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樹將軍馮異

大樹將軍馮異

(馮)異為人謙退不伐, 行與諸將相逢,輒引車避道。 馮異(?-公元34年),字公孫,漢族,潁川父城(今河南省寶豐縣東)人,東漢開國名將、軍事家,雲台二十八將第七位。馮異原為新朝潁川郡掾,後歸順劉秀,隨之徵戰,大破赤眉、平定關中。協助劉秀建立東漢。劉秀稱帝後,馮異被封為征西大將軍、陽夏侯。建武十年(34年)病逝於在軍中,謚曰節侯。兒子:馮彰,襲封陽夏侯,後改封東緡侯,又改封平鄉侯。兒子:馮欣,封析鄉侯。孫子:馮普,馮彰之子,襲封平鄉侯,後因罪廢除爵位。曾孫:馮晨,馮普之子,封平鄉侯。

基本信息

原文

馮異為人謙退不伐,行與諸將相逢,輒引車壁道。進止皆有表識,軍中號為整齊。每所止舍,諸將升坐論功,異常獨屏樹下,軍中號曰“大樹將軍”。及破邯鄲,乃更部分諸將,各有配隸,軍士皆言願屬大樹將軍,光武以此多之。

注釋

(1)伐:誇耀。

(2)表識:標幟。

(3)軍中號為整齊:在各部隊中號稱最有紀律的。軍中,指在劉秀反王莽的大軍中。

(4)屏:遠離(他人),避退。

(5)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邯鄲市位於河北省南端,地處東經114°03'~40',北緯36°20'~44'之間。

(6)更部分諸將:重新安排各個將領的任務。更,改動。

(7)隸:隸屬。

(8)光武:指漢光武帝劉秀。東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廟號世祖﹐謚光武帝﹐公元25~57年在位。字文叔。南陽蔡陽(今湖北棗陽西南)人

(9)多:讚揚。

(10)不伐:不稱道自己的好處

(11)及:等到

(12)更:安排

譯文

馮異為人處事謙虛退讓,不自誇。出行與別的將軍相遇,常常拉開馬車讓路。軍隊前進停止都有標明旗幟,在各部隊中號稱最有紀律。每到一個地方停下宿營,其他將軍坐在一起討論功勞時,馮異經常獨自退避到樹下,軍隊中稱他為“大樹將軍”。等到攻破邯鄲,要重新安排各將領任務,被分配隸屬,士兵們都說願意跟隨大樹將軍。光武帝因為這個而讚揚他。

啟示

為人要謙遜,不能自我誇耀

內容

分兩個故事

1 .與其他將軍遇見謙讓他們

2 .不炫耀自己的功勞

馮異簡介

大樹將軍馮異 大樹將軍馮異

馮異素好讀書,精通《左氏春秋》、《孫子兵法》。馮異早年為王莽效力。後歸奔劉秀並立下汗馬功勞。馮異是東漢佐命虎臣,他作戰勇敢,常為先驅,善用謀略,料敵決勝,治軍嚴明,關心民瘼,東漢創業,其功甚偉。尤其是馮異平赤眉、定關中之功,深得漢光武帝劉秀的信任。馮異平定關中之舟,曾有人言馮異有為“關中王”之心,而馮異本人也頗不自安,提出要留妻子於洛陽,但光武帝則對此流言毫不在心,命馮異帶家眷一同回關中,表示了對馮異的極大信任。馮異為人謙退,從不居功自傲。光武帝手下將領有時互相在一起爭功,而馮異則獨自在樹下,並不與其爭功,得到了“大樹將軍”的美名。

建武九年(33年)春,祭遵去世。皇帝命馮異守征虜將軍,並統領其營中將士。隗囂死後,其部將王元、周宗等人又扶立其子隗純,率兵占據冀(在今甘谷縣南),公孫述也派趙匡帶人救助他們。光武帝又命馮異行天水太守事。馮異進擊趙匡,相持一年,將其皆斬殺。漢軍進攻冀,耗日持久,始終不下。有人提出要回軍休兵,馮異不為所動,常常身先戰陣,為諸軍先鋒。

第二年(34年)夏,馮異與諸將齊攻落門,尚未攻克,病發,在軍營中去世,謚節侯。

他是個做人謙虛,諳熟進退,從不誇耀個人功業的人。

《金川世家神像考》(蔡繼承著、蔡圳譯) 運用社會學、藝術學、民俗學和數理統計學等研究手段推斷,位於寧波城北傅家山遺址北側的慈城鎮八字村石神橋村的一尊石刻像為慈城(慈谿)馮氏祖先——輔佐光武帝劉秀中興東漢的二十八宿將之一的大樹將軍馮異,是道教二十八宿之一的馮異箕水豹神像,建造年代為南宋時期(1127-1279年)。

八字村石神橋石神大樹將軍馮異 八字村石神橋石神大樹將軍馮異
大樹將軍馮異神像 大樹將軍馮異神像
石神橋 石神橋

石神像,東漢光武帝時的征西大將軍馮異,時軍中尊稱為“大樹將軍”。大樹將軍者,寧波鄉賢馮驥才先生祖上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