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欖郊野公園

大欖郊野公園

大欖郊野公園(劃定於1979年2月23日)是香港的一個郊野公園,占地達5,370公頃。公園毗鄰荃灣、屯門、深井及青龍頭,是香港面積第二大的郊野公園。過往大欖郊野公園範圍土壤侵蝕嚴重,是一片劣地,1950年代港英政府興建大欖涌水塘,在附近山嶺進行大量植樹工程,減少水土流失的問題,如今大欖郊野公園內已形成大遍由灌木及喬木類為主的樹林,並成為野生動物、兩棲類及爬蟲類的棲息地。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大欖郊野公園位於香港特別行政區新界區西部公園範圍東至荃錦公路, 南面為屯門公路以北一帶,北面至石崗、河背水塘引水道及大棠等地,而西面為屯門及藍地水塘。

公園概況

大欖涌水塘 大欖涌水塘

大欖郊野公園位於新界西部,占地五千三百七十公頃,是全港面積第二大的郊野公園。成立於一九七九年的大欖郊野公園,除東北方一小幅屬斑岩外,大欖郊野公園的泥土幾乎全屬易受侵蝕經已分解的花崗岩。在蓮花山近荃錦公路一帶,當年有鎢礦及其他礦藏的生產。戰後礦產價格下跌,礦務自此停頓,但廢棄的礦坑仍隨處可見,遊人可在廢棄礦坑口想像當年的開礦情況。

位於大欖郊野公園內的大欖涌水塘,工程於一九五一年展開,是戰後興建的第一個水塘。其中最大規模工程──水塘主壩,為當時全港最宏偉的混凝土壩,高達一百五十呎。為使供水可連線全港供水網路,大欖涌水塘的輸水管遍布九龍半島。

生態環境

大欖郊野公園範圍昔日幾乎寸草不生,被雨水侵蝕而致光禿禿的山頭及深溝,隨處可見。隨著大欖涌水塘的興建,植林工作也於一九五二年展開,以保護水塘集水區免受侵蝕而致水土流失。

主要植物

樹林計畫 樹林計畫

雖然區內土壤瘦瘠,又經常遭受山火蹂躪,但經過樹林計畫的多年悉心培植,公園內的台灣相思、紅膠木、馬尾松、濕地松(愛氏松)及桉樹等品種,現已遮蓋了大部分的土地;而隨著植物的自然演替,及悉心培植,各種櫟樹、楠樹及黧蒴等本地原生品種,亦得以重現,茂盛生長,令植物的品種更加多元化。

主要動物

繁茂的林區,為各種動物、鳥類、穿山甲、豹貓及赤麂等,提供了一個棲息地。多種兩棲類,也可在區內發現,如大綠蛙、花狹口蛙、粗皮姬蛙、飾紋姬蛙、黑眶蟾蜍及香港湍蛙等,而爬蟲類則有橫紋鈍頭蛇、側條後稜蛇、眼鏡蛇、鋸尾蜥虎、變色樹蜥、草龍、蝘蜓、南滑蜥及稜蜥等。淡水魚如馬口魚及弓背青鱂亦棲於區內河流。

公園設施

自然教育徑 自然教育徑

大欖郊野公園毗鄰屯門及深井,是新界西居民的熱門郊遊地點。在甲龍至河背水塘引水道、大棠山,及麥理浩徑第十段屯門區,均設有燒烤場地,其中又以大棠山及石崗燒烤場地最廣,故成為區內學校的旅行熱點。而在田夫仔、河背及荃錦坳,亦設有露營場地供市民使用。

另外為了緩和元朗、天水圍新市鎮、錦綉花園、加州花園和落馬洲經屯門公路及大老山隧道交通於1994年-1996年間的壓力;新鴻基地產於1995年上半年興建了大欖隧道,於1998年上半年完成。

2011年,漁農自然護理署與越野腳踏車團體合作,在大欖郊野公園越野腳踏車徑河背段起點設定了一座越野腳踏車體驗設施,設施參考了國際越野腳踏車協會可持續使用路徑的規格建造,分為綠徑(適合初學者)及藍徑(適合具進階技術人士),各長200米。

風景名勝

河背水塘 河背水塘

大欖郊野公園內大大小小的水塘連同聚水塘,合共七個,其中最大的是大欖涌水塘,其次為河背水塘,這兩個水塘環境優美,湖光山色的景致各具特色,而踏足麥理浩徑第九及第十段,則可連走此兩個水塘。兩段路線均為易走之路,分別需時二點五小時及五小時。

