂,奉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視人之子如己之子”,治病不記嫌隙宿怨,不論貧富貴賤,同情勞苦,施醫贈藥,深受民眾愛戴。

縣、府、布政使司乃至巡撫,各級地方官亦常邀請他治病,曾兩獲知縣和布政使贈予的“儒醫”匾額。臨證之餘,勤於著述,今所傳世的著作大部分是他晚年完成的。萬全雖然於早年棄舉從醫,但對儒學的崇奉並未稍減。他多次開辦學館,教授生徒,至老不輟。他還撰著了許多儒學著作,自稱“自經書子史律歷,以逮百家,各有著述”。惜其儒學著作均不見傳。萬全家學淵源,很早就以理論結合實際的鑽研《內》《難》經典,博極各家之說,具有深厚的儒學功底是促成他取得醫學成就的重要條件。

他重視祖國醫學遺產,但不拘泥守舊,而注重於具體分析病情,靈活運用古方。他寫的診斷書,言簡意明,所開藥方,藥少而療效好,創造了不少起死回生的奇蹟,因而被當時人們稱為“神醫”。

萬密齋用了幾十年的時間,總結和整理了祖輩和自己的臨床實踐經驗,寫出了數十卷很有價值的醫書。每寫一卷,他的弟子就輾轉傳達室抄,流行全國各地。其著作已印行的有《萬氏家傳育嬰秘訣》、《萬氏家傳廣嗣紀要》、《萬氏家傳婦女科》、《萬氏家傳痘疹必法》、《萬氏家傳傷寒摘錦》、《萬氏家傳保命歌括》、《萬氏家傳幼科發揮》、《萬氏家傳玉痘疹》等十部。這些書均收入《四庫全書》,頒行天下。據《萬氏家譜》記載,還有三十七種抄本未付印,現除《萬氏秘傳外科》和《萬氏家傳點點經》兩部外,余均已失傳。

旅遊景點

進士河漂流

大河岸 大河岸

進士河漂流位於湖北省羅田縣大河岸鎮,西距縣城32公里、距武漢市區126公里,距武英高速大別山出口僅15公里;北距大別山主峰天堂寨風景區48公里,薄刀峰風景區52公里,交通和區位優勢十分明顯。漂流河道全長6公里,落差187米,其中單處最大落差17.9米,最長滑道近百米,全程大小落差42處,激流險灘35處,河道上游有東安河水庫,為漂流提供了巨大的水源,為突發山洪及安全提供了保障。兩岸青山蒼翠,溪中浪花奔涌,縱觀整條漂流河道,高低錯落,水轉山回,時急時緩; 兩岸崖重壁峭,植被茂密,古木參天,藤蔓盤根錯節;澗復潭深,怪石林立,飛瀑成串,谷險溪沉,風光獨特。漂流河道在峽谷中蜿蜒而下,曲折幽深,大都掩映在茂密的森林之中是一處美不勝收的人間仙境。被譽為“華中森林第一漂”!

萬全墓

萬全(1495—1575?),字事,號密齋,羅田人,明隆慶、萬曆年間著名的大醫學家。清康熙時封其為“醫聖”,名聲益加遠聞。康熙四十七年(1708),羅田知縣沈廷楨為萬全重建墳墓。萬全於科場不得志後,決心學醫。由於他有深厚的家學淵源,再加上本人刻苦鑽研,萬全醫學造詣精深,尤擅長兒科,被譽為“小兒王”。他醫德高尚,對貧富愚智皆同一等,不計得失,求醫者與日俱增。其醫療足跡遍及黃岡、英山、浠水、蘄春、鄖陽、襄陽、荊州、孝感以及江西九江等地。有一次,萬全行醫至江西湖口,見一婦人難產而死,舉家痛哭。萬全發現婦人手足未涼,血下鮮紅,斷定並非真死,於是給予針刺治療,頃刻生一男孩,產婦亦蘇,其家人驚喜萬分。由此流傳萬氏有起死回生之術。萬全一生著述頗豐,約有20餘種。叢書《萬密齋醫書十種》就收有:《萬氏家傳保命歌括》、《萬氏家傳幼科發揮》,《萬氏家傳育嬰秘訣》等十部。其他醫書尚有:《素問淺解》、《傷寒蠡測》、《幼科指南》、《痘疹啟微》等。諸書問世之後,流傳甚廣,在學術界有很大的影響。另傳有多部秘傳抄本,現除《萬氏秘傳外科》、《萬氏秘傳眼科》和《萬氏家傳點點經》三部外,余均已失傳。萬氏著作,說理深入淺出,明白易懂,有很大一部分是用詩、詞的形式寫的,便於學習和記憶。 萬全卒後,葬在大河岸鎮的廣家崗。墓前漢白玉墓碑上刻“明考授廩繕生國朝加封醫聖萬公諱密齋之墓”。墓周青松環繞,繁花拱碑,墓前有牌坊式墓門,左右抱鼓石上刻“福壽”二字,頗為清幽雅致。

政務公開

大河岸鎮領導分工

方誌東:黨委書記、鎮人大主席。主持黨委全面工作、人大工作,側重城建、招商引資、旅遊工作。

羅富:黨委副書記、鎮人民政府鎮長。主持政府全面工作,側重機關後勤、財貿、發改、扶貧開發、移民後扶、民政、統計、基金會和儲金會清理整頓工作。

汪祥益:黨委副書記。主管政法、綜治、維穩、信訪,分管宣教、計畫生育、城建、土地、交通、環保、新農村建設工作。

廖智慧: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分管黨群、政協、大農業、經貿、招商引資、“以錢養事”、農民負擔、農村財務“三資”監管、招投標、科技、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消防工作。

郝建明:黨委副書記。分管大農業工作。

姚新峰:黨委委員、鎮人民政府副鎮長。主管城建、土地、交通、環保、新農村建設工作。

雷汝豐:黨委組織委員、鎮人民政府副鎮長。主管組織、人社、統戰、工會、老乾、經貿、招商引資、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消防、電力工作。

閆俊:黨委宣傳委員、鎮人民政府副鎮長。主管宣傳、文教衛生、計畫生育、新農村合作醫療、郵政、電信工作;

鄧念平:黨委委員、鎮人武部長。主管武裝、大農業、“以錢養事”、農民負擔、農村財務“三資”監管、科技工作。

黃曉瓊:鎮人民政府副鎮長。主管旅遊、黨政辦公室、檔案工作,協管機關後勤、財貿、發改、扶貧開發、移民後扶、統計、基金會和儲金會清理整頓工作。

張曉麗:鎮人大副主席、紀委副書記。負責人大、紀委日常工作。

社會活動

以“奉獻愛心,體現關心、實現連心”為主要內容的精神文明建設“三心工程”深入人心,“三心工程”基金已達400多萬元,每年可用資金100多萬元,使600多戶貧困戶家庭逐步走出貧困。一九九九年、二00三年大河岸鎮兩次被中央文明委評為中國文明鎮。大河岸鎮作為中國開展“三個代表”學習教育活動試點單位,圍繞“三大載體”,解決農民盼知、盼富、盼樂,其經驗在湖北省推廣,被中組部表彰為中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大廣山舞龍舞獅隊多次參加國內外大型活動和賽事,代表湖北省參加中國農運會奪得季軍,代表國家農民體協應邀赴馬來西亞參加國際舞龍舞獅錦標賽奪得亞軍,在第三屆國際“三龍”節比賽中奪得冠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