麥理浩徑第九段由荃錦公路旁的荃錦坳出發,向西南面的群山前進,在途中可看到右方深谷處的河背水塘,此水塘曾被選為香港十大景觀之一。繼續往西走,經過茂密的植林區,到田夫仔便踏進第十段路程。

麥徑第十段是整條麥徑最長的一段,由田夫仔開始,通過狹窄的山谷,經過吉慶橋,往大欖涌水塘北岸迂迴而走,可清晰看見水塘中的一個個小島,星羅棋布於當中,此景被遠足界命名為「千島湖」。其後沿水塘北岸連綿的林徑接入引水道旁的車路,至屯門為終點。

公園之最

景色一覽 景色一覽

大欖郊野公園的面積雖不及南大嶼郊野公園而屈居第二,但論郊遊路線的數量,則為眾郊野公園之冠,共達十二條之多,而其中最為人熟悉的,要數麥理浩徑第九段及第十段, 此亦為麥徑的終點,沿途可欣賞到優美的植林區及大欖涌水塘風景。

此外,甲龍林徑及甲龍古道,由荃錦坳至石崗,途中可以觀賞多樣的林木,林徑更設有資料牌,讓遊人了解樹林生態。荃錦自然教育徑、大欖自然教育徑、大棠自然教育徑、大棠樹徑,及河背水塘家樂徑,都是適合一家大小前往的路線。元荃古道郊遊徑、大欖涌郊遊徑以及圓墩郊遊徑,則為精力充沛的郊遊人士而設。在郊野公園西陲,設有由屯門區議會興建的屯門徑,提供十四個健身站,供遊人及晨運人士鍛練身體。

交通指南

大欖涌郊遊徑-於大欖隧道口轉車站(往元朗╱市區方向均可)下車,向山邊步行十分鐘即抵達路徑起點,再沿山路上山。乘坐64M、68M、68X、69M、69X、264M、269B、269C、269D、269M、968、E34、969號巴士,均可到轉車站。回程在七渡河沿車路步行往大棠管理站方向再下山至大棠山路路口巴士站約1小時,可乘K66號巴士或紅色小巴到元朗。

大棠自然教育徑-起點及終點均在大棠,可在元朗乘K66號巴士或紅色小巴,由大棠山路路口巴士站沿車路步行上山約30分鐘。

大棠樹木研習徑-起點及終點均在大棠,於元朗乘K66號巴士或紅色小巴,由大棠山路路口巴士站沿車路步行上山約30分鐘。

大欖自然教育徑-在元朗乘K66號巴士或紅色小巴,由大棠山路路口巴士站沿車路步行上山約60分鐘。回程於青龍頭,由山路而下到達青山公路,可乘52X、53號巴士,及96、96M小巴離開。

元荃古道-於元朗乘K66號巴士或紅色小巴,由大棠山路路口巴士站沿車路步行上山。回程由山路而下約20分鐘到達青山公路,可步行到荃灣捷運站,或乘96號小巴、紅色小巴離開。

圓墩郊遊徑-乘52X、53號巴士,或96、96M小巴,可達青龍頭起程。回程於大欖涌水塘北,可沿車路步行往大棠管理站方向再下山至大棠山路路口巴士站,乘K66號巴士或紅色小巴到元朗。

荃錦自然教育徑-起點及終點均在荃錦管理站,可乘51號巴士往返。

甲龍林徑-乘51號巴士到荃錦公路九巴郊野公園站起程。回程於八鄉引水道甲龍段,步行約15分鐘到荃錦公路,可乘51號巴士或72號小巴離開。

甲龍古道-乘坐51號巴士到荃錦公路九巴郊野公園站起步。回程在八鄉引水道甲龍段,步行約15分鐘到荃錦公路,可乘51號巴士或72號小巴離開。

麥理浩徑第九、十段-乘51號巴士到荃錦坳起程。回程於屯門第十段終點,由山路而下到何福堂╱杯渡輕鐵站,或步行至屯門巿中心,可乘614號輕鐵、60M、60X、61X、62X、961號巴士離開。

屯門健身徑-可乘614號輕鐵、60M、60X、61X、62X、961號巴士,到何福堂╱杯渡輕鐵站,沿麥理浩徑第十段上山。回程在景峰徑下山,於景峰輕鐵站離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